遍身骨痛门

遍身骨痛门

人有一身上下,由背而至腰膝两胫,无不作痛,饮食知味,然不能起床,即起床席,而痛不可耐,仍复睡卧,必须捶敲按摩,否则其痛走来走去,在骨节空隙之处作楚,而不可忍。人以为此症乃痛风也。然痛风之症,多感于风湿,而风湿之感,多入于骨髓。风湿入于经络则易去,风湿入于骨髓则难祛,以骨髓属肾,肾可补而不可泻,祛风湿则伤肾,肾伤则邪欺正弱,将深居久住,而不肯遽出矣。虽然肾不可泻,而胃与大肠未尝不可泻也。泻胃与大肠之风湿,而肾之风湿自去。盖胃为肾之关,而大肠为肾之户也。方用并祛丹∶

黄(一两)白术(五钱)茯苓(五钱)甘菊花(三钱)炙甘草(一钱)羌活(五分)

防风(五分)水煎服。一剂而痛减,二剂而痛除,三剂而痛全愈矣。愈后,用八味地黄丸调理,永无再犯之患。

论理,不治肾而治胃与大肠之风湿,去风宜用干葛也,去湿宜用猪苓也。有风有湿,必化为火,去火亦宜用石膏、知母也。然邪在骨髓,必须用气分之剂提出,在气分,使微寒之品,与轻散之味以和解之,则邪易于速化。然后用补肾之药补其肾中之水火,真水足而邪水不敢再入,真火足而邪火不能再侵也。

此症亦可用术两活汤∶

人参肉桂(各三钱)白术黄(各一两)茯苓(五钱)甘草(一钱)羌活独活(各五分)水煎服。四剂愈。

人有遍身疼痛,至腰以下不痛者,人亦以为痛风也,谁知乃火郁于上中二焦,不能散而成者也。若作风湿治之,全不能效,然而仅治其火,亦正徒然。盖火生于郁。则肝胆之气不宣,木必下克脾胃之土,而土气不升,则火亦难发,以致气血耗损,不能灌注于经络而作痛矣。方用逍遥散加味治之。

柴胡(二钱)白芍(五钱)当归(一两)甘草(一钱)炒栀子(三钱)陈皮(一钱)茯苓(三钱)

白术(二钱)羌活(一钱)水煎服。一剂而痛如失矣。

逍遥散专解肝胆之郁,栀子尤善于解郁中之火,肝胆之火既盛,则胆中之汁必干,肝中之血必燥,多加当归、芍药,更于平肝平胆之内而济之滋胆滋肝之味也。

血足而气自流通,复加羌活以疏经络,自然火散而痛除耳。

此症用和肝消火散。

柴胡栀子丹皮苍术天花粉(各二钱)白芍(五钱)茯苓生地(各三钱)甘草(一钱)

陈皮(五分)川芎(一钱)水煎服。四剂全愈。

人有遍身生块而痛者,此虽是痛风,然因湿气不入脏腑而外走经络、皮肤以生此块,乃湿痰结成者也。消痰于肠胃之内者易为力,而消痰于经络、皮肤者难为功。

虽然经络皮肤固难治,而肠胃可易治也,吾治其肠胃而经络皮肤之痛块自消。方用消块止痛丹∶

人参(三钱)黄(五钱)防风(一钱)半夏(三钱)羌活(一钱)白术(三钱)桂枝(五分)

茯苓(五钱)薏仁(五钱)水煎服。二剂而痛轻,四剂而痛止,十剂而块消,二十剂而块尽消也。

夫块结不散,正气虚也。气虚则痰结,吾用人参、、术以补其气,而痰之势衰矣。况益之茯苓、薏仁以利湿,半夏以消痰,防风、羌活以去风,桂枝以逐邪,则痰之党羽既孤,而不能留其块垒矣。倘徒治经络皮肤,反耗损肠胃之气,而气不能行于经络皮肤,则块且益大,何以消之哉。

此症用防分湿汤甚效。

黄白术茯苓(各五钱)薏仁(五钱)防风柴胡天花粉(各一钱)桂枝(三分)

麻黄(五分)水煎服。四剂愈。

人有遍身疼痛,殆不可忍,然有时止而不疼,人以为风湿相搏,谁知是气血亏损,凝滞而不通乎。夫风寒束于肌骨,雨湿入于肢节,皆能作痛,然其痛必一定不迁,非时而痛,时而不痛也。惟气血既虚,不能流行于肢节肌骨之中,每视盛衰以分轻重,气到之时则痛轻,气散之后则痛重,血聚之时则痛轻,血滞之时则痛重也。

倘认作风寒雨湿之邪,而用祛除扫荡之药,则气血愈虚,而疼痛更甚。治法必大补其气血,而佐以温热之味,则正旺而邪不敢侵,不必止痛而痛自止也。方用忘痛汤∶

当归(一两)黄(二两)肉桂(二钱)延胡索(一钱)天花粉(三钱)秦艽(一钱)水煎服。一剂必出大汗,听其自干,一服即愈,二服不再发。

此方即补血汤之变方也。补血汤名为补血,实气血双补之神剂,今益以肉桂之祛寒,延胡索之活血化气,天花粉之消痰去湿,秦艽之散风,即有外邪,无不兼治,何痛之不愈乎。

此症用化凝汤亦妙。

当归(五钱)黄(一两)肉桂(五分)茯苓(五钱)柴胡甘草羌活半夏(各一钱)水煎服。四剂愈。

〔绍兴续添方〕二陈汤

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不和。

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

上为咀。每服四钱,用水一钱,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温肺汤

治肺虚,久咳寒饮,发则喘咳,不能坐卧,呕吐痰沫,不思饮食。

白芍药(六两)五味子(去梗,炒)干姜(炮)肉桂(去粗皮)半夏(煮熟,焙)陈皮

上件锉粗散。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以绢汁,食后服,两服滓再煎一服一方去白芍药、细辛二味,可加减用。

〔宝庆新增方〕麻黄散

治丈夫、妇人久、近肺气咳嗽,喘急上冲,坐卧不安,痰涎壅塞,咳唾稠粘,心胁疼胀。兼治伤风咳喘,膈上不快。

诃子皮(去核)款冬花(去芦、枝、梗)甘草(,各五两)麻黄(去根、节,一十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好茶一钱,同煎八分,食后,夜卧,通口服。如半夜不能煎,但以药末入茶和匀,沸汤点或干咽亦得。忌鱼、酒、炙爆、猪肉、腥臊物。

人参养肺丸

治肺胃俱伤,气奔于上,咳热熏肺,咳嗽气急,胸中烦悸,涕唾稠粘,或喘急,不得安卧,肢体倦痛,咽干口燥,饮食减少,渐至瘦弱喘乏,或坠堕恐或因叫怒,醉饱房劳,致伤肺胃,吐血呕血,并皆治之。

黄(去芦,蜜涂,炙)人参(各一两八钱)白茯苓(去皮)栝蒌根(各六两)杏仁(两,炒)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后,细嚼,用紫苏汤送下。如喘急,用桑白皮汤下。

人参诃子丸

治大人、小儿上膈热,或伤风感冷,搏于肺经,语声不出,痰涎不利,咳不止,咯唾稠粘。

缩砂仁诃子(去核)藿香(去梗)龙脑薄荷叶(各一两)百药煎葛粉(各八两)

上为末,面糊为丸。每服一、二丸,含化咽津,食后,临卧。

温中化痰丸

治停痰留饮,胸膈满闷,头眩目运,好卧减食,咳嗽呕吐,气短恶心。或引饮无度,或过伤生冷,痰涎并多,呕哕恶心,并宜服之。

青皮(去白)良姜(去芦,炒)干姜(炒)陈皮(去白,各五两)

上为细末,醋打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粒,汤饮任下,不拘时。

〔淳新添方〕新法半夏汤

治脾胃气虚,痰饮不散,呕逆酸水,腹肋胀痞,头旋恶心,不思饮食。(

缩砂仁神曲(炒)草果仁橘红(净洗,去白,各五两)白豆蔻仁丁香(各半两)沸汤浸昼夜,焙干,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先用生姜自然汁调成膏,入炒盐少许,沸汤点服。

丁香五套丸

治胃气虚弱,三焦痞涩,不能宣行水谷,故为痰饮,结聚胸膈之间,令人膈胀满,咳嗽气急,呕吐腹疼。伏于中脘,亦令臂疼不举,腰腿沉重。久而不..脾恶湿,得水则胀,胀则不能消化水谷,又令腹中虚满而不食也,此药主之。

南星(每个切作十数块,同半夏先用水浸三日,每日易水,次用白矾二两,研碎,调入水内,再浸三日,洗净,焙干)半夏(切,破,各二两)干姜(炮)白朮良姜茯苓(各

上为细末,用神曲一两,大麦二两,同研取末,打糊和药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温熟水下,不拘时候。常服温脾胃,去宿冷,消留滞,化饮食,辟雾露风冷山岚瘴疠,不正非时之气。但是酒癖停饮,痰水不消,屡服汤药不能作效者,服之如神。

缩砂丸

温中散滞,消饮进食。治胸膈噎闷,心腹冷疼,大能暖化生冷果食,夏月不可缺此。

缩砂仁(一两)高良姜天南星(汤洗七次,焙干,各四两)

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生姜汤下,不拘时候。

渫白丸

治膈脘痰涎不利,头目昏运,吐逆涎沫。

附子(一枚,六钱重者,生,去皮、脐)生硫黄(别研)天南星(生用)半夏(生用,各

上为细末,入细面三两令停,水和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沸汤内煮令浮,漉出,生姜汤送下,食后。

破饮丸

治一切停饮不散,时呕痰沫,头眩欲倒,膈脘不快。

旋复花(八两)白朮(一斤一两)肉桂(去粗皮)干姜(炮,各六两)赤茯苓(去皮,

上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熟水下。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源于网络,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注:本平台所有内容仅为中医公益性分享,内容仅供参考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精细化治疗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梦征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gj/24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