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氏中医带你轻松认识一味中药

白癜风治好 http://www.wxlianghong.com/

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信息

轻松认识一味中药:葛根

葛根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习称野葛。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净制切片后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粗丝或边长为0.5~1.2cm的方块。切面浅黄棕色至棕黄色。质韧,纤维性强。气微,味微甜。

葛根性味甘、辛,凉。归脾、胃、肺经。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

葛根的应用

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等症,可与薄荷、菊花、蔓荆子等辛凉解表药同用;若风寒感冒,邪郁化热,发热重,恶寒轻,头痛无汗,目疼鼻干,口微渴,苔薄黄,常配伍柴胡、黄芩、白芷、羌活等药,如柴葛解肌汤;

治风寒感冒,表实无汗,恶寒,项背强痛者,常与麻黄、桂枝等同用,如葛根汤;若表虚汗出,恶风,项背强痛者,常与枝枝、白芍等配伍,如桂枝加葛根汤;

治麻疹初起,表邪外束,疹出不畅,可配伍升麻、芍药、甘草等药,如升麻葛根汤;若麻疹初起,已现麻疹,但疹出不畅,见发热咳嗽,或乍冷乍热者,常配伍牛蒡子、荆芥、蝉蜕、前胡等药,如葛根解肌汤;

治热病津伤口渴,常与芦根、天花粉、知母等同用;治疗消渴证属阴津不足者,可与天花粉、鲜地黄、麦门冬等清热养阴生津药配伍,如天花散;若内热消渴,口渴多饮,体瘦乏力,气阴不足者,又多与乌梅、天花粉、麦冬、党参、黄芪等药配伍,如玉泉丸;

治表证未解,邪热入里,身热,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苔黄脉数,或湿热泻痢,热重于湿者,常与黄芩、黄连、甘草同用,如葛根芩连汤;若脾虚泄泻,常配伍人参、白术、木香等药,如七味白术散;

此外,葛根能直接扩张血管,使外周阻力下降,而有明显降压作用,能较好缓解高血压病人的“项紧”症状,故临床常用治高血压病颈项强痛,如愈风宁心片即由葛根一味药组成。

葛根为豆科植物,是中医临床常用药物之一,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葛根素、葛根素木糖甙、大豆黄酮、大豆黄酮甙等。其干粉名葛粉,其花名葛花,皆入药用。性味甘平。

本药首先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一书,谓主治“诸痹”。“痹证”概念较为广泛,包括血脉肌肉各种病变的症状,如肢体麻木、疼痛、关节活动障碍等等。

张仲景《伤寒论》中指出,可用葛根汤治疗项背紧痛等症状,《金匮要略》中提到葛根汤适应症,有“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其所指,可能相当于脑及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近年来,葛根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临床实践证实:葛根对高血压病人的“项背紧痛”症状疗效很好。

北京地区防治冠心病协作组,观察试治例心绞痛患者,在不断调整剂量及改进剂型后,有效率达90.3%。葛根总黄酮治疗内耳微血管痉挛性耳聋(突发性耳聋),有效率达73%。

实验结果表明,葛根对血压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对药物所致的升压及降压反应,均有抑制作用,能增加心肌对氧的利用率,但对心肌的耗氧量并无改变。葛根的酒浸膏,能增加脑血流量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其所含大豆黄酮甙和葛根素有预防心肌缺血的作用。

在广泛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过程中,如何扩大其适应范围及进行更合理的配伍,尤其是怎样与中医辨证施治原则结合起来以提高疗效,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

本文根据古代医籍及近代报道,初步提出若干探讨线索,以供参考。

1

关于治疗高血压病、脑动脉供血不足、脑血管急症的问题:

临床资料表明,葛根降压作用不明显,但有较好的缓解高血压病人“项紧”等症状的作用。

高血压病早期,一般临床多表现为头痛,头晕,头胀,耳鸣,眼花,心悸,失眠等症。葛根仅对其中头痛而兼项背紧痛者,有较好的疗效。

故对高血压病人之头痛者,要作具体分析,不管有无项背紧痛,一律使用葛根,疗效不会满意。

历代中医文献,如唐《千金要方》就介绍了不少治疗类似高血压或中风等病的包括葛根在内的方剂,但都分别配用各种不同药味,以适应病情。

《千金要方》葛根汤、四石汤,以及其后的葛根续命汤(葛根、桂枝、黄芩、防风、麻黄、杏仁、川芎、白芍、人参、甘草、防己、附子),主治范围有“眩晕困顿,气息迫急,瘛疭闷满(手足或肌肉的拘挛、颤抖及心胸不适),或卒中风,口噤,不知人”等病症,颇似高血压病或脑血管急症。

各方配伍时,都考虑到病情夹有内热、风证、血虚、气虚等不同情况,配用不同药物。

2

关于治疗冠心病的问题:

近年研究认为,冠心病是个本虚标实的疾病。本虚,或因心肾阳虚,或因心肾阴虚;或为气滞血瘀,或为痰浊内蕴。

因之,对于较频发之心绞痛,伴见唇舌偏暗,或舌有瘀点,脉弦涩,痛而固定不移者,一般都认为有心脉阻滞,气滞血瘀,把活血化瘀法作为治疗的重要一环。

近来与葛根相配伍,用于冠心病的方剂,主要有心舒二号(葛根、红花、桃仁、郁金、丹参),

榕冠一号(葛根、丹皮、郁金、山楂),

冠心片(葛根、红花、川芎),

以及冠心二号加宁心祛风片等(红花、川芎、丹参、赤芍、降香、葛根),多与其它活血或理气药配伍。

还有通脉第一方(丹参、葛根、川芎)

由于葛根活血作用并不很强,配用较强活血药亦属自然。

但是,一般认为本病标实本虚,在配用较强活血药时,宜注意补气固本。

临床上常常遇见一些病人,采用较大量破血药后,身倦乏力,或月经量过多,而用补气、滋阴药后可以纠正。因之,标实显著者,宜化瘀;本虚显著者,宜补气益阳。

有人认为,阴虚火旺者忌用葛根,其实并不尽然,只要配伍得当,酌情选用亦无不可。

黎氏中医修正菁薇破壁粉丹参、葛根、川芎粉,一比一配伍,箐薇破壁粉让有效成分吸收率达到90%以上,与传统中药相比不仅药效提升了3—5倍,而且服用更方便,无需煎煮,即冲即饮,精选道地药材,箐薇破壁技术,吸收更高效,服用更便捷!

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心脑血管疾病,及时发现,及时防治!

3

关于治疗内耳微血管痉挛性耳聋的问题:

突发性耳聋(内耳微血管痉挛性耳聋),很符合中医所说的“厥聋”病证。

《金匮翼》认为本病大多因肝胆气逆所致,其症必起于卒暴之间;对其病程较久或兼有虚象的亦有从脾胃论治者。

祖国医学采用葛根治疗耳病证的历史已经很久。

早在公元~年李东垣在《脾胃论》阴阳升降论篇中,就阐明了上窍病证和清阳不升、中气不足的关系,并推荐含有葛根的益气聪明汤来治疗耳聋。

这个方子中,既有补益胃气的人参、黄芪,又有调治肝肾的芍药、黄柏,还有轻扬升发的葛根、升麻等。这样的配伍思路,对于我们治疗本病很有启发。

4

关于治疗糖尿病的问题: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关于葛根治“消渴”的记载。

公元年《开宝本草》谓葛根可“作粉止渴”,清《本草备要》也谓葛根能“止渴生津”。

临床上常将它与元参、苍耳子、丹皮、白薇、生地等配伍,用于治疗糖尿病,或若干轻型尿崩症,收到一定效果。

年《南京药学院学报》报告实验结果,也证实葛根有降血糖作用,但不如地骨皮、生地显著。

历代有关用葛根复方,治疗类似糖尿病的方剂甚多,如猪肾荠苨汤(猪肾、荠苨、黑大豆、石膏、人参、茯苓、知母、葛根、黄芩、磁石、天花粉、甘草),

猪肚丸(黄连、粟米、花粉、茯神、知母、麦冬、地黄、葛根),

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甘草、五味子、柴胡、葛根、藿香、木香),

宣明麦门冬饮子(人参、茯神、麦冬、五味子、生地、炙甘草、知母、葛根、花粉),

天花粉散(天花粉、生地、麦冬、葛根、五味子、甘草)等。

这些方剂的配伍方法值得借鉴。

由于本病临床表现不尽相同,故选用方药应灵活掌握。

例如,对脾肾两虚者症见肢冷,舌淡,脉沉,纳少,便溏,宜补气固肾,多选用黄芪、党参、补骨脂、覆盆子等,酌加葛根;对于脾虚津亏者,以葛根芩连汤配石斛、麦冬为好。

5

关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及喘息性支气管炎的问题:

葛根有清热解表作用,可治疗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病证,这在古代医籍中有大量的记载。

例如,《神农本草经》中,就指出葛根可以治疗“身大热”;《名医别录》谓能“解肌发表”;《本草备要》谓能“治阳明头痛”。

张仲景所介绍的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都可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

其中无汗,身热,畏风寒者,属表实证,宜用葛根汤;外感病伴项背紧痛,出汗怕风者,属表虚证,宜用桂枝加葛根;以恶心呕吐,腹泻为主,或伴咳嗽,咯痰,胸痛者,为太阳阳明少阳合病,宜用葛根加半夏汤。

头痛壮热较著者,宜选用《千金要方》解肌汤,即葛根汤去辛温的桂枝、生姜,加苦寒的黄芩。

对表里俱热之症,《伤寒六书》又推荐柴葛解肌汤(柴胡、葛根、羌活、白芷、石膏等)。

凡外感发热、表证未解,里热炽盛,身恶风寒,壮热无汗,头目胀痛,周身骨痛,鼻干,唇燥,便干,舌白而糙,舌质微红,脉滑数者,皆可应用。

上述种种,与近代报告葛根有解热作用相符。

葛根用于喘症者,古代医籍中亦屡有记载。

如《伤寒论》谓:“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

《症因脉治》一书,推荐干葛竹茹汤(干葛根、竹茹、陈皮、白茯苓、半夏、甘草),可治疗“风寒喘逆”。

《医宗己任编》卷七喘证项内也谓:“邪气内攻,喘而汗出者,用葛根芩连汤治疗”。

《薛生白医案》曾介绍一病人“火升痰喘,喉间窒塞,……喘促不宁,气道不利”,选用方药为紫菀、葛根、枳壳、半夏、橘红、杏仁、苏子。

可见葛根用于治疗喘症的历史已久。这与近代药理报告,葛根有“解痉”作用相符合。

6

关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问题:

葛根具有“解诸毒”作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宋《日华本草》谓葛根有“排脓破血”功用。清《本草备要》谓可治“痘疹、温疟”。

《大明本草》及《本草备要》都说葛根能治血痢,与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介绍的葛根芩连汤治“利遂不止”(腹泻不止),颇为一致。

清代雷丰《时病论》中述及关于“风痢”的治疗经验时,也提出宜在方剂中加用葛根等药。

宋金时张元素在《脏脏标本用药式》中,提出大肠虚者,以葛根等升陷固脱。

近代,亦有报告,用葛根治疗胃下垂、便秘、胆汁分泌不良,及其它一般平滑肌运动不良等症者。

根据文献资料,结合《大明本草》所介绍葛根治疗胸膈烦热。

有的用葛根治疗传染性肝炎,也获得一定效果;也有人根据其具有“排脓破血”功用,用于治疗若干外科感染性疾病;儿科在治疗风疹、麻疹等病症时,也常加用本药。

《本草纲目》还认为本药有解酒毒的功效,其葛花解醒汤(葛花、砂仁、豆蔻、木香、茯苓、人参、白术、青皮、陈皮、神曲、干姜、猪苓、泽泻),常用于饮酒过度,“湿热之毒积于肠胃者”。

图文

黎氏中医

翼生堂中医诊所:

泸州市龙马潭区香林路一段6号

西南医科大学东门米

联系-

福生堂中医诊所:

泸州市龙马潭区石洞街道吉甫路38、40号

联系-

阅读文章用心留言即有可能获得小礼品一份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gj/87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