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本草歌诀》卷二
11.(去声·一送)草(中品)
藁本辛温去湿寒,可疗外感头胸痛。
抗炎解热疝瘕消,泄泻风痫来日送。
〖笔记〗伞形科藁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气浓香,味辛、苦、微麻。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归膀胱经。始载于《本经》。藁本含挥发油。不少含香气的药物,都会有止痛作用。
伞形科属的植物最容易辨认就是那头状花序,是它们的主要特征。
12.(入声·九屑)草*
味苦辛寒通便泄,消炎解毒疗风热。
薄银桔梗酌情加,咽痛痄腮徐散结。
〖笔记〗薄:薄荷;银:金银花;桔梗(读作jiégěng),这几味是和牛蒡子最常用的配伍药。痄腮:民间对腮腺炎的俗称。牛蒡子,是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淡黄白色,富油性。无臭,味苦后微辛而稍麻舌。牛蒡子始载于《名医别录》,它不但清热解毒、尤能通便,热毒可通过排便带走,可以好得更快。人体邪、毒的消除,除了化解,不外从汗液、大小二便,甚至呼气、血液、情绪诸途径排出。故尔我觉得,疏风、发汗、通肠、利尿诸药力生效,有时也可视作“消炎”、解毒的过程。
13.(上平·五微)虫鱼*
退热疏风去暑威,未因轻薄便低微。
定惊解痉儿安寝,宣肺开音见转机。
〖笔记〗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其全形似蝉而中空,稍弯曲。体轻,中空,易碎。无臭,味甘、咸,性凉。功能:宣散风热、透疹利咽、退翳明目、祛风止痉。归肺、肝经。
14.(上声·二十七感)草(上品)
柴胡截疟能清胆,退热和中疗外感。
止泻舒肝月事调,升阳益气春风览。
〖笔记〗伞形科柴胡属植物,药用部分为干燥根。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柴胡截疟效果甚佳,然其性升散,肝风内动,肝阳上亢,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15.(上平·八齐)草(上品)
齿喉肿痛莫悲啼,药到风邪不阻稽。
祛毒消斑清痱热,气衰肛脱得升提。
〖笔记〗毛茛科升麻属草本植物,辛、甘,微寒。归肺、脾、大肠、胃经。《本经》:主解百毒,辟温疾、障邪(一作瘴气邪气)。
稽:停留、阻滞的意思。
16.(上平·十四寒)玉石(中品)
无毒甘辛性主寒,消烦止渴燥能安。
常将猛火先煎下,宣肺清心救命丹。
〖笔记〗石膏是单斜晶系矿物,是主要化学成分为含水硫酸钙(CaSO4·2H2O)。药用石膏属于先煎药(因其药性不易释出),这个不可忘!石膏可以跟知母、也可跟薄荷或羌活配对活用,效果显著。
所谓先煎药就是将汤剂先行煎煮。通常有以下几类药物需要先煎:一是有些矿石、贝壳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必须打碎先煎,约煎煮10—30分钟后,再将其他药物倾入同煎。如生石膏,一般要求沸水先煎5—10分钟再将其他药物放进釜中同煎。另一类就是某些有毒药物,为降低毒性,亦应先煎或久煎。如附子、乌头、黑丑等。还有一些药物须经过煎沸改变药性,如麻黄先煎三两沸,掠去水上浮沫,然后再下其他药合煎,可避免服后烦心等。
17.(入声·七曷)草(中品)
性寒味苦能消渴,降火滋阴烦闷脱。
胃健肺宣肾水谐,滑肠润燥心神活。
〖笔记〗知母是百合科知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用到“消渴”这个词作解释,就是可治疗糖尿病的药。
18.(下平·二萧)木(中品)
攻心邪热自能调,凉血除烦肿毒消。
经络通行须切记:心肝肺胃共三焦。
〖笔记〗《本经》作“卮子”或书作“支子”,“栀”乃据《说文》改,实为同一物也。栀子药用部分是茜草科栀子属植物栀子的果实。栀子所归经脉为心经、肝经、肺经、胃经及三焦经。栀子通常被称为“山栀子”,即“黄蟾”(花黄色);水横枝为其变种,也称“白蟾”(花白色)。其实无论黄花白花,都可盆栽水插,以前我曾在白云山上掘过一株回来,种在水仙盆里。我觉得栀子是很好的园艺盆景树种,但近些年鲜见有名作,不知何故。
又:记得儿时高热不退,祖母就开了个方子叫街坊帮忙抓药捣碎,用井水调开糊状给我敷于手心脚板心,12个小时后打开看,手心脚心和那些干了的药糊,全变成蓝色的,每天一次,一般敷两次就好了。我当时奇怪到不得了,就问祖母为什么会变成蓝色的,她回答说,那些是风邪热毒,都发散出来了。那个方子有六味中药,现只记其中得有栀子、桃仁,其余四味已忘,待记得再补回吧。
19.(下平·十三覃)玉石(中品)
阴寒气聚若深潭,降燥清凉性可参。
利窍由心消肿毒,痈疽烫火效能谙。
〖笔记〗《本经》作凝水石、白水石,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的天然晶体。寒水石有南北之分,北寒水石(红石膏),主要成分为硫酸钙(CaSO4?2H2O),产于东北;南寒水石(方解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产于皖豫等地。南北寒水石作用相同。矿物形态参见石膏及方解石条。
20.(下平·九青)草(中品)
宣肺生津燥咳停,祛痰消渴赛寒星。
滋阴泻火无烦热,散毒排脓化痔灵。
〖笔记〗始载于《本经》,作“括楼根”条目,是葫芦科植物栝蒌的根。名叫“天花粉”,却不是“粉”状的,其实那是植物根部的切片,所以说它有粉之名,无粉之实。切记!
21.(下平·八庚)草*
胸中郁疾复安平,暑毒伤寒次第清。
滋肾舒心消渴意,孩儿快乐喜新晴。
〖笔记〗淡竹叶始见于《本草纲目》,要分清这是多年生的禾本科淡竹叶属草本植物的干燥根茎,不同于灌木或乔木的中药“竹叶”,虽然二者同为禾本科植物,药性也较为相近。淡竹叶常与荷梗配对处方。
22.(下平·八庚)草(中品)
苦参味苦显寒征,清热祛邪泻泄平。
下血肠风功效快,痈疮癣疥痒全清。
〖笔记〗苦参为豆科槐属植物,始载于《本经》,可用于湿热泻痢所致。在便前时时便血,随感随发,血清而色鲜,四射如溅。该症候因风而起,所以也被称为“便血肠风”。
23.(下平·七阳)草(中品)
疖疮燥热莫惊惶,泻火除痰有妙方。
解毒安胎平血压,清金一服保安康。
〖笔记〗黄芩是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芩”读qín、不作“岑”,黄芩除了有凉血安胎药效之外,更常见是被作为解表药使用。它的消炎效果奇好,而荆芥的疏风力特强,故黄芩常与荆芥配伍药用。如黄芩独用(即“单行”)称“清金散”(载《东垣十书》),治疗肺热咳血有奇效。
这里有个故事:话说明朝嘉靖年间,初涉医林的李时珍得了感冒、咳嗽,后病情加重转为骨蒸(肺结核),服用柴胡、麦冬等,仍不见好转。其父李月池查阅古方,搜得金元四大家中的李东垣著《东垣十书》里有“清金散”一方,以黄芩一味药“泻肺经气分之热”。遂用黄芩一两煎水给李时珍服用,果然药到病除。
须要注意的是:叫作“清金散”的同名方剂有多个,成份与效用不尽相同。中医讲“辩证施治”、对症下药,切不可盲目仿效,免致误诊为要。
24.(下平·十四盐)木(上品)
劳热阴虚盗汗兼,疮疡疹痒可消炎。
下焦除湿见功效,炮制常施炭酒盐。
〖笔记〗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檗的干燥树皮,《本经》中作“蘖木”条。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不错,这种药就是我们广东著名的水果“黄皮”的树皮!黄柏的“柏”要读作“bò”,是以我觉得“柏”字其实是“檗”字的简写变异,又或者是“皮”的音转,有待考证。
炭酒盐:炭指炒炭、酒指酒制、盐指盐泡,这是三种常见的炮制方法。
我发现除了黄芪,不少带有“黄”字的中药材,如黄连、黄柏、黄芩、黄栀、大黄等,都有苦味,也有清热泻下的药用。
顺便说一下:家里的米类豆类放上一段时间,经常会长米虫或谷牛(象鼻虫),十分讨厌。但这里有个好办法,只要你稍留心一下,在吃完黄皮时,将果核洗净风干并存起,用个小布袋装了随便放米缸豆瓶里,那么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都不会有那些讨厌的蛀米大虫和谷牛来“帮衬”的。
25.(上平·二冬)草(下品)
抗菌消炎镇毒龙,疏风散热敌顽凶。
强心解结三焦靖,利水通淋化恶痈。
〖笔记〗本品为木犀科连翘属的落叶灌木。《本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创,瘿瘤,结热,蛊毒。一名异翘,一名兰华,一名轵,一名三廉。生山谷。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连翘与迎春为同科不同属、外形相似的植物(如图)。区别在于:连翘是木樨科连翘属,外形呈灌木或类乔木状,较高大,枝条充实且不易下垂,花朵四瓣,多结果实。迎春是木樨科茉莉属,植株外形呈灌木丛状,较矮小,枝条呈拱形、易下垂,小枝节间中空,花朵六瓣,少结实。
梁健k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