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荨麻疹中医医院 http://m.39.net/pf/a_9159273.html
与才叔慢品《温疫论》
我们学习《伤寒论》已经知道,有些疾病好了以后,由于患者过早开荤饮食不节制或者各种劳累过度,有时会引起疾病复发。温疫的复发与伤寒不大一样,一般不是病后调养不到位,而是体内残余的邪气又一次聚集而爆发,只要用药物继续治疗,就会痊愈,但用量得轻一点。那么,如果患者经过泄下治疗后又发热了,要怎么办呢?温疫病,应该泻下的时候,掌握时机选择合适的治疗,这一点很重要,遇到合适泄下治疗的病证,一般泄下治疗后,本来应当是脉静身凉,病好啦!可现在反而发热,这是因为体内的郁结打开了,气机通了,被郁的阳气突然舒展开了,这就像炉灶里灰烬中隐藏的火苗,从中拨开后即使有火焰,这火焰毕竟是暂时的,有烧完的时候,不久这个火焰自然就会熄灭了。这一篇与下一篇“下后脉反数”是一个意思。如果温疫发于膜原,当天就会表现出越来越发热,这个阶段,胃肠还没有邪实,还不能用泄下法,可见多年以前提倡截断疗法的前辈没有读通《温疫论》,如果这个阶段误用了承气汤,发热会更厉害,其实这不是承气汤的错,而是邪气刚刚传开,疾病在这个阶段本来就应该有热。只不过是因为泄下过早,徒伤了胃气。以后邪气若传胃肠,那个时候就应当用泄下治疗。病人服药后还有一种反应叫“药烦”,与这个也是不一样的。应当用泄下法的时候,却没有用泄下法,错过治疗时机,现在患者口舌干燥,口渴,舌干,但身上发热反而减退,四肢时冰凉,患者总想烤火,总想捂被子取暖,这是阳气被郁潜伏在里。这个阶段应该泄下,用了泄下之后,四肢转温,也不会怕冷了,不想烤火,也不用捂被子了,脉象大而数,舌上有了津液,口也不渴了,这是里邪去掉了,伏郁的阳气得到伸展了,治疗应该用柴胡清燥汤(柴胡、黄芩、陈皮、生姜、大枣、甘草、花粉、知母)去掉天花粉、知母,加葛根,顺着邪气向外的趋势,把它发泄出去。这个证看起来像白虎汤证,但因为没有大热大渴,也没有烦躁,而且刚从厥逆转阳,不适合寒凉,所以不宜用白虎汤。好,今天这一讲先讲到这里,我们下一讲继续。原文:12,下后身反热应下之证,下后当脉静身凉,今反发热者,此内结开,正气通,郁阳暴伸也。即如炉中伏火,拨开虽焰,不久自息,此与“下后脉反数”义同。若温疫发膜原,当日渐加热,胃本无邪,误用承气,更加发热,实非承气使然,乃邪气方张,分内之热也。但嫌下早之误,徒伤胃气耳。日后传胃,再当下之。又有药烦者,与此悬绝,详载本条。13,下后脉反数应下失下,口燥舌干而渴,身反热减,四肢时厥,欲得近火壅被,此阳气伏也。既下厥回,去炉减被,脉大而加数,舌上生津,不思水饮,此里邪去,郁阳暴伸也,宜柴胡清燥汤去花粉、知母,加葛根,随其性而升泄之。此证类近白虎,但热渴既除,又非白虎所宜也。感谢摸一下右下角“在看”的热心朋友,谢谢啦!
经方才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