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青医说考研”置顶我们
青医说独家模拟题
01
“阴生阳长,阳杀阴藏”体现阴阳的关系包括(多选)
A.对立制约
B.交感互藏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CD。“阴生阳长,阳杀阴藏”指阴阳一生俱生,一损俱损。体现互根互用。一生俱生,一损俱损体现了此消彼消,此长彼长的关系,故体现了消长平衡。
02
依照《灵枢·本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肺藏气,气舍魂
B.脾藏营,营舍意
C.脉藏血,血舍神
D.肾藏精,精舍志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BD。依照《灵枢·本神》肝藏血,血舍魂,脾藏营,营舍意,心藏脉,脉舍神,肺藏气,气舍魄,肾藏精,精舍志。
03
肺主治节包括(多选)
A.调节呼吸运动
B.调节一身之气的运动
C.调节血液运行
D.调节津液代谢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BCD。肺主治节包括:调节呼吸运动,调节一身之气的运动,调节血液运行,调节津液的输布代谢。
04
《灵枢·海论》中指出,髓海不足可导致(多选)
A.脑转耳鸣
B.目无所见
C.懈怠安卧
D.胫酸眩冒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BCD。《灵枢·海论》指出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05
下列各项中与气的温煦作用相关的有(多选)
A.体温的恒定
B.血液的循行
C.津液的施泄
D.脏腑的功能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BCD。气的温煦功能包括:温煦机体,维持相对恒定的体温;温煦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助其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温煦精血津液,助其正常施泄,循行,输布。
06
结石形成的原因包括(多选)
A.饮食不当
B.湿热下注
C.服药不当
D.情志内伤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BCD。结石形成的原因饮食不当,情志内伤,服药不当,体质差异,久病损伤,其中饮食不当包括喜食肥甘厚味,湿热下注,空腹食柿等。
07
依据《灵枢·本神》所述,恐惧不解则(多选)
A.遗尿
B.精时自下
C.骨痠
D.痿厥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BCD。《灵枢·本神》所述,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痠痿厥,精时自下。
08
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表现为(多选)
A.形成疾病发生的原因
B.影响病位
C.影响发病的性质
D.影响发病的类型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BCD。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表现为形成疾病发生的原因,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影响病情和病位以及某些情况下主导疾病的发生。
09
脾气虚损可导致(多选)
A.升降失司
B.血溢脉外
C.食少纳呆
D.呃逆少气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BC。脾气虚可导致运化无权,脾失健运,脾不升清,升举无力和脾不统血。呃逆少气属胃气虚而上逆的表现。
10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体现的是(多选)
A.整体观念
B.因地制宜
C.因时制宜
D.未病先防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CD。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体现首先体现人于自然相应,故属于整体观念,按照季节进行养生,属于因时制宜,养生属未病先防。
11
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包括(多选)
A.整体审查
B.司外揣内
C.四诊合参
D.以常衡变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C。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包括,整体审查,四诊合参,病症结合,动静统一。
12
鼻柱溃塌的可见于(多选)
A.肺胃湿热
B.梅毒
C.麻风恶候
D.肺气衰竭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BC。鼻柱溃塌的可见于梅毒患者,若鼻柱溃塌兼眉毛脱落则属麻风恶候。
13
润苔可见于(多选)
A.风寒表证
B.痰饮
C.食滞
D.瘀血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CD。润苔可见于风寒表证,湿温初起,食滞,瘀血等。
14
肢体麻木可见于(多选)
A.寒湿阻滞
B.气血不足
C.中风先兆
D.肾阴亏虚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BC。肢体麻木可见于风邪阻络,寒湿阻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中风先兆,肝风内动等。
15
下列脉象与食积相关的有(多选)
A.涩脉
B.弦脉
C.缓脉
D.滑脉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D。涩脉:主气滞,血瘀,痰食内停和精伤血少。弦脉:主肝胆病,疼痛,痰饮或胃气衰败。缓脉:主湿证和脾胃虚弱。滑脉:痰湿,食积和湿热证。
16
下列选项中,属于真虚假实所致腹胀满的特点是(多选)
A.时有缓解
B.喜温喜按
C.按之硬结
D.脉沉有力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B。腹胀时有缓解,喜温喜按属真虚。符合真虚假实的特点。
17
湿热内阻可表现为(多选)
A.胸脘痞闷,口苦厌食
B.身目发黄,阴痒
C.大便秘结不通,日晡潮热
D.下痢赤白脓血,里急后重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BD。湿热蕴脾可出现胸脘痞闷,口苦厌食。肝胆湿热可出现身目发黄,阴痒。阳明腑实可出现大便秘结不通,日晡潮热。大肠湿热可出现下痢赤白脓血,里急后重。
18
肾虚水泛证可见(多选)
A.咳喘
B.心悸肢肿
C.小便短少
D.腰膝酸冷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BCD。肾虚水泛水气射肺可见咳喘,水气凌心可见心悸,水停肌肤可见肢肿小便短少,该证属阳虚不化水故可见腰膝酸冷。
19
血热证的表现有(多选)
A.咯血、吐血
B.舌红绛
C.脉细数
D.血色鲜红粘稠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BD。血热证可见各类出血热,月经量多或先期,血色鲜红,质地粘稠,舌红绛,脉弦数。
20
少阴病的表现包括(多选)
A.但欲寐
B.下利清
C.口燥咽干
D.心烦不得眠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BCD。少阴寒化证表现包括无热恶寒,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脉微,或见身热反不恶寒,甚则面赤。少阴热化证表现包括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或咽痛,舌尖红少苔,脉细数。
21
下列药物不宜同用的是(多选)
A.甘草与海藻
B.附子与天花粉
C.硫磺与朴硝
D.五灵脂与官桂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BC。甘草与海藻,附子(乌头子根)与天花粉(瓜蒌根)属十八反,硫磺与朴硝属十九畏,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22
臭梧桐可以用于治疗(多选)
A.风湿痹证
B.中风半身不遂
C.风疹
D.肝阳头痛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BCD。臭梧桐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症,中风半身不遂,风疹,湿疮,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23
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功效的药物包括(多选)
A.附子
B.干姜
C.肉桂
D.高良姜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C。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元。高良姜:温中止呕,散寒止痛。
24
常用川楝子而不用香附治疗的病证包括(多选)
A.肝气郁结
B.肝郁化火
C.虫积腹痛
D.头癣秃疮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BCD。川楝子可用于治疗肝郁化火,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疼痛。虫积腹痛,外用可治疗头癣秃疮。香附可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痛,疝气疼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乳房胀痛。脾胃气滞,脘腹痞闷,胀满疼痛。
25
儿茶的功效包括(多选)
A.消肿止痛
B.止血生肌
C.收湿敛疮
D.清肺化痰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BCD。儿茶的功效包括活血止痛,止血生肌,收湿敛疮,清肺化痰。
历年国家卷真题
01
“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的生理基础是(单选)
A.元气充
B.卫气和
C.宗气足
D.营气盛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B。“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大意为:肌肉之间气行通畅,皮肤和顺、致密(即对卫气功用的概括)。卫气行于脉外,分布于全身,可防御外邪入侵、温养肌肉皮毛、调节控制腠理开合,故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B对)。元气根于肾中,通过三焦,分布全身,主要功能为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A错)。宗气聚集于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主要功能为走息道以司呼吸;贯心脉以行血;主司视、听、言、动等功能活动(C错)。营气行于脉中,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并循行上下,营运于全身,主要功能为营养全身和化生血液(D错)。
02
“脉凝泣而变色”(《素问五藏先成篇》)的原因是(单选)
A.多食咸
B.多食苦
C.多食甘
D.多食辛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五味偏嗜,脏气偏盛,导致“伤己所胜”的病理变化,故《素问·五藏生成》:“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A对);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B错);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D错);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C错)”——咸味入肾,过多的咸味食物会引起肾气偏胜,克伐心火,可致血脉流行凝涩不畅,并且色泽会发生变化,即脉凝泣而变色;苦味入心,过多的苦味食物会引起心气偏胜,就会克伐肺金,而肺主皮毛,肺气损伤就会出现皮肤枯槁,毛发脱落,即皮槁而毛拔;酸味入肝,过多的酸味食物会引起肝气偏胜,就会克伐脾土,而脾在体合肉,其华在唇,脾气受损,就会出现肌肉皱缩,嘴唇掀起,即肉胝皱而唇揭;甘味入脾,过多的甘味食物会引起脾气偏胜,就会克伐肾水,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肾气受损,可出现骨骼疼痛,头发脱落,即骨痛而发落。
03
外用不可入目的药物是(单选)
A.硼砂
B.炉甘石
C.蟾酥
D.冰片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C。本题考查药物的使用注意。蟾酥是攻毒杀虫止痒药,为常考内容,其功效是解毒、止痛、开窍醒神。蟾酥有毒,外用不可入目(C对)。炉甘石具有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的功效,是眼科外用常用药(B错)。硼砂外用能清热解毒、消肿防腐,是眼科(A错)及喉科常用药。冰片有良好的泻火解毒、清热止痛之功,为五官常科用药,治疗目赤肿痛,单用点眼即可(D错)。
04
泽泻、木通功效的共同点是(单选)
A.利尿通淋,止血
B.利尿通淋,止痛
C.利尿通淋,通乳
D.利尿通淋,泄热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D。本题考查泽泻和木通的功效及其鉴别。二者都是利水渗湿药,都有利尿通淋的功效。泽泻甘、淡,寒,归肾、膀胱经,既能清膀胱之热,又能泄肾经之虚火,故可以利尿通淋,泄热。木通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能利尿通淋,使湿热之邪下行从小便排出,故可以利尿通淋,泄热。故二者功效的共同点为利尿通淋,泄热(D对)。此外泽泻还可以治疗高脂血症。木通入心经,治疗心烦尿赤、口舌生疮,还可以治疗经闭乳少、湿热痹痛。
05
大柴胡汤和复元活血汤中均有的药物是(单选)
A.柴胡黄芩
B.柴胡大黄
C.大黄桃仁
D.桃仁黄芩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B。本题考查方剂的药物组成,可借助方歌记忆。大柴胡汤的组成为柴胡,黄芩,芍药,半夏,枳实,大黄,大枣,生姜,复元活血汤的组成为柴胡,栝楼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两个方子的组成中均有柴胡和大黄(B对)。大柴胡汤方歌: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并外攘。复元活血汤方歌:复元活血汤柴胡,花粉当归山甲俱,桃仁红花大黄草,损伤瘀血酒煎去。
06
枳实白桂枝汤与苓桂术甘汤配伍桂枝用意的共同点是(单选)
A.通阳散寒
B.温阳化气
C.平冲降逆
D.温通经脉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C。枳实薤白桂枝汤中桂枝的配伍意义是通阳散寒(A错),降逆平冲;苓桂术甘汤的配伍意义为温阳化气(B错),平冲降逆,两者配伍意义的共同点是平冲降逆(C对)。桂枝具有温通经脉的功效,但并不是其在枳实薤白桂枝汤与苓桂术甘汤中的配伍意义(D错)。
07
(07-09共用题干)患者男性,61岁。近3年来时有脱腹疼痛,服用中医药治疗无明显缓解,疼痛频次逐渐增多。刻下症见:腹部胀痛,时作时止,精神不振,饮食大减,舌淡紫,苔灰糙,脉细数。查体:形体消瘦,右胁下触及包块,质硬,且有压痛。其证候是(单选)
A.痰浊阻滞证
B.气滞血阻证
C.瘀血内结证
D.正虚瘀结证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D。根据患者“腹部胀痛,右胁下触及包块,质硬,且有压痛”,可辨病为“积证”,根据其“时作时止,精神不振,饮食大减,形体消瘦,舌淡紫,苔灰糙,脉细数”,可辨证为正虚瘀结证(D对)。积块日久,血络瘀结,故包块质硬,且有压痛;中气大伤,运化无权,故精神不振,饮食大减,形体消瘦;舌淡紫,脉细数亦为气血耗伤,津液枯竭,血瘀气机不利之象。积证之气滞血阻证的临床表现为腹部积块质软不坚,固定不移,胀痛并见,舌暗,苔薄,脉弦(B错)。积证之瘀血内结证的临床表现为腹部积块渐大,质地较硬,固定不移,隐痛或刺痛,纳谷减少,体倦乏力,面黯消瘦,时有寒热,女子或见月事不下,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C错)。
08
(07-09共用题干)患者男性,61岁。近3年来时有脱腹疼痛,服用中医药治疗无明显缓解,疼痛频次逐渐增多。刻下症见:腹部胀痛,时作时止,精神不振,饮食大减,舌淡紫,苔灰糙,脉细数。查体:形体消瘦,右胁下触及包块,质硬,且有压痛。其治法是(单选)
A.活血化瘀,通络消积
B.补益气血,化瘀消积
C.健脾益气,化瘀祛湿
D.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B。首先辨病,根据“腹部胀痛,右胁下触及包块,质硬,且有压痛”,辨为“积证”,根据“时作时止精神不振,饮食大减,形体消瘦,舌淡紫,苔灰糙,脉细数”,辨为“正虚瘀结证”,其机理为癥积日久,中虚失运,气血衰少,故治疗时应补益气血,化瘀消积(B对)。
09
(07-09共用题干)患者男性,61岁。近3年来时有脱腹疼痛,服用中医药治疗无明显缓解,疼痛频次逐渐增多。刻下症见:腹部胀痛,时作时止精神不振,饮食大减,舌淡紫,苔灰糙,脉细数。查体:形体消瘦,右胁下触及包块,质硬,且有压痛。若本案患者症见神疲懒动,语声低怯,眩晕自汗,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宜选(单选)
A.人参、太子参、黄芪
B.肉桂、淫羊藿、补骨脂
C.天冬、麦冬、北沙参
D.当归、白芍、熟地黄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首先辨病,根据“腹部胀痛,右胁下触及包块,质硬,且有压痛”,可辨为“积证”,根据“时作时止精神不振,饮食大减,形体消瘦,舌淡紫,苔灰糙,脉细数”,辨为“正虚瘀结证”,若患者见“神疲懒动,语声低怯,眩晕自汗,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可辨为气虚,故治疗时应以补气为主,人参、太子参、黄芪均为补气药,补气效果好(A对)。肉桂、淫羊藿、补骨脂三药以补阳为主(B错)。天冬、麦冬、北沙参三药以补阴为主(C错)。当归、白芍、熟地黄三药以补血为主(D错)。
10
癃闭水蓄膀胱急症,当急通小便,可用的治疗措施有(多选)
A.取嚏
B.探吐
C.药浴
D.针刺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解析]:ABD。对于癃闭之水蓄膀胱之急症,急则治其标,应急通其小便,如导尿、针灸(D对)、热敷等,均为其治法。另外,打喷嚏(A对)或呕吐(B对),能开肺气,举中气,而通下焦之气,亦是简单而有效的利尿之法。
青医说用心做中医在线教育
■■■■
编辑:律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