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从胸到腹会有许多“结”证出现,包括郁(气)、瘀(血、水)、痞和心烦躁扰的轻症等。这些“结”证大多都是误治引起的,特别是误下引起的。当然了,也有一些是因自身素体条件较差,再感受外邪后引起的。
一、结于胸部的有:
1,大陷胸汤(药方:大黄芒硝甘遂)
病机:水热互结于胸胁或膈下。
2,大陷胸丸(大黄葶苈子、芒硝杏仁)
病机:痰热互结。
3,小陷胸汤(黄连半夏栝楼实)
4,病机:热痰互结的轻症。
4,十枣汤(芫花、甘遂、大戟,)
病机:水饮停于胸胁,也叫悬饮。与大陷胸汤相比较,只有水结。而无热结。
二、结于腹部的有:
1,大承气汤(酒大黄厚朴枳实芒硝)
病机:邪热结于阳明肠道,症状最重。
2,调味承气汤(酒大黄芒硝炙甘草)
病机:邪热结于阳明肠道,与大承气汤相比较,结的没那么厉害、没那么迫切,因此,只有清热药,未加下行药。
3,小承气汤(酒大黄厚朴枳实)
病机:大承气汤的轻症。缺一味芒硝。与大承气汤相比较,热的没那么厉害、更未见结,因此,导邪下行为主,清热为辅。
4,桃核承气汤(桃仁大黄桂枝炙甘草芒硝)
病机:血蓄下焦,兼有外证。
5,麻子仁丸(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
病机:脾约证。津津液虚导致的便秘。
三、结于心下的痞证有:
1,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黄连人参干姜大枣炙甘草)
病机:寒与热互结于心下,以无形邪气为主。
2,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
病机:热痞,还未达到厥和结的程度,关脉浮、心烦、口渴、舌红苔黄。
3,附子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附子)
病机:热痞兼表阳虚。
4,生姜泻心汤(生姜半夏人参黄连黄芩干姜大枣炙甘草)
病机:水症为主的痞结,腹中雷鸣下利;
5,甘草泻心汤(炙甘草半夏黄连黄芩干姜大枣)
病机:生姜泻心汤的重症。通过重用甘草,缓解下利日数十行,以达到恢复元气和补气的目的。
四、结于胸腹的躁烦类
1,栀子豉汤(栀子香豉)
病机:发汗吐下后、邪热躁扰胸中。
2,栀子甘草豉汤(栀子香豉甘草)
病机:栀子豉汤的急证。
3,栀子生姜豉汤(栀子香豉生姜)
病机:具有呕逆症状的栀子豉汤症。
4,枳实栀子豉汤(枳实栀子香豉)
5,病机:大病差后劳复引起的心烦。
6,栀子干姜汤(栀子干姜)
7,病机:误下后,邪热不去,内烦。
8,栀子厚朴汤(栀子厚朴枳实)
9,病机:误下后,心烦满。
10,栀子柏皮汤(栀子黄柏炙甘草)
11,病机:阳黄热重于湿的躁烦。
五、结于胸胁部位
1,小柴胡汤(柴胡黄芩法半夏党参生姜大枣炙甘草)
病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寡言厌食、心烦喜呕等
2,大柴胡汤(柴胡黄芩法半夏芍药生姜大枣枳实大黄)
病机:少阳兼阳明里实证。
3,柴胡汤加芒硝汤(柴胡黄芩法半夏人参生姜大枣大黄炙甘草芒硝)
病机:少阳兼阳明里实证,较大柴胡汤证阳结的更厉害。
4,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黄芩法半夏桂枝党参生姜铅丹炙甘草大枣龙骨牡蛎茯苓大黄)
病机: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身重、不可转侧。
5,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黄芩桂枝栝楼根炙甘草牡蛎干姜)
病机:少阳病兼水饮内结。
六、辨析
按照郁结的程度来看,郁结最严重的要数:结胸汤(丸)、十枣汤和承气汤。其特点是既硬又痛。结胸汤属于水热互结或痰热互结于胸部或心下。实际上水与痰只是状态的区别,而本质是一样的。水是液态,痰近乎固态,乃郁热久了灼水成痰,或素有痰湿而又感受热邪所致。而十枣汤只是单一的水邪停结于胸胁。承气汤类的郁结主要是热邪耗散肠道津液而引起的燥湿内结肠道,其郁结的部位在下,与结胸汤和十枣汤的在上和在中不同。
郁结的第二严重的要属泻心汤类。其特点是只痞不硬,寒热错杂,部位只在心下。
郁结第三严重的要属柴胡剂类。以热结和水结为主,部位只在胸胁之间。
郁结相对最轻的要属栀子豉汤类,以轻度的邪热为主,部位为中上焦为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