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仁医案五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http://m.39.net/pf/a_5154126.html

九、滋阴清热法治疗口廉一例

蔡某,男,24岁。初诊∶年10月9日。

主诉及病史;口腔溃烂疼痛5个月余,此伏彼起。起病前口内有胶粘感觉,进饮食时疼痛难忍,只能食稀粥。睡眠不宁、有梦,大便烂、每日1次,小便如常。以前曾发作过1次,治疗3个月方愈,此次发病迭经治疗未效。

诊查∶口腔粘膜溃疡共16处,患处红肿。辨证、治法∶证属虚火上炎,当以滋阴清热为法。

处方;干地黄12g玄参12g麦门冬9g女贞子9g旱莲草9g白芍药9g牡丹皮9g五倍子3g白术9g陈皮5g甘草6g

另用菊花、桑叶、蒲公英、板蓝根、甘草、诃子各6g,煎水含漱。

二诊;10月16日。服上方药6剂,口痛已除,能吃饭,但胃纳不好,饭后腹胀,大便烂。查口腔粘膜仍红肿,溃疡未愈合。更方如下。

处方∶党参12g白术9g茯苓9g炙甘草3g陈皮6g五倍子3g干地黄12g玄参9g女贞子9g白芍药9g石斛9g

三诊∶服上方药5剂,溃疡全部愈合,胃纳好,能食饭一碗多,食太多仍易腹胀,予下方善后。

处方;党参12g白术9g茯苓12g炙甘草3g怀山药12g沙参12g玉竹12g百合12g石斛9g麦门冬9g

"口糜者,口疮糜烂也",其病机有心热、肺热、膀胱移热于小肠、阴亏火旺和中气不足虚火上泛等多种,治疗上有清热、利湿、滋阴、益气等各法。本例患者脾虚水泛、湿郁化热、虚火上炎、发为口糜,先予滋阴清热,使虚火下降而痛止。然脾经水湿未去,病仍不愈,再用健脾养阴之剂,溃疡乃愈。最后予健脾养胃药,使脾胃健运,升清降浊,水湿不能停留以免,口糜复发。方中所用五倍子,在《本草衍义》里记载;"口疮,以末掺之",它味酸性平无毒,含大量五倍子鞣酸。鞣酸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粘膜溃疡接触鞣酸后,其组织蛋白质即被凝固,造成一层被膜而呈收敛作用,可止痛和止泻,乃治口疮之要药也。又用桑叶、菊花、蒲公英、板蓝根、诃子、甘草煎水含漱,有清热解毒、消肿收敛的作用,亦属必不可少。

十、疏风化瘀散结会愈口眼歪斜一例

谭某,女,26岁。初诊∶年3月1日。

主诉及病史;右侧颈部疼痛9天,鼻塞、流涕5天,3天前起右耳疼痛、口角歪斜、右眼睑不能闭合。胃纳正常,二便调,月经正常。医院诊断为右侧面神经麻痹并用强的松治疗。

诊查;右颊部肿胀,右侧额纹消失,右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右下歪斜。双侧外耳道、鼓膜、鼻腔和鼻咽均无异常,右颈部有1肿大的淋巴结触之疼痛。舌淡红工、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治法;证为风痰阳阻络,治当疏风化瘀散结。

处方∶荆芥9g防风9g桑叶9g菊花9g连翘9g忍冬叶9g板蓝根9g牛蒡子9g玄参12g赤芍药9g天花粉9g浙贝母9g甘草5g桔梗9g2剂

二诊;3月3日。右颈淋巴结稍缩小,右耳疼痛减轻,舌脉如前。以上方去生蒡子、玄参、赤芍药、浙贝母,加黄芩9g、车前子9g,4剂。

三诊∶3月7日。诸症俱减,但难入睡,自觉与服强的松有关,已经停服。

处方;生地黄15g麦门冬12g白芍药12g天花粉12g菊花9g钩藤12g金银花12g桑白皮12g荆芥9g防风9g甘草6g桔梗9g

3剂。教临睡前做放松功。

四诊;3月10日。右颊肿胀减轻,颈淋巴结肿痛消失,做完放松功后易入睡,取上方去桑白皮、荆芥,加太子参12g,香附9g。

五诊∶3月13日。右颊肿胀消退,面部肌肉渐能活动,以陈皮5g易花粉。

六诊∶3月15日。右眼上下睑能闭合,以玉竹15g易钩藤,再服药3剂。痊愈。

口歪斜而目不能合者,称为口眼歪斜,古书认为多由风痰阻于经络而致,常用牵正

散之类的辛温祛风除痰剂治疗。本病例起病时鼻塞流涕,为外感风邪,颈部淋巴结肿痛为痰热互结,脉细为素体明虚。先,予解表清热、化痰散结之剂,2剂效显;后因服强的松而难入睡,乃用干地黄、麦门冬、白芍药养阴,又教做放松功,使虚火下降;肌肉为脾所主,故加入太子参、陈皮、香附、玉竹等健脾理气养阴,调治而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cd/81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