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的副作用

前几天给一位患者开方,其中方子开有12克柴胡,患者吃第一剂20分钟左右,就出现了头晕、恶心,全身乏力症状。她马上给我打了电话,我仔细看了方子中每一味药,最后基本确定这些症状是柴胡引起的。

柴胡为临床常用的中药,按性状不同,分北柴胡和南柴胡二类。我本人常用北柴胡,我们知道《伤寒论》作者张仲景,为南阳人,从地域上来说,属于北方,所以《伤寒论》中所用柴胡也为北柴胡。

柴胡炮制方法上,有切片醋炒,有鳖血炒。古人认为”柴胡截肝阴”,所以会用鳖血来抵消柴胡副作用。柴胡醋炒,是为了加强舒肝功效。这是我们现代用柴胡的炮制方法,在《伤寒论》中,所用的柴胡皆为生柴胡,未进行炮制加工。

柴胡的性味为:苦、平。有的书写的是微寒。归经为:入肝、胆经。功效上:退热、疏肝解郁、升阳。柴胡是升阳要药,李东垣著名的补中益气汤中便用到柴胡来升阳。这是柴胡的基本药性和特点。在《伤寒论》中最具柴胡药性的方剂是小柴胡汤,为全面了解柴胡药性,我们可以从《伤寒论》原文中去进行探究,去解密柴胡会引起哪些不适。

一、服柴胡会引起口渴

《伤寒论》第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纷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原文明确提出“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所以服用柴胡汤后会出现口渴,仲景早已给我们点明。

二、服用柴胡会引起身体沉重、乏力

《伤寒论》第98条:“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点明了服柴胡汤后出现“下重”的症状。

三、服用柴胡会引起寒战、发热

《伤寒论》第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服柴胡汤后出现“蒸蒸而振,却复发热”的症状,接着汗出病愈,无须再用其他药物。

四、服用柴胡会引起心烦、呕吐

《伤寒论》第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服柴胡汤后出现“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的症状,心下急,我的理解是心烦、然后通过大柴胡汤下其郁热而愈。

五、服用柴胡会引起病情依旧

《伤寒论》第条:“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服柴胡汤后出现病情依旧,病“不了了者”,勿妄治,待其出恭,可“得屎而解”。

六、服用柴胡会引起心下硬满、胃部不适

《伤寒论》第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服柴胡汤可能出现“心下满而硬痛”的结胸症状,此时当用大陷胸汤治疗;再则可能出现“痞”,需改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痞证。

结语:

总的来说,柴胡性善升散,容易导致阳气布散,是会导致生风动火,耗伤阴液的。明代缪希雍说:“柴胡性升而发散,病人虚而气升者忌之,呕吐及阴虚火炽炎上者,法所同忌,疟非少阳经者勿入,治疟必用柴胡,其说误甚。不可久服,亦无益精明目之理。”古人的这种经验是值得继承的。

中医治病,有以偏纠偏之法。中药具有偏性,并且大多有多种功效,用药指导必须按照中医理论,辨证组方,仅仅长时间或者大剂量使用某一种药物,极有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绝非柴胡1例,再好的中药,也有使用时的适应与禁忌,柴胡亦如此。为了避免出现不良反应,使用柴胡时应正确辨证、合理用药,注意不同品种功效有异、各种功效的取效剂量不同、恰当炮制和配伍可增效减毒。

知道了患者恶心、呕吐、乏力是柴胡引起的后,我给这名患者柴胡换作鳖血炮制过的柴胡,剂量上减轻点,便没有了这些不适。所以,这也给我上了一课。

天花粉不是粉

喜欢作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gj/101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