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高血压患者基本都是靠长期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但是高血压不仅仅是血压升高的问题,往往还会伴随眩晕、头疼、耳鸣、失眠等以及一些其他全身症状。
另外,降压药的作用是强制把血压降下去,这样是预防血压过高对心脑血管产生的影响,但往往需要长期服用,一旦停药,病情极其容易复发,而且部分降压药还会给身体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因此,一味地靠降压药来降血压,并不是长久之计。想要真正解决问题,就要找到导致血压升高的真正原因,从根本入手,把根本问题解决了,才是一劳永逸。
从医40多年,治高血压也算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以我接诊过的高血压患者来看,有7成的高血压患者其病因病机都跟肝阳上亢有关,而针对性的有一张经典名方,叫天麻钩藤饮,在临床上经常用来治肝阳上亢型的高血压,屡用屡效。
下面结合一个具体医案跟大家讲解。
患者刘某,女,48岁,有3年高血压,伴有心慌、头晕、头痛,就诊时测得血压为/90mmHg。
刻诊,见患者舌质暗,舌边略红,苔薄,脉细滑沉。另外经过细问得知,患者经常左边脸颊麻木、口干鼻干、夜间容易醒。
开方用: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连、川牛膝、葛根、川芎、红景天、生龙骨、生牡蛎、生地、益母草、预知子、代代花、柏子仁、栀子、元胡、枣仁粉、珍珠母。
就这样,患者服药半个月后,血压平稳,平时高压能稳定在-之间,低压能稳定在84-90,而且患者睡眠改善,情绪好转,心烦、口干、头晕头痛均减轻。
第二次稍微调方,去掉枣仁粉、柏子仁、益母草,加合欢皮、天花粉,继续让患者服用半个月,并让她试着把降压药停掉。
患者再一次来的时候,自述服中药期间没有吃降压药,血压一直稳定,没有升高过,头晕头痛消失,心烦减少,口干减少,睡眠正常。
于是继续调方,让患者再回去服用一个月巩固调理,后随访一年未再复发。
患者除血压高以外,主要症状头晕、头痛、心慌、眠差、紧张、焦虑。
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为君药。石决明功能平肝潜阳,并能除热,与君药合用,加强平肝熄风之力;龙骨、牡蛎、珍珠母平肝潜阳,重镇安神,共为臣药。栀子清肝降火,以折其亢阳;川牛膝引血下行,与益母草配合活血利水,有利于平降肝阳;柏子仁、酸枣仁宁心安神;患者情绪紧张,用代代花、预知子,疏肝解郁;延胡索、川芎活血行气;葛根改善循环降压;红景天益气活血;生地滋肝肾阴以治本,可改善口干鼻干症状,黄连配珍珠母可清心火降肝火,止心悸,均为佐药。全方平肝阳、活血化瘀、安心神、滋肝阴,血压得降。
高血压病机复杂,血压的升高为患者带来诸多躯体及心理不适,除眩晕、头痛等症状,常伴有失眠、心悸、纳差、便秘、心烦等表现,在治疗主证的同时,改善这些伴随症状,对血压的控制起到正性作用。
中医强调整体观,辨证论治,中医药治疗对全面改善患者躯体及心理症状、平稳血压有积极意义。因此,希望可以用中医的方法,帮助更多的高血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