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解串雅内编解不传之秘,续千古传奇

民间医学源远流长,此为前贤医家传于薪火所益,尤其是走方郎中(后称铃医),手摇铜铃,肩负药囊,无论寒冬腊月,酷暑炎夏,头顶烈日,风吹雨淋,戴着笠,奔走于城乡、村寨,为百姓解除病痛疾苦。铃医此术起于扁鹊,后华佗、孙思邈等继之,故其所传诸法与“国医”少异。铃医之技多是师承口授,行规极严,有自已的一整套行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铃医大多被并入联合诊所。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铃医几近消失,但他们为炎黄子孙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应就此埋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铃医有三技,即一“顶”,顶即吐;二“串”,串即泻;三“截”,截即止。

用药有三个特点:

一曰贱,药物不取贵重之品,应手运用;

二曰验,下咽即能祛病,治验神奇;

三曰便,山林僻邑随处皆能采集,随遇随治。

自北宋时期设立了和剂药局以后,出现了坐堂医官,而铃医仍坚守原来的方式,走街串巷行医。后来坐堂医官自认正统,极度鄙视走方郎中,认为其“游食江湖,货药吮舐,迹类丐,挟技劫病,贪利恣雎”。清代医家赵学敏,字恕轩,号依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年轻时博览群书,无意功名,弃文学医,遵循“不悖于古,而利于今”的原则,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民间秘方和验方。族人赵柏云(著名铃医)年老在家,赵学敏常去讨教,柏云尽数授之。赵学敏对铃医的“操技最神,而奏效甚捷”甚为折服,故录其所授,结合自己丰富的医药知识与实践经验,编著《串雅》,主要是对铃医理论进行系统总结,使其不致为庸俗所诋毁,而亦能登上大雅之堂。此举从此掲开了铃医的千古之秘。

《串雅》成书于年,是历史上第一部有关民间铃医的专著,包括《串雅内编》和《串雅外编》各四卷;另有清代铃医名家鲁照所著《串雅补》五卷。三者合称“串雅全书”。书中记录了铃医常用的内治、外治、杂治、顶药、串药、禁药、奇药、针法、灸法、贴注、熏法、洗法、吸法、取虫等治病手段,又介绍了有关药物伪品、制作方法、食杂品等情況,揭示了走方郎中所用的简便治法和药物炮制方法。

愚姓季名定乾,现为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天台铃医文化)传承人,自幼目睹走方医张微诊先生(针灸)行医治病,耳闻其游走江湖轶事,甚为入迷,毕业后即随先生而习,先生说“有针无药非良医,有药无针亦非良医,必须针药合一”,愚此后将之奉为佳言,道记于心。然笃学经典,仍有诸多不解之处,恰逢有缘遇到思师陈学明(铃医)。陈师博古通今,集象山派、东阳芦宅(上海柴家门槛)、黄岩派为一体,精通五卯、六抵、九顶、十三串、七十二截及书外走医之术。象山派先辈与钱塘铃医赵柏云为同门师兄弟,同治年间齐公其福师从象山派铃医学艺,后传其女婿陈公曾松即恩师之父。

“串雅全书”是铃医专著,记载的均是江湖郎中实用之方,其应用仅铃医知晓。现因多版校注和原书出入很大,失去了铃医本色,且因病名与现代医学相距甚远,药名也多有晦涩,故读者难免习之困难。愚作为铃医传人,有责任负薪构堂,校注专书,并增补原书遺漏缺失的方与法。《串雅内编》以清光绪十六年(年)榆园刻本为底本,《串雅外编》《(串雅补》则以民国初扫叶山房石印本为底本,及师父口授和铃医先辈留下的手抄本进行整理。

治疮二法

头面上疮用:银花二两、当归一两、川芎五钱、蒲公英三钱、生甘草五钱、桔梗三钱、黄芩一钱。

水煎服一二剂,即消。

身上手足疮用:银花三两、当归一两、生甘草三钱、蒲公英三钱、牛蒡子二

钱、芙蓉叶七片(无叶用三钱)、天花粉五钱。

水煎服一二剂,痊愈。

定乾按:诸疮均因火毒侵袭,邪热蕴结所致,治以清热解毒为主。方

中重用银花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当归活血止痛;生甘草、蒲公英清热解

毒,消肿散结;配以黄芩泻火解毒;桔梗、川芎引药上行直达头面病所;

再以牛蒡子、芙蓉叶、天花粉治疗身上手足疮疡,增强解毒消疮之功。以

上二方余多用之,用前须先分清疮毒在身体何部位,如此才能知己知彼,

百战百胜。一般不超三剂病人即能痊愈,真良方也。

治火丹

丝瓜子一两、柴胡一钱、元参一两、升麻一钱、当归五钱。

用水煎服,一剂即消。

定乾按:火丹是一种急性的皮肤热毒证,患处皮肤热烫、疼痛、红肿色如丹火,故名火丹、丹毒、流火。

方中丝瓜子清热解毒,化瘀利湿;柴胡、升麻解毒退热,升举阳气,发表透疹;元参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当归活血补血,止痛通络。诸药合煎,有凉血解毒、透表消肿之功,故能一服消之。余用此方治疗多例火丹病人,疗效确实非凡。真良方也。

八仙丹

治小儿百病。此方以巴霜为君,体质热者勿服。

巴霜一钱、朱砂五分、郁金五分、乳香二分、没药三分、沉香五分、木香

三分、雄黄六分。

上药为末,滴水为丸,如粟米大,每服二三丸。惊痫抽搐,赤金汤下。潮热变蒸,灯心汤下;伤风伤寒,姜汤下;痰涎壅塞,姜汁竹沥汤下;食积肚痛,山楂麦芽汤下;痢疾泄泻,姜汁冲开水下。

定乾按:八仙丹主治小儿百病,无不应手而除。巴豆去壳取肉研碎。用粗纸裹城砖加压去油,或用熨斗加热、粗纸裏加压去油,反复换纸至油尽。雄黄、朱砂二药必须按鲤鲮丸方制。乳香、没药放瓦罐中加热炒至尽油。合余药研细末为丸备用。

小儿惊痫抽搐用赤金汤(可用金戒指等金首饰代煎),金有镇惊痫、安

魂魄、坚骨髓、利五脏的功效,故送下即意:潮热变蒸(骨蒸)用灯心即

灯心草煎汤送下,因灯心草能清心火、利小便,故服下立效。此丹药宏力

猛,须点到为止,切不可以多服以免损伤正气。

截泻丸

治一切久泻,诸药无效,服此自愈。

黄丹(飞过)、枯矾、黄蜡各一两、石榴皮八钱(妙)。

将蜡熔化小铜勺内,再以丹、观等三味研细末投入,乘热为丸如绿豆

大,空心服五丸。红清茶下,白痢姜汤下。

定乾按:此系牌气虚弱、中气不足引起的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

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久泻久痢严重的会带有黏液脓血,

伴腹部隐痛、困倦等。

截泻丸是铃医的止泻霸道药之一,服下无不应手而止。黄蜡用铜器熔化后,将上药投入,搅拌均匀,乘热(凉了就干)和丸,装瓷器贮存备用。此方应用时,引药是关键,须分清红痢、白痢,分别用之,病除后即停药,不可多服,以免铅中毒,切记。

I声明信息:

本文选自:《铃解串雅内编》。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gj/53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