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以后如何养生?大暑之后,节气悄悄进入了立秋。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这意味着凉爽季节的开始。经过盛夏的暑热熏蒸,身体正是恢复的时候,此时做好养生,可以达到祛病延年的效果。那么,立秋以后如何调养最适宜呢?专家告诉你,立秋以后养肺最适宜。
肺为华盖,为娇脏,肺气与秋气相通应。
肺为华盖是对肺在五脏中位居最高和保护脏腑、抵御外邪、统领一身之气作用的高度概括。肺的生理功能最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如自然界的病邪侵袭人体,尤其是风寒邪气,多首先入肺,病变初期多见发热恶寒、咳嗽;鼻塞等症状。肺为娇脏是指肺脏清虚娇嫩而易受邪侵的特性。
中医理论认为人应与天地相应,即人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从季节养生角度看,秋季最宜养肺。燥是秋季的主气,而肺为“娇脏”,不耐寒热,肺通过鼻与外界相通,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立秋以后正确养生才能增强体质、抗病益寿,下面特为大家介绍一些立秋以后常用的四大养生保健法。
今日立秋,道家养生旺运全攻略立秋时刻农历六月十八
立秋
年立秋时间
公历年8月7日09:06:03
今年立秋的准确时间为年8月7日9时06分03秒,从立秋的时刻上看,属于晚立秋;而从立秋的历法来看,是农历6月18,属于早立秋。到底是“秋凉飕飕”还是“热死牛”,再等几天我们就可以来共同验证了。
有很多人认为,既然立秋了,那么天气自然也会凉快下来了。但事实上,很多年份立秋后各地仍处于炎热中,也就是我们大家常说的“秋老虎”。那么立秋之后到底多长时间才可能真正的凉快呢?
很悲剧的告诉大家,在立秋之后“秋老虎”的威风至少要持续一周至半月,甚至更长时间。也因为此,很多地方都有着“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处暑正当暑”的说法。而且根据气象台的专家介绍,“秋老虎”的最高气温一般都会超过33℃,并且持续数日。所以,在立秋之后,小伙伴们还是要注意防暑降温不可掉心轻心。
不少地方还有“啃秋”和“咬秋”的习俗。比如在立秋这天,全家人坐在一起吃西瓜或香瓜,意为“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江浙一代,立秋时民众也会一边吃西瓜一边喝酒,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秋老虎”也好,“热死牛”也罢,不管怎么说,立秋之后天气的大趋势还是在一天天转凉的,所以还是要及早备好外套、长袖衣物等秋装,趁天气好时把春秋被也要拿出来晒一晒了,不然万一天气突然转凉就来不及了。
立秋三侯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立秋,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1
初候,凉风至。
《礼记》作盲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2
二候,白露降。
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3
三候,寒蝉鸣。
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立秋之民俗秋风起,胃口开,又想补偿夏天的损失,便有了“贴秋膘”一说。也就是说体重减少才有资格贴秋膘,否则也当祛湿养脾胃,千万别吃撑。立秋当天要吃西瓜意为啃秋,表示炎夏结束,西瓜吃到立秋后十日止,再吃秋瓜就坏肚了。
《周书·时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后五日,白露降,后五日,寒凋鸣。”寒凋即寒蝉,今年气温高企,蝉儿还能多叫一段时间;《易通·卦验》说“立秋腐草化为萤。”都市里萤火虫是无缘得见的;《春秋考异邮》说“立秋趣织鸣。”往年蟋蟀如家虫,现如今却也绝缘了。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在週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伕,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见《礼祀·月令》)。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旂服饰皆白,歌《西皓》、八悄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
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秋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见《临安岁时记》),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嚐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秋天,特别是秋忙前后,农事虽忙,秋种秋收,忙得不亦乐乎!但忙中也有乐趣,常见一些青年人和十余岁的孩子,在包谷、谷子、糜子生长起来以后,特别是包谷长成一人高,初结穗儿的时候,田间里正是他们玩耍、做戏的场所。
他们把嫩包谷穗搬下来,在地下挖一孔土窑,留上烟囱,就是一个天然的土灶,然后把嫩包谷穗放进去,到处拾柴禾,包谷顶花就是很好的燃料,加火去烧。一会儿一全窑的包谷穗全被烧熟了,丰硕的包谷宴就在田间举行。他们还上树捉麻雀蛋,就地打兔子,能吃的野味很多,都可以在野地的锅里,烧制出来。有荤有素,百味俱全。他们还把打来的柿子,弄来的红苕,放在土窑洞里,温烧一个时辰,就会变成香甜的柿子。
立秋养生,重在收与养古人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说,养生一定要顺应四时,才能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立秋后,小孩子最容易感染感冒发烧等症状,年轻人最易出现咽喉炎,不少中老年人会感觉到关节疼等等,这些都与“秋燥”有关系。
道医认为,秋季干燥,五行属金,对应人体的肺。气燥伤肺,从而会引发肺炎、气管炎、口干咽燥、干咳、皮肤干燥过敏等疾病发生,因此,秋季养生的关键就是要防燥。
秋燥最伤人的肺,所以立秋后要多吃一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藕等,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
《黄帝内经》中指出,秋天养生的要领是“使之安宁,已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道医理论认为,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的耐受能力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要注意精神调养,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及时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1立秋养生谨防“秋老虎”今年立秋仍处在“三伏天”内,暑气一时还很难消。临沂三官庙道医馆道医提示:“秋后一伏热死人”,此时节,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一旦出现“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温。此时昼夜温差逐渐变大,也要预防感冒着凉。
2收敛阳气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
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到舒展。另外,早睡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可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生。
3养肺护肝道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攘外平内全靠肝,相当于西医的解毒、免疫功能。而“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一身之气,皆出入于肺。攘外平内之后,就要治理。管理自身、养生不能不靠肺。
肺属金,而秋季大地一遍金黄,故肺主秋季。另外秋季主收,燥为秋季之主气,而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
而秋天属金,金克木,所以秋天这种气会抑制你的肝气、肝血的生发。肝开窍于目,所以这时候呢眼睛的视力就会有所下降。应该注意护肝早睡,早起。
4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再不能像夏天一样,激烈奔放、嚣张开怀,应该收敛一下神气。另外,心情也不要过度的悲伤、忧愁,因为过悲过忧的情绪会伤到肺,所以遇到伤感的事,应该主动予以排解。
5起居调养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立秋后最晚应该在十点半睡觉,这样才能与天地同步。
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立秋后也不要过早的添加衣物,应该适当地“冻一冻”。因为人只有在体表微感凉的情况下,人体的阳气才会更好地转入收敛。
6忌暴饮暴食一般人到了秋季,由于气候宜人,食物丰富,往往进食过多。摄入热量过剩,会转化成脂肪堆积,使人发胖。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7忌吃辛辣生冷的食物秋天还应当少吃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等。也要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凡是带有辛香气味的食物,都有散发的功用,因此提倡吃辛香气味的食物如芹菜。
8忌吃油腻、煎炸的食物油腻煎炸的食物不易消化,积聚在胃中,加重体内积滞的热气,不利于润燥,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在秋季复发或加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9忌吃过燥的食物道医学认为,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
立秋,传统旺运方法有哪些?朋友们注意,秋天是肃杀的季节,古代斩犯人都会选择在秋天,所以秋天的阴气是比较重的,立秋是整个秋天的开始,一般在农历的七月,七月十五是鬼节,对生魂的侵害也比较重。
古语说:一叶知秋,立秋这一天对阳阴交替之时,对两气感受最为灵敏,因此要注意。结合传统,放眼当今,立秋应该如何开运呢,小编跟道友们聊聊立秋如何旺运。
1祭拜许愿过去在立秋节气后,朝廷、民间都会择吉日感谢上苍和祖先,并举行尝新仪式,以庆祝五谷丰登,小编建议朋友们在不冲自己属相的那一天去道观烧香许愿。
2旺运桃花未婚朋友可以外出去居住地的西方旅游,以便旺自己桃花;也可在卧室西北方放一杯加糖的水,催旺命中桃花。已婚或者恋爱中的男女,小编建议你在自己的枕头底下放一个同心结,能让爱情更长久。
3红纸书写旺运首当其冲是健康,因此,根据传统,小编建议朋友们用红纸书写“今日立秋,百病皆休”字样贴于墙上(入户门一侧的墙上即可),以起到预防疾病之目的。
4避开方位立秋时节有搬家和装修房子或动土的朋友,应该避开正东方,另外家中大门在此时节也不宜立正东方。如果你的入户门是开在正东方,小编建议你在东方的入户门上挂一个大中国结来化解。
5避免悲伤因为秋季人们受天气影响,所以要做到少思念、少言语、少欲望、少生气等,一定要心情平静,否则会伤肺。秋季主金,金主肺之故。
6其他习俗我国幅员辽阔,有的地方习俗是立秋当日,妇女用红布剪成葫芦形,缝在儿童的衣服的背后,用以驱除病灾。
立秋四大养生保健法1保持心情舒畅秋季秋雨潇潇、草木凋零,气郁质之人往往容易触景生情,容易产生悲秋心理。保持心情舒畅,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听一些节奏欢快、旋律优美的乐曲,以舒展身心。
2起居宜早睡早起立秋以后已是天高气爽之时,中医养生理论认为,起居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并且能防止收敛太过。立秋以后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3多做“静功”锻炼立秋以后,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但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应随自然环境的变化处于“收”的阶段,故运动养生也要顺应这一原则,即不要做运动量太大的项目,以防汗液流失,阳气伤耗。中医师主张秋季多做“静功”锻炼,根据自身的体质状况,可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如:太极拳、六字诀里默念呼气炼功法、八段锦、慢跑、呼吸操等。其中如太极拳等传统健身运动对于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肺功能,练习深沉而缓慢的呼吸具有很明显的作用,是老年人、体质虚弱者、慢性病患者最佳的锻炼方法。
4饮食应多“养阴生津”秋天燥邪为盛,最易伤肺阴。此时可以通过食疗达到生津润肺、补益肺气的作用。因此饮食养肺可多吃乌骨鸡、猪肺、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梨等食品,但要结合个人体质、肠胃功能酌量选用。
而药补则应适当配以养阴生津润肺的药材,这些药物种类较为丰富,如西洋参、太子参、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百合、杏仁、天花粉、芦根、白木耳、黑木耳、龟板、鳖甲、地黄等,都适于在秋季使用。
养肺润肺好推荐1百合雪耳清肺汤原料:雪耳75克,百合克,排骨克。
做法:将上述选料清洗之后加水一起放入煲内煮沸,煲3小时。
2桑百皮雪耳清肺汤原料:桑百皮50克,百合75克,排骨克。
做法:将上述选料清洗干净后加水,然后一并放进煲内煮沸,煲一个半小时。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请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