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母瓜蒌散
《医学心悟》
贝母瓜蒌花粉研,陈皮桔梗茯苓添,
呛咳咽干痰难咯,清肺润燥化痰涎。
贝母瓜蒌散的组成包含贝母、瓜蒌、茯苓、陈皮、桔梗、天花粉,治疗咳嗽咽干、痰黏难咳的症状,具有清肺、润燥、化痰的功用。
本方主要用于燥痰咳嗽。这里的燥主要是指外邪,气候燥热伤肺,煎灼肺中津液而成燥痰。燥痰的特点是咳痰不爽,艰涩,难以咳出,而且伴随有咽喉干燥,甚至于干燥疼痛,舌苔白而干,燥象十分明显。伴随症状还可能有口干,大便秘结,小便短少。
本方治疗燥痰,既涉及化痰,又涉及润燥。配伍组成就是化痰药、润燥药相结合,要根据燥的情况选择生津润燥之品和宣肺利气之品。治法上要润肺清热、理气化痰,既要化痰,更要润肺清热,再结合理气。
方中贝母、瓜蒌为主药,贝母有润肺化痰的作用,瓜蒌是清热化痰药,能够宽胸散结,且能润肺,两药合用有化痰和润肺作用。天花粉擅长润燥。橘红和茯苓配合,橘红理气化痰,茯苓渗湿利水,有助于化痰,增加贝母、瓜蒌的化痰作用。桔梗在这里既能够宣肺止咳,也有化痰作用。
本方可用于肺结核、肺炎等属燥痰证者。以咳痰难出、咽喉干燥、苔白而干为证治要点。对于肺结核、肺炎等见有燥痰证者,可以加减治之。
贝母瓜蒌散
《医学心悟》
贝母一钱五分(4.5g)瓜蒌一钱(3g)花粉茯苓橘红桔梗各八分(各2.5g)
水煎服。
燥痰咳嗽。咳嗽呛急,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
本方证多由燥热伤肺,灼津成痰所致。燥痰不化,清肃无权,以致肺气上逆,咳嗽呛急;“燥胜则干”(《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燥伤津液,故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为燥痰之佐证。治宜润肺清热,理气化痰。方中贝母苦甘微寒,润肺清热,化痰止咳;瓜蒌甘寒微苦,清肺润燥,开结涤痰,与贝母相须为用,是为润肺清热化痰的常用组合,共为君药。臣以天花粉,既清降肺热,又生津润燥,可助君药之力。痰因湿聚,湿自脾来,痰又易阻滞气机,无论湿痰抑或燥痰,皆须配伍橘红理气化痰、茯苓健脾渗湿,此乃祛痰剂配伍通则,但橘红温燥、茯苓渗利,故用量颇轻,少佐贝母、瓜蒌、花粉于寒性药中,则可去性存用,并能加强脾运,输津以润肺燥。桔梗宣肺化痰,且引诸药入肺经,为佐使药。全方清润宣化并用,肺脾同调,而以润肺化痰为主,且润肺而不留痰,化痰又不伤津,如此则肺得清润而燥痰白化,宣降有权而咳逆自平。
本方与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同治燥咳,但主治病机不尽相同,因而立法、用药亦随之而异。本方证为燥热伤肺,灼津为痰所致,故方中以贝母、瓜蒌为主,旨在润燥化痰,主治燥痰咳嗽、痰稠难咯;清燥救肺汤证为新感温燥,耗气伤阴,故方中以桑叶宣肺,配伍石膏清热、麦冬润燥、人参益气,旨在清宣燥热,主治温燥伤肺、身热头痛、干咳少痰、口渴等;麦门冬汤证为肺胃阴虚,气火上逆,故方中以大量麦冬配伍半夏、人参,旨在滋阴润肺,降逆下气,主治虚热肺痿、咳唾涎沫等。
《医学心悟》卷3类中风篇另有一贝母瓜蒌散,较本方少花粉、茯苓、桔梗,多胆南星、黄芩、黄连、黑山栀、甘草,主治痰火壅肺的类中风证,其证虽亦卒然昏倒、喉中痰鸣,但无㖞斜偏废之候。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燥痰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咳嗽呛急,咯痰难出,咽喉干燥,苔白而干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如兼感风邪,咽痒而咳,微恶风者,可加桑叶、杏仁、蝉蜕、牛蒡子等宣肺散邪;燥热较甚,咽喉干涩哽痛明显者,可加麦冬、玄参、生石膏等清燥润肺;声音嘶哑、痰中带血者,可去橘红,加南沙参、阿胶、白及等养阴清肺,化痰止血。
3.现代运用本方可用于肺结核、肺炎等属燥痰证者。
4.使用注意对于肺肾阴虚,虚火上炎之咳嗽,则非所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