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药材好,更要煎煮好中药正确的煎煮

女人脸上长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50918/4698562.html

中药汤剂是沿用久远、应用广泛、疗效良好的一种剂型,目前汤剂的制备方法多为家庭自制,而汤剂的煎煮过程与汤剂最终的疗效密切相关。如果在煎煮过程中不注意操作规程及各种禁忌,轻则会降低药物疗效,重则会引起不良后果。因此,为了使汤剂最大的发挥其组方用药、针对性强、奏效迅速的优势,对中药汤剂的科学煎煮就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为啥一样的方子,别人煎的疗效就是更好?

——煎煮中药不等于简单的“文火慢炖”!!!中药正确的煎煮方法是个“大学问”,其中讲究可不少。

煎煮器具

药圣李时珍认为“煎药并忌用铜铁器,宜银器瓦罐。”从现代实验角度分析,铁、铜质器具,因其传热快,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并能在煎制中与中药所含的多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确定的物质,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由此可见,煎煮器具的选择对药液质量有重要影响!

煎煮器具推荐:

最好选择瓦罐、砂锅类器具,另外,也可以选搪瓷、不锈钢、玻璃等材质的器皿。禁用铁锅、铜锅和铝锅煎药。

用水量

煎煮用水最好采用经过净化和软化的饮用水。

可以根据中药的质地选择最适当的用水量。质地松泡、吸水性强的则用水量大;质地坚硬、不易吸水的则用水量较小。煎煮过程中用水过多,能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量,但汤液过大,不宜患者服用;相反,用水过少,会造成“煮不透,煎不尽”,使有效成分不易全部煎出,同时,药物的有效成分可因局部高热而受到破坏。

用水量推荐:

一般在第一次煎煮时,加水量可控制在高出药面3cm为宜;第二次煎煮时,加水量可控制在高出药渣表面2cm左右。

浸泡时间

含有挥发油、苷类、维生素类等化合物的中药,例如:薄荷、羌活、荆芥等,应以冷水浸泡为宜,避免有效成分随着水蒸汽而挥发。

含有淀粉、蛋白质等化合物的中药,例如:天花粉、山药、茯苓等,选用温水浸泡更易浸润和膨胀。

值得注意的是中药成分复杂,因而药物的浸泡时间及浸泡温度在保持一般原则的前提下,也应考虑到季节及药物成分性质的影响。

浸泡时间推荐:

除特殊品种外,花、茎、叶宜浸泡20-30min,根、根茎、种子、果实宜浸泡60min左右。夏季可酌减,冬季可酌加。

煎煮时间

中药的煎煮时间,一般与加水量、药物吸水能力、治疗作用等因素有关,煎煮同时还应考虑中药质地,例如:花叶及芳香类中药煎煮时间宜短;根茎、果实、种子类中药煎煮时间宜长;金石、介壳、动物类及质地坚实的中药煎煮时间宜更长。但煎煮时间也切过太长,因为当扩散达到平衡时,时间不仅无作用,反而容易造成杂质混入较多,有效成分可能水解失效或者霉变。

煎煮时间推荐:

一般在第一次煎煮时,药汤沸腾后继续煎煮20-30min,第二次煎煮时,药汤沸腾后继续煎煮30-40min。在次数上,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更佳。

*解表类中药第一次煎煮10-15min,第二次煎煮10-20min;滋补类中药第一次煎煮30-40min,第二次煎煮40-50min。

煎煮火候

原则上“武火煮沸,文火保沸”。煎药火候的强弱,直接影响中药有效成分煎出。火候过强,水分加速蒸发,易煎焦糊或煎干;火候过弱,煎煮效率低,有效成分不易煎出。

煎煮火候推荐:

火候的掌握,一般是在未沸时用大火(武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文火),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

正确的煎煮中药对汤剂疗效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不拘泥于传统的经验,对煎药的各步骤规范化,掌握科学正确的中药煎煮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中药应有的功效,保证中药的临床疗效,展示中医药独特的魅力,更好地为百姓服务。

·本文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ls/64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