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有本心让人苦到皱眉的黄连

北京白癜风那里好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草木有本心,清热有黄连。踏入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校门,仰视扁鹊像的巍峨雄姿,漫步于山东中医药大学博物馆,欣赏着中华五千年璀璨的中医药文化。大家是否感慨中医药的博大精深呢?现在小编与大家一起聊聊黄连叭!

黄连

为毛莨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根茎。

黄连、川连、酒黄连、姜黄连。

味苦,性寒。

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黄连大寒,过量久服易伤脾胃,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易伤阴津,阴虚津伤者慎用。

燥湿、泻火、解毒。

黄连大苦大寒,苦燥湿,寒清热。能泻心胃肝胆之实火,燥肠胃积滞之湿热。由于其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之功较强,故凡火毒、湿热所引起之泻痢,热病壮热烦躁谵语,内火偏亢之痈肿疔毒皆有良效。其苦寒之性,少量应用,尚有健胃作用。

配黄芩、栀子泻火而解热毒,配大黄、黄芩泻火而止吐衄,配木香清热止痢而止腹痛,配竹茹清胃热而止呕吐,配吴茱萸和肝胃而治胃痛泛酸,配朱砂泻心火而安神,与天花粉、知母、生地同用清胃火而治消渴。

文献记载中的黄连

《本草纲目》中记载:“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

《神农百草经》中记载:“吴普曰:黄连,神农岐伯黄帝雷公苦无毒,李氏小寒,或生蜀郡,太山之阳。”

《本草衍义》中记载:“黄连,今人多用治痢,盖执以苦燥之义。亦有但见肠虚渗泄,微似有血,便即用之,更不知止,又不顾寒热多少,但以尽剂为度,由是多致危困。若气实初病热多,血痢,服之便止,仍不必尽剂也。若虚而冷者,则不须服。”

话说那黄连是真的古怪。古人有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诚如《唐本草》所记载:“蜀道者粗大,味极浓苦,疗渴为最,江东者节如连珠,疗痢大著,今澄州者更胜。”不同地方的黄连不仅形状不同,而且功效也不完全相同。

更有意思的是,关于黄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是这样记载到:“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经疾也;忠言扶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这句贤文也从单纯地说药苦引申成了教人从善,提醒他人弥补自身缺点。

古人也时常以黄连的苦涩来形容他们的生活状况,下面就由小编带读者们一起欣赏诗情画意的黄连叭!

题黄连步接官亭壁

(宋)鄱阳妇人

故里萧条一望间,此身飘泊叹空还。

感时有恨无人说,愁敛双蛾对暮山。

偈六十九首

(宋)释道宁

荡荡无迂曲,明明透古今。

问无别语,答岂异音。

一人张帆,一人把柁。

铁笛横吹,渔歌唱和。

啐啄同时,知音几个。

顺水逆流归去来,到岸方谙不恁麽。

不恁麽,为君宣,

甜如砂蜜,苦似黄连。

若不同床卧,焉知被底穿。

良药苦口,苦尽甘来。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今天关于黄连的介绍就到这里了,相信大家读完文章后或多或少会有些收获,许是了解到黄连的趣事,许是学到了人生哲理。

最后,朋友们是否还有关于生活日常中吃黄连药的趣事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我们下期再见哦~

往期推荐

学院动态

叮咚!你收到一份来自药苑的“消防节目单”

学院动态

药学院第九届“漱玉平民杯”中药炮制大赛圆满落幕

“职涯求梦,逐鹿未来”第十一届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圆满落幕

执行编辑丨刘聿杰

值班编辑丨孙海静

  校对丨许文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ls/66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