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科普药食同源话山药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1022/4499988.html

在红楼梦第十一回中秦可卿患病,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凤姐前去探望,得知秦氏吃了山药枣泥糕有明显好转,便说明日再送些来。山药糕的制作,在明代的《宋氏养生部》和清代的《调鼎集》中皆有记载。时至今日,枣泥馅的山药糕,也常用于慢性脾胃虚弱、营养不良病人的滋补。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一下家喻户晓的山药吧。

山药的历史

山药原名薯蓣,《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避唐代宗李豫之讳,改为薯药,又为了避宋英宗赵曙之讳,改为山药。山药之名,始见于侯宁极《药谱》和寇宗奭《本草衍义》,《本草纲目》载入菜部柔滑类,为中医常用的药食同源类补气药。

山药的来源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蓣DioscoreaoppositeThunb.的干燥根茎,主要为栽培品。切片,生用或炒用。

薯蓣植物图

山药的产地

山药以河南温县、孟县、武陟、博爱、沁阳(旧怀庆府所在地,现属焦作地区)等县产量最大。以温县质量最佳,故有“怀山药”之称。山西平遥、太古、介休等县产品质量亦佳。其他如河北安国、陕西朝邑、湖南、广西、云南、浙江、湖北、福建等地亦产。

山药的采收

山药于冬季茎叶枯萎后釆挖,切去根头,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干燥,习称“毛山药”;或除去外皮,趁鲜切厚片,干燥,称为“山药片”;也有选择肥大顺直的干燥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切齐两端,用木板搓成圆柱状,晒干,打光,习称“光山药”。

山药的鉴别

毛山药根茎略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15~30厘米,直径1.5~6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沟、纵皱纹及须根痕,偶有浅棕色外皮残留。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淡,微酸,嚼之发粘。

光山药呈圆柱形,两端平齐,长9~18厘米,直径1.5~3厘米,表面光滑,白色或黄白色。

均以条粗壮、质坚实、粉性足、色洁白、光滑圆润者为佳。

山药的功效

山药味甘,性平。入脾、肺、肾经。具有健脾开胃,补气养阴,止泻涩精的功效。治疗脾虚泄泻,虚劳久咳,消渴遗精,带下尿频等症。补阴宜生用,麸炒取其健脾和胃。

山药的配伍

山药善能补脾,且性涩而止泻,用于脾虚食少、泄泻,常与人参、白术、茯苓等同用,如参苓白术散。本品既补肺气,又益肺阴,对肺虚久咳或虚喘之证,可单用,或与麦冬、五味子等配伍。治肾虚遗精常与熟地、山萸肉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若与益智仁、乌药同用,即缩泉丸,可治肾虚尿频遗尿。治妇女带下,湿热所致者,多与车前子、黄柏等配伍,如易黄汤。肾虚不固者,多配伍熟地、山萸肉、菟丝子、五味子等补肾收敛药。山药亦为治疗消渴要药,可大量(克)煮食或煎汤代茶,也可配伍黄芪、葛根、知母、天花粉等,如玉液汤。

山药的研究

山药含甘露聚糖、3,4-二羟基苯乙胺、植酸、尿囊素、胆碱、多巴胺、山药碱、以及是多种氨基酸、糖蛋白、多酚氧化酶。能显著降低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对抗肾上腺素及外源性葡萄糖引起的血糖升高;有显著的常压耐缺氧作用,减轻缺氧环境对脏器的损伤;有免疫增强作用;有刺激小肠运动,促进肠道内容物排空的作用。

山药的禁忌

对于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不宜单独使用,实热邪实者慎用。

山药的食疗一味薯蓣饮(《医学衷中参西录》)

配方:生山药克、白糖少许。

制法:将生山药洗净去皮,切成厚0.2厘米的片,放入适宜容器内,加水适量。武火加热烧沸,改用文火熬煮40~50分钟,捞起山药,留汁,稍凉,放入白糖,搅匀,装入罐中即成。

功效:润肺补脾,益肾固肠。适用于大小便不利,大便泄泻等症。

山药枣泥糕

配方:山药50克、枣泥克、核桃仁50克、面粉克、猪油克。

制法:将核桃仁压碎,混入枣泥中拌匀成馅;取面粉半量与山药粉50克混匀,加入猪油克拌匀即成干油酥;将余半量面粉加入余量猪油和适量水合成油面团,压成薄饼;将干油酥也压成薄饼摊于其上,做成卷状;切成大小适宜的剂子,压成圆皮,放入枣泥馅包成小包,然后用手轻轻按压成大小适宜的圆饼,入油锅炸至见酥浮于油面呈黄色即成。

功效:补脾胃,益肾气。适用于脾虚食少,肾虚早衰等症。

山药的本草摘要

《本经》:“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阴。”

《日华诸家本草》:“主泄精,健忘。”

《本草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衷中医学参西录》:“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归脾,液浓益肾,宁嗽定喘,强志育神,性平可以常服多服。”

附:零余子

即山药豆,为薯蓣的珠芽。于秋季采摘,晒干即成,用时打碎。性温、味甘,功效主治与山药略同。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年版.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30.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S].年版.中药饮片卷.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金世元.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药材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7.

[5]彭铭泉.中国药膳大全[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6]秦一民.红楼梦饮食谱[M].西安:华岳文艺出版社,:44-45.

来源: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资源与鉴定专业委员会

撰稿:首都医科大学马晗

修稿:医院张鹏

审稿:北京城市学院李京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春生

编辑:王许

审核:杨娜监制:邓娟

欢迎您投稿,收稿邮箱bjzyyxh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ls/84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