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为常用中药,《名医别录》列为中品。
别名麦冬、寸冬。
来源为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长绿色草本植物沿阶草的干燥块根。多为栽培。
产地杭麦冬:主产于浙江余桃、浒山。川麦冬:主产于四川绵阳、三台。性状鉴别杭麦冬呈纺锤形,两端略尖,中部肥满,长约1~4厘米,直径3~6毫米。表面黄白色或土黄色,多为半透明状,有细纵纹。未干透时质较柔韧,干后质坚硬,断面黄白色,角质样,中央有细小的木质心,湿润后可以抽出。气微香,味甘、微苦,嚼之法粘。
川麦冬的形状与杭麦冬相似,主要不同点:块根一般较小。表面淡黄白色或灰白色,皮较薄嫩。断面淡白色,中央的小木心较细弱,湿润后不易抽出。味微甘,嚼之粘性小。
以块根肥大,两端修净,黄白色,质柔韧,嚼之发粘者为佳。习惯认为杭麦冬比川麦冬好。
主要成分含多量葡萄糖、粘液质,少量β-固甾醇、维生素A类物质。
药理作用润燥生津、化痰止咳,其作用为:解热、消炎、镇咳、祛痰、利尿、强心、强壮,并有抗菌作用,体外试验对白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炮制生用或朱砂粉拌。
性味甘、微苦、微寒。
归经入肺、心、胃经。
功能润肺清心、益胃生津。
主治劳热咳血,燥咳痰粘,心烦口渴,津枯便秘等症。
临床应用与天冬近似。
1、治燥热咳嗽,适于肺阴虚久咳患者,多用于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等之燥咳,可加配半夏祛痰,党参益气,方如麦门冬汤。
对外感所致的燥咳,前人有谓忌用麦冬,因其性较滋腻,补肺而助痰,不利于解表。实际上,当外感较严重,有发热、鼻塞、恶风、欲汗不能,需用宜通透表治法治疗时,麦冬缺不宜用,但如外感较轻,不发高热,无鼻塞,只有燥咳,可以用麦冬。
2、治热病后期之津亏便秘,虚热烦渴,配生地、玄参等凉药,进一步清热,方如增液汤。
如属热病恢复期之阴虚血亏,可用麦冬配其他养阴补血药调补身体,方如养正汤。
3、用于强心,尤其适宜于虚脱患者出汗过多,有心跳过速、血压低,可用麦冬配人参、五味子等水煎服,方如生脉散。此方也是夏令养阴主方,伤暑汗服之,可收生津益气的效果。
汗后虚烦不安者,则用麦冬15g,配黄芪6g,当归9g,五味子3g,甘草3g,水煎服。
附:1、麦冬与天冬比较,清润肺燥之力,麦冬优于天冬;滋补肺肾之功,天冬胜于麦冬;治肺结合燥咳时,可天冬、麦冬同用。2、麦冬配凉药宜生用,配补药宜酒制。3、气虚、胃寒、便溏者不宜用。4、麦冬心服后易致心烦,故入养肺阴药中宜去心。
用量6~24g。用于强心时宜大量。
处方举例麦门冬汤(《金匮要略》):麦冬15g,法夏45g,党参9g,甘草3g,粳米15g、大枣4枚,谁煎服。
养正汤:麦冬9g、玉竹15g、何首乌12g、当归9g、熟地12g、生地9g、淮山药12g、茯苓9g、女贞子9g、天花粉6g、白芍6g、炙甘草3g,水煎服。
生脉散(《内外伤辩惑论》):麦冬12g、吉林参6g(或党参15g)、五味子4.5g,水煎服。
即日起,扫北京中科白殿医院官网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