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异物感总咳嗓,不过是肺胃津伤讲给

今天,我想讲给你的,是中医里头,用于清嗓、润嗓的方子。这对于秋冬季节咽喉干痒不适的人,大有好处。

我先给你说个真实的看诊故事。

有这么一个女子,当时是36岁。她大概从4个月前开始,就感觉到胸前有灼痛感,咽喉部位特别不舒服,仿佛有什么东西搁在那里,怎么也下不去。尤其是吃饭以后,那种异物感更强。

与此同时,她还感觉咽喉干燥,不舒服,总忍不住咳嗓子。白天在单位咳嗓子,晚上到家也咳嗓子。咳来咳去,不但单位同事对她有意见,就连家里的孩子也觉得烦了。

一开始,她认为是咽炎。后来,咽干咳嗓越来越厉害,那种说不出的异物感越来越强烈。她就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生了喉癌。

但是,到医院去,没发现任何器质性病变。这怎么办?她后来就决定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弦细数,舌红少苔,两侧颧部发红。细问得知,患者平时总是心烦意乱,身体最近明显消瘦。而且,婚后十多年来,夫妻感情不好,婆媳关系紧张,日子过得一地鸡毛,常觉苦闷,有时候只有找茬吵一架才觉得舒服。

了解到这些以后,我提笔开了一张方子。

什么呢?就是沙参麦冬汤,去掉扁豆,加牛蒡子、玄参、郁金、川贝母、旋复花、瓜蒌。水煎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药20剂以后,诸证悉平。咽喉的不适感、干涩感,以及异物感,完全消失,这就是看诊的基本经过。

现在,我带你领略其中的道理。这个患者的问题,非常普遍,就是肝郁化火,肺胃津伤。

首先你看,她的问题,出在嗓子。嗓子,咽喉要地,它和哪些脏腑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呢?当然是和肺胃的关系紧密。毕竟,嗓子那块儿,有气道和食道。气道连着肺,食道连着胃。

因此,这个患者,嗓子干,嗓子难受,总咳嗓子,同时又舌红少苔,脉细数,心烦,这显然是肺胃阴伤的表现。肺胃阴伤,咽喉濡养不当,于是就有了这些表现。

那么,患者的肺胃之阴,为什么会受损呢?这个根源,又在哪里?

答曰,和肝郁化火有关系。你没发现吗?她脉弦,婚后感情不好,经常发火。肝主情志。可见,这有肝郁化火的问题。

我们的肝,从解剖上看,和咽喉几乎没关系。但是足厥阴肝经,这条经脉,是走我们咽喉的。故而,如果肝郁气滞,痰气交阻,同样也会体现在我们的咽喉部位,形成异物感。

总而言之,此患咽喉异物感也好,嗓子总干总咳嗓也好,这里的根儿,就是肝郁化火,肺胃津伤。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得养肺胃之阴,清肝热。

所以,当时我用到了沙参麦冬汤,加牛蒡子、玄参、郁金、川贝母、旋复花、瓜蒌。

这里的关键,还是沙参麦冬汤。其中沙参、麦冬、玉竹、甘草、桑叶、天花粉构成了调理基础。只不过,我当时去掉了扁豆。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这都是典型滋养阴津的药材。桑叶,可以清透肺热。

在这个基础上,配旋复花降气消顽痰,配牛蒡子清热利咽,配玄参清热滋阴利咽,配川贝和瓜蒌清痰热,化燥痰。最后来一个郁金,起到疏肝清热清肝之用,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

随着我们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压力的加大,这种肝郁化火,进而肺胃津伤引起的咽喉不适,越来越普遍。

典型表现,就是平时比较焦虑,爱发脾气,总是莫名地感觉到焦急,说话语速快,急躁,没有好语气,同时,嗓子一天到晚都很干,有异物感,总想喝水,但无济于事。没事儿的时候,就坐在那里不停地咳嗓子,发出阵阵噪音,看舌头,往往舌红少苔。看脉,往往偏数。

这个状态,你记住,中医是有办法应对的。中医对此的理解,也是很明确的。上面所讲到的方子,需要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不可盲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pz/121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