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歉
由于小花的失误导致13和14号当天的文章出现严重错误,对此,小花自责不已,小花以后定当尽心竭力,为大家奉上更为专业的文章。对于此次失误还望大家海涵。
“白芷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我们可以用白芷来治疗感冒和鼻炎,白芷对于牙痛和头痛也很有疗效,白芷还可以祛湿、生肌和活血。
白芷的由来
传说南方一富商的掌上明珠年方二八,患痛经症,每逢行经即腹部剧痛。虽遍访当地名医,疗效甚微,痼疾缠绵,形体日衰,容颜憔悴精神萎靡。急得富翁食不甘味,夜不成寝。为了治好千金之疾,富翁携爱女日夜兼程向京都寻找名医。赶至汴梁,适逢女儿经期,腹痛顿作,呼天唤地。正巧,一采药的老翁路过闻之,经仔细询问病情后,从药篓里取出白芷一束相赠,嘱咐以沸水洗净,水煎饮用。富翁半信半疑,但眼看女儿疼痛难忍,无药可施,只好一试。不料,一煎服而痛缓,二煎服而痛止,又服数煎后,次月行经,安然无恙。富翁喜出望外,四处寻觅采药老翁以重金酬谢。
从此,白芷一药,在庶民百姓中广为流传,后有人先把白芷用沸水泡洗四五遍,晾干后研末,炼蜜为丸,丸如弹子大。因香白芷在京都汴梁觅得,故取都梁为名,更增添了它的神奇色彩。
白芷
中药名。为多年生高大草本,高1-2.5米,根圆柱形,茎基部径2-5厘米,基生叶一回羽状分裂,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果实长圆形至卵圆形。主要变种有杭白芷、祁白芷、白芷(原变种)、台湾独活。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主治: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痒。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带下证,疮痈肿毒。
禁忌:本品辛香温燥,故阴虚血热者忌服。
0
炮制方法
拣去杂质,用水洗净,浸泡,捞出润透,略哂至外皮无滑腻感时,再闷润后,切片干燥。
0
相关论述
《纲目》:“白芷,色白味辛,行手阳明;性温气厚,行足阳明;芳香上达,入手太阴肺经。如头、目、眉、齿诸病,三经之风热也;如漏、带、痈疽诸病,三经之湿热也;风热者辛以散之,湿热者温以除之。为阳明主药,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脓生肌止痛。治鼻渊、齿痛、小便出血,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妇人血风眩运,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鼻衄、刀箭金疮。”
0
相关配伍
①与防风、羌活等同用,用于感冒风寒,头痛,鼻塞。
②与薄荷、菊花、蔓荆子同用,用于外感风热。
③与石膏、黄连同用,用于牙痛。
④与苍耳子、辛夷、薄荷同用,用于治鼻渊头痛。
⑤与蒲公英、瓜蒌同用,可用于痈肿疮毒之乳用不起;与金银花、天花粉同用,可用于痈肿疮毒之脓出不畅。
⑥与鹿角霜、白术、炮姜等同用,可用于寒湿带下;与车前子、黄柏等同用,可用于湿热带下。
药翁
我们已经介绍了白芷的性味归经以及相关配伍等一些基本的相关信息,下面我们将走进白芷的微世界。
白芷淀粉粒显微图
白芷的导管显微图
白芷的木栓
细胞显微图
白芷的油管
显微图
“微世界中见真章”
以上显微图片均由四川中庸药业拍摄所得,版权归四川中庸药业所有,欲转载或获取原图,请扫描下方,我们的联系我们。
特别说明:
1.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发布的显微特征难免有所错误,希望各位专家、朋友、老师多给我们指出,多给我们提意见和建议。
2.我们拍摄的显微图片,是在做具体中药的显微检验时拍摄的,我们除了找到《中国药典》或其它法定标准中描述的显微特征进行拍摄外,我们在显微观察时发现了法定标准中未描述的其它的我们认为比较典型的显微特征,我们也会进行拍摄。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百癣夏塔热片拉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