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药物每因药用部位、炮制方法和采收时节不同,而出现了多种药物,且功效运用也不尽相同,有的还出现了相反的功用。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掌握和运用中药时必须加以注意的问题。现择要甄别如下。
麻黄与麻黄根
二者均可治汗。麻黄长于发汗解表,主治风寒外束,腠理闭塞无汗之表证。又能宣肺平喘,可用于多种喘咳,因其性温,故以治风寒束肺之喘咳最为适宜。利水消肿,可用治风水水肿。
麻黄根长于固表止汗,主治体虚之自汗、盗汗,为止汗之专药。鉴别要点:麻黄药用其草质茎(地上部分),麻黄根药用其根及根茎(地下部分)。李时珍云:“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御;而根节止汗,效如影响”(《本草纲目》)。麻黄发汗,用于表实无汗;麻黄根止汗,用于体虚汗出。
桂枝与肉桂
二者均能温通经脉,适用于寒滞经脉诸证。桂枝偏于能发汗解表,主治风寒表证,无论表实无汗,或表虚有汗皆宜。又可通阳化气,适用于阳气不化,水湿内停之痰饮证、蓄水证。
肉桂偏于补火助阳,治疗肾阳不足或脾肾阳虚之证。散寒止痛,无论寒凝气滞,或寒凝血瘀之痛证皆宜。本品既不补气,又不补血,还可用于气血亏虚的病证。因其能鼓舞气血生长,常与补气补血药同用,有如“催化剂”的作用,可提高或增强补气补血药的作用,如十全大补汤。
鉴别要点:桂枝药用其嫩枝,肉桂药用其干皮或粗枝皮。主要的区别:桂枝偏于走表,散表寒,用于表寒证;肉桂偏于走里,温里寒,用于里寒证。
瓜蒌根、瓜蒌皮与瓜蒌仁
三者药用部位不同。瓜蒌根能清热生津,用于热病津伤之口渴及消渴证。清肺润燥,用于肺燥咳嗽。消肿排脓,用于热毒痈肿,未成脓者,可使之消散;已成脓者,可使之疮溃排脓,为外科常用之品。
瓜蒌皮能清热化痰,主治肺热咳嗽,痰稠难咯之证。能利气宽胸,通胸膈之痹塞,用于胸痹、结胸、胸膈痹塞或作痛等证,现多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瓜蒌仁因富含油脂,能润燥滑肠而通便,主治肠燥便秘。若瓜蒌皮、瓜蒌仁同用,称“全瓜蒌”。
鉴别要点:瓜蒌根药用其干燥的块根,又名“天花粉”。瓜蒌皮药用其果壳。瓜蒌仁药用其种仁。主要的区别:瓜蒌根清热生津、消肿排脓。瓜蒌皮清热化痰,利气宽胸。瓜蒌仁滑肠通便。
生地黄与熟地黄
二者均能养阴生津,治疗阴虚津亏之证。生地黄偏于清热凉血,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之口干、舌绛及吐血、衄血、尿血等出血证。津伤之口渴及消渴证。
熟地黄偏于补血,为补血之要药,常用于血虚诸证及妇女月经不调、崩漏等,如四物汤。又能补精益髓,用于肾阴不足诸证,如六味地黄丸。鉴别要点:生地黄药用其干燥的块根,又名“干地黄”。熟地黄药用其干燥的块根,经加工炮制而成。主要的区别:生地黄养阴、凉血;熟地黄滋阴;补血。
枳实与枳壳
二者均能理气,治疗气滞证。枳实力强,善破胃肠之结气而消积导滞,凡胃肠积结气滞(食积、湿热、热结)之腹满胀痛、便秘、泻痢后重等均可运用。化痰除痞,用于痰阻气机之胸痹、结胸。
枳壳力缓,长于行气、宽中、除胀,对于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者多用。鉴别要点:枳实为其未成熟的果实。“破积有雷厉风行之势,泻痰有推墙倒壁之威”(《本草害利》),具有作用“快”和“猛”的特点。枳壳为其成熟的果实。功用与枳实同,但作用较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