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医案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柳某,女,41岁,年12月19日初诊(大雪)

主诉:

痛经、盆腔疼痛2年余,近2个月进行性加重。

病史:

年12月19医院做子宫及附件B超提示:子宫内膜增厚,约2.54厘米,建议诊刮,伴附件囊肿、多发性宫颈囊肿。年12月27日病理检查报告显示: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部分中度不典型增生。服用过中成药和西药,未见明显效果,由于患者害怕西医手术,故前来我所就诊。

刻下症:

经前或经期小腹、腰胯痛,月经量过多或漏下难止,经质黏稠;形体肥胖,肢体沉重;带下量亦多,色白黏稠;至今月经又错后,近两个月未行。

检查:

舌紫暗,舌边有瘀点,苔黄腻,脉弦滑。

辨证:

该患者素体脾虚肥胖,脾失健运,水湿不化,凝而为痰,痰湿与瘀血相搏,痰瘀互结,积聚成疾。土不能制水,水谷不化精,脾湿生痰,下注胞宫,使胞宫壅塞不通,致不通则痛,所以痛经;闭塞不行,又继发月经错后。

诊断:

中医诊断:痛经(痰瘀互结)

西医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

治法:

祛痰除湿,和血通络。

方药: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温胆汤加味

处方:

竹茹10g枳壳10g茯苓10g陈皮10g石菖蒲10g郁金10g鸡血藤30g醋香附10g丹参30g赤木10g蚕砂10g(包煎)徐长卿10g天花粉20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15g

二诊:

服药10天后,月事以时下,量尚可,痛经明显减轻;行B超复查子宫内膜厚度约1.2厘米;舌微有紫暗,苔黄腻亦退之大半,脉弦微滑。去天花粉,余效不更方,加生杜仲10g、桑寄生10g、川断10g,以尊沈老调肾阴阳之意,增加疗效。

三诊:

服药24剂来复诊,诸痛减轻,无明显不适,体重亦有所减轻,身体轻松;B超提示:子宫内膜厚度正常,囊肿基本消失。继嘱其服用散结镇痛胶囊(龙血竭、三七、浙贝母、薏苡仁)和金刚藤胶囊两周予以缓图,防止复发。

按语:

该患有经行淋沥难净,经质黏稠;经间带下增多,色白质黏稠;胸脘痞闷,体型肥胖伴肢体困倦,导致痛经或月经错后,属痰瘀互结,湿热瘀阻。以沈氏温胆汤为基本方加味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传统的温胆汤组成为竹茹、云苓、陈皮、枳实、半夏、生姜、炙甘草、大枣,具有温养胆气、和胃化痰功能,主治所谓的胆寒胃热等上扰引起的虚烦不得眠等证。半夏虽可除痰化湿,但沈老认为其燥性不利于痰浊化热;生姜可祛痰,但辛温同样不利于痰浊化热;炙甘草味甘、大枣滋腻,也不利于祛痰浊,枳实虽可理气行滞,但容易破气。故沈老把温胆汤给予精准改良了,主要用6味药组成,竹茹10g、云苓10g、陈皮10g、枳壳10g、石菖蒲10g、郁金10g。竹茹为主药,清热化痰,云苓、陈皮健脾祛痰,截断生痰之源,为辅药;枳壳理气行滞祛痰作为使药;痰浊容易引起窍闭,故而配石菖蒲透窍豁痰,郁金畅行气血,利于痰浊排除。鸡血藤、香附是止痛经的有效药对,一味丹参功同四物来和血而不致瘀;赤木化瘀通经;蚕砂、徐长卿定痛,是沈氏女科家传的效药;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尿排邪,防其癌变;天花粉即瓜蒌根,有既止渴又利尿的作用,药理研究和有关报道表明有促进子宫内膜剥脱的作用。综观全方的配伍,再结合病证,祛痰除湿,和血化瘀为大法,再配以活络止痛,给邪出路之品,疗效显著,随访六年亦未复发。

(加个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pz/58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