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先要来了解一下,到底什么是糖尿病,为什么那么多人会谈“糖”色变。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使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症状,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导致心、脑、肾、眼、足等器官的病变,且无法治愈。
糖尿病对人们生活质量的严重影响,以及人们为治疗和控制糖尿病所付出的高昂代价体现在以下10个方面:
(1)死亡率增加2~3倍;
(2)患心脏病及脑卒中几率增加3~4倍;
(3)失明者是非糖尿病患者群的25倍;
(4)坏疽和截肢者约比一般人多20倍;
(5)是引发肾衰竭的第二个主要原因;
(6)易导致其他慢性损害(如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和性功能障碍等);
(7)与年龄相当的一般人相比住院人数增加2倍;
(8)直接用于医疗方面的花费剧增,包括时间、药物、康复、护理和其他服务性工作;
(9)其他损失,包括退休金以及由于残疾而丧失生产能力所造成的损失;
(10)控制不佳的糖尿病儿童的生长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
由此可见,尽早地发现糖尿病,正确有效地治疗糖尿病,尽量减少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带来的危害,是每一个糖尿病患者以及从事糖尿病防治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职责。
谨防糖尿病卷土重来
目前,人类对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完全清楚,所以至今糖尿病尚无根治措施,采用饮食、运动、药物等综合疗法可有效地控制病情。
但有一种情况是需要说明的,有些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较轻,经过一段时间的正规治疗,血糖可以降至正常,甚至不用药也可以将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这并不说明糖尿病已被治愈,如果放松治疗,糖尿病的症状就会卷土重来。因此,就目前而言,糖尿病是一种需要终身防治的疾病。
警惕糖尿病遗传倾向
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糖尿病患者的子女比非糖尿病患者的子女容易得糖尿病。如果父母双亲都是糖尿病患者,那么子女得糖尿病的几率更大。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均有遗传倾向,它们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的易感性,易感性使这些人比一般人容易得糖尿病。
但这并不是说,糖尿病患者的子女就一定会得糖尿病。研究表明,即使父母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其子女的糖尿病患病率也不超过20%。糖尿病有遗传倾向,但可以预防。
糖尿病该怎样调节?
有一位糖尿病患者,最近很是困扰,以往喝水就可以解渴,但是最近不论他怎么喝都不行,大量喝水让他频繁起夜,总是睡不好。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专家带来两款“降糖仙水”和一物三用的降糖好物,降糖又解渴,到底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糖尿病最主要的一个症状就是口渴,但是开头提到的这位患者怎么喝水都缓解不了口渴,而且越喝越渴,越渴越喝。龚院长判断他是因为伏天里的暑湿加重了糖尿病的口渴,同时伴有头晕头重、心烦、呃逆等症状。专家提示,随着节气的变化,影响糖尿病的外邪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糖尿病症状加重。没有糖尿病的人也可能受到时令外邪的侵犯,出现一些症状,此时一定要注意调理。为此专家带来一款“降糖仙水”——桑菊饮,每日饮用,对于缓解风热引起的口干口燥效果明显,还能舒畅情志。取桑叶6克、薄荷3克、菊花3克、芦根6克,煎煮或者开水冲泡,代茶饮即可。
桑叶和菊花有疏散风热的作用;芦根可以生津止渴;薄荷有清虚热、疏肝气的作用。
脾胃虚寒的人要减少用量和饮用频次。热象明显的人可以适当多喝。
如果您不仅口干口渴还口黏、舌质发红、舌苔黄腻、头重体倦、胸闷恶心、小便赤的情况,可能就是风热挟湿的情况。针对风热挟湿,专家带来凉拌三皮,冬瓜皮、西瓜皮、黄瓜皮洗净放入沸水中,烧煮一会捞出,放凉后切条,根据个人口味,加点调味料搅拌均匀即可。西瓜皮:清热解暑、利尿除湿
冬瓜皮:利水消肿、清热解暑黄瓜皮:清热、利水、通淋
对于温燥和凉燥,专家带来了一款治消渴症的名方:玉液汤。它是清代的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当中提到的一个方子,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阴虚亏虚的人也适用。最关键的两味主药是生黄芪和生山药,它们是入脾和入肾的,可以健脾固肾;天花粉可以清虚热、养阴;五味子收敛,助生山药固肾;葛根养阴,助生黄芪升提;鸡内金可以健脾助运化,使水谷精微转化成津液。此方从脾、肺、肾三脏论治,通过调理脾胃的功能,使我们的水液在体内形成了一个循环,阳气升,阴气降,就像我们这个行云布雨一样,通过自身脏器的协调,使人体的水液分布均匀了,上面口也不渴了,下面的尿也不多了。取生山药10克、生黄芪10克、知母10克、鸡内金6克、葛根6克、五味子6克、天花粉10克,用水煮沸,代茶饮即可。咽干口渴、阴虚燥热的人
总结:得了糖尿病的患者只要坚持治疗,病情是可以控制的。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引发的各种并发症。然而,只要稳定控制糖尿病,就可以防止或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达到健康与长寿的目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