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在产地加工时切制成饮片的几类中药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第五章“采收与初加工”项第三十条规定:药用部分采收后。经过拣选、清洗、切制或修整等适宜的加工,需干燥的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技术迅速干燥,并控制温度和湿度,使中药材不受污染,有效成分不被破坏。康廷国主编的《中药鉴定学》本科教材“中药的加工”项指出:中药采收后,绝大多数需进行产地加工或一般修制处理。根及根茎类药材采挖后一般要经过挑选,洗净泥土去除毛细,然后干燥。有的质地坚硬或较粗,需趁鲜切片或剖开后干制。产地加工的意义在于保证药材质量;便于临床用药调剂和有效成分的煎出;利于运输、贮藏、保管;消除或减轻毒性、刺激性或副作用;利于药材商品标准化等。龚千峰主编的《中药炮制学》指出:将净选后的药材进行软化,再切成一定规格的片、丝、块、段等炮制工艺,称为饮片切制。广义而言,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统称为饮片。饮片切制的目的是:便于有效成分煎出,便于炮炙,利于调配和制剂、鉴别和贮存。干燥的中药材必须经过水处理才能切制成饮片。水处理的目的是使干燥坚硬的中药材软化,便于切制。为减少中药有效成分在水处理过程中的流失,必须做到“少泡多润,药透水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和《中药鉴定学》本科教材均明确指出,中药材可以在产地切制,并指出了产地切制的目的、意义。但是,实际情况却相差很远,在产地采收后趁鲜或蒸制后切制成饮片的药材寥寥无几,如:“黑顺片”“白附片”“制川乌”可作为饮片直接使用。大黄、何首乌虽在产地切成“蛋吉”或厚片,但不能作为饮片使用,还必须再次切制才能使用。绝大部分中药材都是在产地不经切制,直接晒干或蒸制后晒干,流通到药材市场。在产地采收后趁鲜或经蒸制后切制成饮片,不但能减少中药有效成分的流失,提高中药饮片质量,减少中药材浪费,而且能省时省力,减少加工成本,提高效率。1有效成分易溶于水的中药:槟榔、苦参、大黄、何首乌、甘草、黄芪(1)槟榔:质地特别坚硬、不易润透,需反复闷润才能软化,采用传统浸泡与淋润结合的方法软化槟榔,“药透水尽”的理想程度很难掌握,极易造成槟榔碱的流失和含水药材腐烂霉变,降低了饮片的质量,影响了临床的疗效。徐常本在《中药材》刊登了《槟榔传统切制与产地趁鲜切制槟榔碱含量的研究》指出了槟榔传统的软化切制方法存在较大缺点,应当减少环节,避免与水接触,不但能节约水、节时、节约资源,提高效率,而且避免有效成分槟榔碱的流失和药材腐烂霉变,提高饮片质量和临床疗效。建议采收时剥去果皮、取出种子、去除杂质,趁鲜切成薄片、阴干。(2)苦参:主要有效成分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和羟基苦参碱,这些生物碱都属于双稠哌啶衍生物:分子中都有2个氮原子,具半极性配位键,其亲水性比较强,极性大小顺序为:氧化苦参碱羟基苦参碱苦参碱都易溶于水,如采用传统方法切制,“洗净、浸润后切制”易造成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流失,降低临床疗效,所以用趁鲜切片、晒干比较合理。(3)大黄:药材根及根茎成团块状、圆柱形,产地加工成“蛋吉”直径大约6~8cm,厚约3~4cm,仍无法作为饮片直接煎煮使用,仍需要切制成饮片。先浸润后切制,由于中药大黄含有蒽醌衍生物和鞣质,蒽醌衍生物主要含: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等。这几种化合物是大黄泻下、止血、抗炎的主要有效成分,均易溶于水,鞣质是大黄止血等的活性物质,也易溶于水,就是说,呈圆柱状、团块状的中药大黄药材———“蛋吉”,需经水浸润至透才能切制成饮片,浸润不透无法切制,浸润太过最易造成大黄有效成分的流失。理想状态时“少泡多润,药透水尽”。这样就需要反复闷润,不但用时较长,而且多次闷润容易造成大黄药材发霉,造成损失。因此,建议大黄在产地加工时直接切制成饮片,既省工省时,又能防止有效成分的流失,还能减少药材霉变。2坚硬难浸润的中药:三棱、泽泻、葛根、茯苓、猪苓、天花粉、鸡血藤、乌药、商陆、狼毒(1)葛根:葛根药材粗大,如果用水浸润至透心非常困难,必须采用“少泡多润”的方法才可以。这样费工费时,效率低下。并且葛根所含的有效成分为异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大豆素、大豆甙、大豆素-7.4’-而葡萄糖甙及葛根素-7-木糖甙,这类成分极性比较强,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在切制时,用水浸泡容易造成有效成分流失。三棱、泽泻、茯苓等药材均难以浸润,故这类药材也宜在产地趁鲜切制成饮片。(2)鸡血藤:药材的干燥藤茎,长达数十米,老茎扁圆锥形少扭转,质地坚硬而韧,加之产地切割的块型大小厚薄不一,不能作为饮片直接煎煮使用,给炮制调剂工作带来了切制难度、费时多、称量不准确等问题。为保证临床用药质量,仍需切制成饮片,先浸润、后切制。由于鸡血藤含有鸡血藤醇、蒲公英赛酮及多种甾醇类。这几种化合物有抗炎、补血、活血、通络的作用。如果用传统的方法炮制鸡血藤,需经水反复浸润至透,置锅中隔水加热至软,才能切制成饮片,然后再采用远红外控温和烘干、以60℃干燥至水分达《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在产地趁鲜切片要优于传统的切段后再切片的方式,这样既能提高饮片的质量和有效成分的含量,防止有效物质流失,还能减少重复劳动、减少工序、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能源、避免药材的浪费。3蒸制后角质样中药:人参、天麻、北沙参、郁金、莪术、延胡索(1)人参:晒干后成为生晒参、蒸后成为红参。《中药鉴定学》产地加工红参的方法,除去茎叶与泥土,取洗净的鲜参,除去根茎部的不定根及支根,或仅除去细支根及须根。蒸3h左右,取出晒干或烘干。红参角质状,质硬而脆,很难切制,必须在国内放笼屉上蒸透方可切片,如果在产地加工时蒸后切片,既提高效率,又减少了二次加工的费用和“下脚料”等损失。同样,天麻、莪术等药材不但个体较大,而且断面角质坚硬,不易切制,故宜在产地加工时切制成饮片。(2)延胡索:药材的根部,呈不规则的扁球形或呈圆锥状、突起、直径0.3~2cm,采挖后,洗净泥土,除去细根,放开水中略煮至内部中心有芝麻样小白点时为度,立即捞起晒干,干后,质坚硬,碎断面黄色,角质样。因为质地坚硬,仍无法作为饮片直接煎药使用。需用水浸泡,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或打碎使用。由于中药延胡索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有d-紫堇碱、dI-四氢巴马亭、原鸦片碱、I-四氢黄连碱、I-四氢非洲防己碱、d-紫堇鳞茎碱、d-海罂粟碱、α-别隐品碱及去氢紫堇碱等。除生物碱外、延胡索中尚含有大量淀粉、少量黏液质、树脂挥发油等。延胡索具有很好的活血散瘀、理气止疼的效果。由于延胡索角质坚硬,切片前需用水浸泡。如果浸泡时间短不易浸透,无法切片。如果浸泡时间长,则容易造成有效成分的流失。又由于含有黏液质,增加了浸泡和切片的难度,浸泡用时会更长,不但易造成药效的流失,而且容易使药材霉变,造成浪费。4含淀粉极难浸润的中药:山药、浙贝母等山药:《中药鉴定学》记载冬季采挖,切去芦头,除去外皮及根须,用硫磺熏后、晒干,即为“毛山药”;或选择肥大顺直的毛山药,置清水中,浸至无干心,闷透,用硫磺熏后,用木板搓成圆柱状,切齐两端、晒干、打光,均称“光山药”。山药含淀粉、黏液质等有效成分,采用传统方法切制,因为含有淀粉,特别难润透,淀粉遇水形成一层淀粉糊膜层,阻止水分继续往药材内渗透,润不透就很难切片,并且质地松、泡易碎,切制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碎片”成为“下脚料”损失较大。山药来源于薯蓣科,主要有效成分是薯蓣皂甙,薯蓣皂甙一方面容易水解,另一方面极性较大,易溶于水,在切制前水处理时,很容易造成薯蓣皂甙的水解而损失药效,同时也能造成薯蓣皂甙溶于水而流失,不但费工费时,而且容易使有效成分流失。如果趁鲜切制,既提高了效率,又省工省时,更减少了损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pz/66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