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医又叫消渴,是消瘦和烦渴的意思。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较快,物质相对充裕,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的主要病症之一。
中医认为,糖尿病发生的主要病理机制是脾虚失运。因为,脾不散精,则饮食之中的精微物质--血糖就不能输布在脏腑营养四肢,积蓄过多则随小便漏泄至体外。所以,治疗糖尿病,需从脾论治。针对各个不同阶段,重视脾胃之功,顾护生化之源,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临床可通过益气健脾辨证运用在不同糖尿病患者身上,配以清热泻火、养阴生津、补肾填精、芳化和中、活血化瘀等方法治疗糖尿病,使血糖达标,缓解或消除症状,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中医将糖尿病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等
1、阴虚热盛型:表现为烦渴多饮,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可采用养阴清热法治疗。选用冬桑叶、地骨皮、小川连、天花粉、原麦冬、生地黄等治疗。
2、气阴两虚:表现为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舌红暗,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可采用益气养阴法治疗。选用玉竹、制黄精、生黄芪、制女贞、枸杞子等治疗。
3、阴阳两虚:表现为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萎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可采用温阳育阴法治疗。选用鹿角霜、熟地、山茱萸、仙灵脾、肉苁蓉、菟丝子等治疗。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四法
1、控制饮食
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和饮食有很大关系,饮食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因此,适当的饮食控制,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第一步。中医糖尿病饮食疗法的基本原则在于比例平衡、性味辨证、食量有度,其膳食平衡观有以下特点。
①《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通过养、助、益、充,从宏观上阐述了各类食物之间的比例要平衡;
②中医将食物分为寒凉温热四性,认为寒凉食物可以清热,但易伤阳;温热食物可以去寒,但易伤阴,强调寒凉温热阴阳平衡;
③《遵生八笺》:“五味之于五脏,各有所宜,若食之不节,必致亏损”。故应保持甘酸苦辛咸五味平衡;
④《饮膳正要》:“善养性者,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盖饱中饿,饥中饱……”。
意思就是说,对食量的要求,既不“太过”,也不能“不及”,过饮过饥都是饮食所忌。
糖尿病控制不良将产生严重危害: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异常,长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种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肾、神经损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导致残废或者过早死亡。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卒中、心肌梗死、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应引起所有人的警惕。
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
糖尿病人保健饮食主食
糖尿病人的主食,可以用藜麦和麦麸代替米饭。
藜麦比其他杂粮所含的钙、镁、钾、铁、锌要高得多,但升血糖指数比米饭要低得多。麦麸可以降血糖、助眠、调理产后虚汗。
糖尿病人煮麦麸时,什么都不用加,只需要加水,煮到稠稠的就可以了,用它来代替主食。常吃对于降血糖很有帮助。茶饮
茶饮之中还可加入牛蒡和肉桂。
牛蒡可以降压降血脂,肉桂则能补肾阳,能温通全身经脉,祛除寒气,让人全身温暖,却又不易上虚火。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很有好处。
代糖
糖尿病人不能吃糖,可以用罗汉果代替。
罗汉果很甜,却不含糖,是肥胖和糖尿病人的天然甜味剂,还有调理糖尿病和降血脂的作用。
进补糖尿病人脾肾双虚,宜多吃健脾补肾的食物,如:银耳、枸杞、五味子、百合、茯苓、黄芪等,这些对糖尿病人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凡是慢性病有阴虚证的,都可以服用银耳来辅助治疗,比如高血压和糖尿病,这是一道大补的药膳,可以滋阴益肾,有利于扶助正气,保护身体的机能。比如银耳百合汤,银耳莲子粥。还有:
枸杞五味子茶
原料:枸杞子6克、五味子6克
做法:沸水焖泡或煮30分钟
功效:益肾滋肝、养心、改善视力和听力,延年益寿
适合:中老年、心脏功能弱,或长期糖尿病的人四季可以喝
黄芪茯苓粥
原料(2人份)
黄芪片60克、茯苓30克、大米克
做法:黄芪和茯苓泡软,加米和水粥。食用时将黄芪药渣捞出不要。
功效:
降血压,防治中风和高血压。
促进手术后伤口的愈合。
健脾益气,适合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肾炎等)体虚人进补,以及大病初愈的调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