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8月7日,就到“立秋”了。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时间
年8月7日09:52:58
农历七月初五星期日
节气由来古代分立秋为三候:“初侯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三侯寒蝉鸣”,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一候为5天,立秋15天,逐渐变凉。变凉是气候趋势,根据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许处在气候偏冷周期时,就有这种情况。
根据“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今年的立秋时间在上午,属于“早立秋”,意味着从这一天开始,天气开始变得很凉爽,可能会出现很明显的温度变化。秋来暑往,截然不同的两个季节交替,你做好准备了吗?
气候常识“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
按照这样的标准,江淮地区一般是在9月中下旬才进入秋天。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此外,秋的含义,还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
立秋养生入秋后,气候干燥,是慢性病容易复发和病情加重的季节。因此,为了增强体质,秋季应对自己的身体进行调补,特别是加强对肺脏的调养,以免感冒等呼吸道疾病频发。秋季如何补养,才能增强体质,抗病益寿呢?下面这些保健方法应该知道。
1、立秋时节话养肺饮食养肺
秋天燥邪为盛,最易伤人肺阴。此时可以通过食疗达到生津润肺、补益肺气之功。古代医书提到:形寒饮冷则伤肺。是说如果没有适当保暖、避风寒,或者经常吃喝冰冷食物饮料,则容易损伤肺部机能而出现疾病。因此饮食养肺应多吃乌骨鸡、猪肺、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梨等,但要结合个人体质、肠胃功能酌量选用。白木耳有补肺润燥之功能,胡桃有补肾安神之效,秋季服用更有疗效。
药物养肺
药补则应适当配以养阴生津润肺的中药,这些药物种类较为丰富,如西洋参、太子参、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百合、杏仁、天花粉、芦根、白木耳、黑木耳、龟板、鳖甲、地黄等,都适于在秋季使用。当然,在使用这些药物时也要有所选择,“凡药能治病,一定要对症。”因此,强调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对症下药,不能滥服,特别是对于青少年和儿童及老年患者来说,秋季忌滥用补药。
运动养肺
根据自身的体质状况,可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慢跑、呼吸操、快步走等。其中如太极拳等传统健身运动对于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肺功能,练习深沉而缓慢的呼吸具有很明显的作用,是老年人、体质虚弱者、慢性病患者最佳的锻炼方法。
2、立秋养生八字诀润燥、补肺、养阴、多酸
润燥首选莲藕
莲藕的食用方法“生熟两相宜”。作为水果生吃的,味道甘甜、清凉入肺;和糯米、蜂蜜一起蒸,粉红透明,软糯清润,是秋令美味小菜;和排骨炖汤,健脾开胃、营养丰富,适合脾胃虚弱的人滋补养生。
补肺首选杏仁
杏仁最好与薏米按1:5的比例一起熬粥,温热时喝;和猪肺一起炖汤,也有滋养缓和之效。当然,当零食吃的烤杏仁也能适当吃一些。甜杏仁和烤过的大杏仁在超市和农贸市场都能买到,苦杏仁一般在中药店出售,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养阴首选蜂蜜
蜂蜜可以直接调入温水中饮用,也可以与鲜榨的果汁混合。将雪梨挖去核,倒入蜂蜜封盖蒸熟,能补肺阴不足。在凉拌西红柿等凉菜中加入蜂蜜也很不错;蜂蜜也可和时令水果相拌,味道鲜美。
多酸首选葡萄
葡萄最好整颗吃。葡萄也可以和酒酿、糖桂花等一起熬制酒酿葡萄羹;煮甜粥的时候放一些也不错。另外,自制家酿葡萄酒,也很美味天然。
金风送爽,酷暑渐消,经过一个夏天的暑热熏蒸,身体正要恢复一下,所以此时做好养生,可以祛病延年。但是立秋并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炎夏的余热未消,处暑节气也将在8月底接踵而来,“秋老虎”还可能虎视眈眈,而天气也逐渐转向干热,因此,立秋后应当心“秋老虎”,小心中暑,记得随身备好藿香正气、人丹等防暑用品,同时做好防晒工作。来源:山东潍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