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圣课堂丨轻松学中药系列白话讲木香半夏

?该音频已在喜马拉雅发布,可搜索“掌上扁圣”账号收听

01、木香

木香理乎气滞。

能够以香字命名的植物,像檀香、丁香、藿香,都是香气特征比较明显的。目前市面上的木香分广木香、云木香、川木香三大类。它们主要从产地进行区分:木香原产地是印度、缅甸等地,多从广州进口而来,被称为广木香;上世纪30年代我国云南等地栽培成功,质量也比较好,就成了后来的云木香;80年代后四川、贵州等地也逐渐引种成功,这些地区的木香被称为川木香。

上品木香的外形特点是:形如枯骨。大家想一下,这么硬的一块骨头,又有这么浓烈的香气,就像一个铁腕的外交官,既有高超的交际能力,又有分毫不让步的硬骨头,它去游说体内的“气机列国”,自然是无往不利,所以木香被称为“治气司令”。我们知道香附也是治气的司令,木香和香附的区别在于:香附主要统管左边的气郁,也就是情志郁结所导致的气机不通,是左司令。而木香主要统管右边的气郁,也就是饮食郁结所导致的气机不通,是右司令。所以木香的药性是先入脾胃,用芳香的气味把脾胃哄高兴,脾胃一振奋,运化能力增强,食积瘀滞就会清降,上至心肺、下至肾与大小肠的气机也就随之豁然开朗。这就是木香可以和胃气、通心气、降肺气、疏肝气、快脾气、暖肾气、消积气、温寒气、顺逆气、达表气、通里气,管统一身上下内外诸气的原因所在。

但木香性味较猛,久服伤阴,肺虚有热、血枯脉躁、阴虚火冲、心胃痛属火、元气虚脱等等类型患者,不能轻易使用。

02、半夏

半夏主于湿痰。

古人对自然万象的观察非常仔细,他们很早就发现,夏至到来有三个自然现象:鹿角解、蝉时鸣、半夏生。夏至象征着夏天过半,这时候,半夏的块茎和珠芽开始生成,半夏的名字就由此而来。

由于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接下来就将进入暑热氤氲、湿气缠绵的长夏,半夏一边吸收盛旺的阳气,一边对战湿邪,练出了一身辛烈燥湿的本事。长夏从五行属土,对应人体的脾胃,所以长夏时节也是脾脏对战湿邪的战场。半夏与脾同气相求,成为天然的黄金搭档。

我们知道脾湿就会生痰,痰浊就像一团粘腻的垃圾,在我们体内上蹿下跳,走到哪里就在那里为祸作乱,引发咳喘、呕逆、眩晕、惊悸、胸闷、失眠等等问题。半夏本身是块茎比较沉,燥湿之力又很刚猛,所以它的药性整体是偏沉降的,能够温化脾胃中的湿邪,让脾胃的天空恢复晴朗,同时把痰浊打散清降下去,通过大小便排出体外。湿痰的被根清除了,它就没法在体内继续为祸下去了。

需要注意的是,半夏全株都是有毒的,块茎毒性尤其大,因为毒性发作较快,还得了一个名字“三步跳”。不过这种毒性主要作用于口腔、咽喉和消化道粘膜,严重的可以刺激咽喉导致水肿痉挛甚至窒息,对内脏并没有大的损害,并且用生姜可以很好地化解。宋代有个笔记小说记载了一位官员喜欢吃鹧鸪,后来咽喉生疮,脓血不止。一位老中医开出一个方子:先吃生姜一斤。官员一开始不相信,生姜本来就辛辣,自己正喉咙生疮,吃进去不是火上浇油吗?但实在没有别的办法,就冒险试试,结果吃了一口就觉得甘甜无比,喉咙非常舒服,吃完一斤才开始觉出辛辣。这时候喉咙已经好了很多,可以吃进粥食,再加药物调理很快就好了。原来鹧鸪喜欢吃半夏,把半夏的毒性积聚在体内,人吃鹧鸪多了就会累积半夏毒而发病,服食生姜能够解毒正是这个道理。

半夏根据炮制方法不同,常用的有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几大类,概括而言,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温化寒痰。

03、苍术

苍术治目盲,燥脾祛湿宜用。

苍术这个苍字,听起来就是历尽沧桑、非常老道的一味药。它质地坚硬,非常油润,香气浓郁中带着一股纯健的正气,尝起来既苦又辣还带着甜。

我们知道芳香可以化湿,苦温可以燥湿。那么这两者的区别是什么呢?比如说有地上有一滩湿泥,芳香的作用是把它们拆散开,让水分充分蒸发变干;苦温的作用是直接把它们的水分榨干。苍术兼具这两种特性,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人体下水道清洁工,一边用燥性把湿邪吸干,一边用辛香把窍口打开,再把污浊之物排出去,让体内环境恢复清爽健康。由于力量雄健,苍术不仅能燥脾健脾,还有余力推动脾脏运化。

湿邪是人体的一大祸患。它能够泛滥周身,以稀稠不一的状态入侵各处领域,还经常和寒热狼狈勾结,引发倦怠嗜卧、食欲不振、呕吐泄泻、时气感冒、风寒湿痹、夜盲等很多疾病,苍术的老道就在于,凭你是什么妖孽,我只管制服你们的大王。拔出了湿邪这个病根,看你们还能不能猖狂得起来!宋代著名医家许叔微因为喜欢睡前饮酒,导致湿阻脾胃,胃中时常辘辘作响,食少呕酸,夏天半边身体不出汗。于是用苍术一味加大枣、生麻油共制小丸,服药数月后痊愈,在医界传为佳话。

04、白萝卜

萝卜去膨胀,下气制面尤堪。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这句俗语我们都很熟悉。大家观察一下萝卜的生长特点可以发现:它个头直立,一般是一半身子在土里,一半身体拱出地面,地上和地下充分联通,所以萝卜在疏通气机上很有天赋。

因为它体重沉甸甸的向下走,下气的作用很明显。生吃过白萝卜的人都有这种感受:它味道既甜又辣,汁水很多,吃进肚子里很快就能感受到胃肠蠕动,就像一条鞭子抽动胃肠这架马车,让粮草快速地完成输送和消化,吃完萝卜会连连放屁,连排便速度都加快了。因水谷不化所致的膨胀、喘咳,对萝卜而言几乎都是手到擒来,尤其擅长解面食所致的郁滞,也就是古人说的“制面毒”。

我们在复习背诵时把这句歌诀改成了“下气制曲尤堪”,取的是萝卜发酵腌制后更有助于下气的意思。但是经过比对和考校,认为解除面食郁滞更有助于理解萝卜的药性,现在我们再改回来。

好了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药性白话解就讲到这里。课程语音同步发送至喜马拉雅平台,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巩固,早日领悟中医思维的奥妙。

下一期我们继续学习:钟乳粉、青盐、山药、阿胶这四味中药

扁圣书院《药性赋》精品学习班

具体内容如下:

1、中医经典背诵班之《药性赋》;

《药性赋》为中医初学中药的启蒙书,该书将种常用中药按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用韵语编写成赋体,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尤其是对药性概括精辟,一经铭记在心,受用终生,颇受历代读者喜爱,传沿至今,长盛不衰。

2、学习方式:

①由老师结合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分解背诵任务,定时发送当天需要背诵的章节,学员在规定时间内上传背诵作业(语音);

②每周根据学习内容设置线上答题等互动活动;

③用中医思维细解常用药;

④定期组织线下交流、采药、识药等相关活动。

3、学习费用:99元/期(此项费用为学习保证金,学员按时完成背诵任务并通过考核即可如数归还);

4、报名方式: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pz/77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