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方,狭义的讲就是医圣张仲景方剂之代名词,
???主要特点可概括为
????“普、简、验、廉”。
???临床应用经方抗癌抗肿瘤,也有上述特点。今天讲第二大原则和相关细节。2.大循环为先原则,通淤堵细节
??所谓要想富,先修路,大循环是什么,无非是人体能量运行的通道,第一讲中谈到了了能量为先原则,那么能量充足了就万事大吉了吗?
???当然不是,能量充足了只是有了抗癌抗肿瘤的先决调节,能量还要能循环起来,能达到该到的部位,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才能抗癌抗肿瘤,才能自愈自组织。???整个一本《伤寒杂病论》被分为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细观两部书的写作体例,就会发现他们有很多共通之处,但也有不同的侧重点。共通之处就是先遵循前文提到的能量大原则的情况下,用不同的侧重点来维持和建立大循环。
???《伤寒论》主要从人体表—里—半表里的最大层面去恢复人体自身的大循环,也就是修理人体最大的路,从而恢复人体的自愈和自组织能力。
??《金匮要略》则主要着眼于人体局部的小循环,通过最直接的疏通小淤堵,破除局部的病理产物的办法来教我们如何修一些小的路,用具体的,细化的小层面的气血津液盛衰情况来极尽能事的向我们演示如何把小路打通,把小循环恢复。这样看来,一以贯之的东西都是循环恢复问题,修路问题,只不过着眼点不同。
??对于怎么去恢复循环,两本书视角略有不同,《伤寒论》以人体大循环恢复为主,故着眼点重点在津液的分布。??
??《金匮要略》以人体小循环恢复为主,故着眼点重点在淤堵的情况。所以《金匮要略》更多的在治疗杂病,慢性病,局部病,有很多病理产物的疾病。而《伤寒论》重点在治疗大环境变动引起的身体急剧变化的急性病,外感病,全身病,相对病理产物少的疾病。
???所以对于肿瘤性疾病,癌症,这一大类疾病更多的属于局部淤堵性疾病,治疗的思维方法和具体治疗办法应该更多的从《金匮要略》里面寻找,但这里一定有一个遵循原则,那就是当大循环和小循环同时存在异常时,要有抓大放小的思想,因为很多时候大循环一旦恢复了,小循环自己就能恢复,这种思想在伤寒论里比比皆是。
???简单举个例子,如太阳与阳明合病,阳明之理有燥矢或者宿食等淤滞时,往往只需要先打通由里到表这一层大循环即先用汗法,在里的淤滞自然就能通畅了,因为在里的这个燥矢和宿食属于里的局部的小淤堵,而表里的循环属于大循环。同理小柴胡汤条的服柴胡汤后上焦得通,今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是更加形象的大循环一通,一通百通的写照。
??下面以治疗泌尿系和妇科恶性肿瘤的一个常用方剂瓜蒌瞿麦丸为例,分析一下恢复循环与通淤堵之间的关系处理问题。
??条文: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苦渴,栝萎瞿麦丸主之。
组成及用法:栝蒌根二两(6克)茯苓三两(9克)薯蓣三两(9克)附子一枚(炮)(6克)瞿麦一两(3克)。上五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这个小方子只有五味药,但在治疗下焦肿瘤中真是太好用了,笔者曾用这个方子治疗一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广泛骨转移和内脏转移,对内分泌,化疗均耐药,用此方制丸服用,获得了超长期的带瘤生存。
??方子中附子是调整能量的,属于治疗肿瘤的第一原则里的能量为先原则,当能量缺乏,陷入阴证,一定是先将能量补充振奋起来。山药则是在补充能量的同时注意顾护脾胃这个细节问题,这一组药物首先解决了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两个问题。
??茯苓,天花粉,瞿麦解决的是恢复循环,祛除局部淤堵问题,茯苓淡渗,味道寡淡,下行势能在三个药里最快,最强,有一定的通淤堵作用,但更多的是恢复上下大循环的势能。
??瞿麦走血水之分,既能利小水,又能破血痹,下焦肿瘤常以水血互结为表现,因水性沉潜,血重下结,重阴结又容易化热,而瞿麦又略具寒性,一药解决水,瘀,热三种结滞淤堵,而这三种淤堵正是肿瘤病,癌症最常见的三种淤堵。一味天花粉,除了能通瘀滞,还有一定补充津液作用,这就涉及到后面要讲的第三个原则和细节问题,请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