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产生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与人体内环境和外界环境密切相关。中医认为,经过复杂的变化过程发展而来。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恶性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病因、病机的根本是本虚标实,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针对的仅仅是局部病变部位和症状的治疗,难以彻底改变机体内在不平衡状态。中医药则通过调节脏腑气血、纠正机体阴阳失衡、改善人体内在环境治疗肿瘤。笔者通过中医药治疗肿瘤一些心悟总结如下:
抓主症,缓病痛,治病求本
肿瘤病情复杂,变化多端,常有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表里同病、局部症状与全身症状并见的情况,临床诊断很难做到兼顾。而主症在疾病某一阶段表现最突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最大,是患者最希望解除或减轻的症状。
许多肿瘤患者在寻求中医治疗时,大多为中、晚期,除恶性肿瘤本身的临床表现外,往往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肾病等;还有部分患者经过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后,出现全身多个系统、组织器官的虚衰;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容易出现问题,情绪时常不稳定,这些因素都给辨证论治增加了难度。此时治疗应抓主症,尽快解除患者的主要病痛,为患者增加信心,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中医治病求本的集中体现。
精简处方,一药多用,效专力宏
抓主症的目的之一是精简处方,突出方剂核心功效,实现分期治疗。临床有些医生采用大处方治疗肿瘤,试图标本兼顾,面面俱到,实则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并不能保证量效关系,有时甚至适得其反。如果煎服量小,药物的有效成分不能完全溶出,影响疗效,还浪费药材,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煎煮量过大,患者难以按时服用完毕,勉强下咽,又增加胃肠负担,影响脾胃功能,出现纳呆等,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抓主症还可以更好地借鉴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发挥一药多用的特长,有利于精简处方,准确用药。例如,癌证患者有上消化道出血、幽门梗阻、上腹疼痛、嗳气呕恶、消瘦乏力,舌质暗,脉弦细。疼痛、出血是主症,方中可加入针对主症的主药三七。三七一药多用,可以止上消化道出血,祛瘀定痛,改善舌质紫暗,舌背静脉瘀滞,缓解幽门梗阻,还能减轻化疗对骨髓的抑制,防止白细胞、血小板水平降低。有些治疗肿瘤的药物有心脏毒性,易引起心律失常,而三七还有抗心律失常、改善心肌缺血的作用。可见,巧用三七能一举多得。
明虚实,扶正祛邪定比例
《素问·通评虚实论》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中医药治疗肿瘤,必须明辨人体的邪正盛衰,具体判断方法应将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参考理化检查指标,制定扶正与祛邪处方用药的比例,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
肿瘤分期,按比例,组方用药
肿瘤患者大多本虚标实,脏腑阴阳、气、血虚衰为本,痰、瘀、寒、湿、热毒为标,治疗当以扶正祛邪为总原则。根据肿瘤发病的不同阶段分期论治,明确扶正与祛邪之间的关系确定用药比例,以分期论治体现因时制宜,依病情轻重体现因人制宜,保证扶正祛邪治则治法的正确实施,同时根据侧重点不同而灵活变通。如此,处方用药的合理性就会提高。
扶正类抗肿瘤药包括补肾培本、养阴生津、健脾益气三类。
①补肾培本类:恶性肿瘤到晚期,多出现腰酸膝软,头目眩晕,形体消瘦,精神萎靡等肾虚症状。凡是出现肾虚症状的肿瘤患者均可采用补肾培本法进行调治。常用药物有枸杞子、冬虫夏草、山茱萸、淫羊藿、巴戟天、补骨脂、肉苁蓉、骨碎补、何首乌、女贞子等。
②养阴生津类:肿瘤中、晚期患者和放、化疗期间的肿瘤患者,多出现乏力、发热、口干、便秘、自汗出等诸多气阴两虚的症状。在治疗上多采用益气养阴的治疗方法。常用药物有生地黄、北沙参、天冬、麦冬、枸杞子、西洋参、木瓜、天花粉、女贞子、乌梅、余甘子、芦笋等。
③健脾益气类:肿瘤的形成过程是机体内部邪正斗争相互消长的过程,其发病大多由于机体之正气亏虚,然后外邪乘虚侵入所致。在肿瘤发病的各个时期和阶段都应该强调扶持正气。常用药物有如生黄芪、白术、党参、太子参、甘草、黄精、生山药、白扁豆等。
明药理,趋利求稳
治疗时必须权衡斟酌,最大限度地趋利避害。趋利就是要多用一些扶正类抗肿瘤药,以防止白细胞降低、抗放射性损害、减轻西药抗肿瘤药、放化疗毒性反应。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枸杞子、西洋参、灵芝、刺五加、女贞子、山茱萸、黄芪、白术、鹿茸、肉桂、鸡血藤、川芎、莪术、蟾酥、补骨脂、虎杖、牛角、蜂乳、仙鹤草、覆盆子、山豆根等具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活血化瘀类方药可改善肿瘤细胞的微循环、减少乏氧肿瘤细胞、增强放疗的敏感性,这类中药有水蛭、川芎、红花、桃仁、鸡血藤、赤芍药等。中医经典名方甘麦大枣汤对血液肿瘤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益气解毒中药如:人参、西洋参、党参、黄芪、黄精、灵芝、刺五加、红毛五加、当归、川穹、地黄、阿胶、肉桂、柴胡、青蒿、罗布麻、茵陈、昆布、儿茶、黄连等对急性辐射损伤有防护作用。减轻抗肿瘤药毒性的中药有当归、甘草、金银花、连翘、土茯苓、半边莲、虎杖、穿心莲、黄芪、骨碎补等。
攻邪祛病,慎毒药,避害为先
避害就是少用甚至不用对脏腑组织器官功能形态有损伤的中药。有些中药如雷公藤、蜀漆、斑蝥、山慈姑、长春花、农吉利、喜树、马钱子、天仙子、尽管有很强的抗癌活性,但毒性大,临床不易调控,应该慎用。
调心神,精神内守形体安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神”是生命运动的主宰,发病时形神俱伤,治疗宜形神共治。心理干预联合个体化营养管理可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肿瘤患者大多心理负担较重,原因虽然不尽相同,但总与体质、性格、生活环境、家庭关系、经济条件、学历经历、文化修养、人生观等诸多因素相关。临床诊疗时,医患双方要相互交流、充分沟通,从专业角度给予患者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务中堂刘医生摘录编写/联系请拨(WX同号)
注:此文用于中医人员学习交流,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后果不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