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园时光从玉液汤滋膵饮谈对消渴病阳

从玉液汤、滋膵饮谈对消渴病

阳升阴应的认识

级修园班陈鋆溦

01

消渴病及中医对胰的认识:

古代众医家将消渴病按照肺燥、胃热、肾阴虚的特征,分为上、中、下三消。由此观之,消渴病病位在肺、胃、肾三脏,其病机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而在西医诊断中糖尿病是胰腺损伤或内分泌紊乱导致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所致,那么中医是否有胰这一说法呢?

早在《难经》中就有相关描述:“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所谓散膏,即为胰脏,其作用为“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

脾为湿土,散膏依附于脾,又温五脏,可见其体阴而用阳的作用特点。《难经正义》中指出:“胰,附脾之物,所生之汁,能消化食物,其质叶甜,或名之甜肉云。”脾为土脏,之所以能够运化水谷精微,一方面靠脾胃自身的受纳能力,另一方面靠胰脏的温养助动,才能使吸收的津液得以随阳气上输于肺。不论哪一方面的生理功能受到破坏,都会使得津液输布障碍,导致消渴产生。

?

02

从玉液汤、滋膵饮论消渴阳升而阴应:

医家张锡纯便以滋膵饮和玉液汤为例,倡导治疗消渴病不仅仅应注重清除肺、胃之热,滋养肾之元阴;更要注重调控胰辅助脾升清、升阳、升津的功能。

玉液汤和滋膵饮均是治消渴方,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书中指出:“消渴之证,多由于元气不升,此方乃升元气以止渴也”。其中,玉液汤以黄芪为主,加葛根辅助升元气而带动津液上达于肺;山药、知母、天花粉滋养真阴;鸡内金助脾胃强健,受纳运化水谷精微;五味子取其收敛之性来封固肾关,使水液不急于下趋。方中葛根和天花粉又有生津止渴的作用。该方用药配伍充分体现了治疗消渴病的两个主要方式:滋养固护阴液和助津液散布。《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将其治疗方式比喻为:“使阳升而阴应,自有云行雨施之妙也”。阳升而阴应是张锡纯治疗消渴的主要原则,意思是治疗消渴犹如要使雨水充沛,首先要保证地气充足,有灌溉的资本,再者要保证地气能够上升和天气相交,阴阳相感调和才能化为雨露,有《黄帝内经》中:“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之意。要想使津液能够散布于全身,濡养五脏六腑、四肢九窍,首先要保证脾胃受纳津液充足(方中用山药、葛根、天花粉、鸡内金、五味子生津),再者要保证胰温五脏、助脾阳升津液的作用(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只有同时从这两方面进行干预调控,才能使阳升而阴应,津液得以输布全身。

滋膵饮的治疗原则在总体不变的基础上更偏向于助运胰阳。《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明确指出:“膵病累及于脾,致脾气不能散精达肺则津液少,不能通调水道则小便无节,是以渴而多饮多溲也。”方中用药特别注重对胰的调控,用生箭芪为主药,辅助脾气上升;山药健运脾胃,生地滋养元阴,净萸肉收涩固护肾津;又加用猪胰子取“以形补形”之用。张锡纯曾强调怀山药治疗糖尿病的特殊作用:其能补脾固肾,以止小便频数;并且其富含蛋白质能够滋补膵脏,使其散膏充足,又色白入肺,能够润肺生津以止渴,实乃治疗消渴之良药。相较于玉液汤,此方更贴合阳升而阴应的治疗原则。

??

03

中国古方治疗糖尿病还有黄芪汤配八味丸,其原理与张锡纯“阳升而阴应”之理相似。此方还可以根据不同症状表现加用不同方药,如肺热灼伤津液,可适量增用白虎加人参汤;中消多食易饥,可加用调胃承气汤;下消肾关不固,饮水一斗溲亦一斗,可加用八味肾气丸。

文字:陈鋆溦

文编:熊清梅

编辑:陈红花

审核:方育涵陈婧姈路熹雅林斯宇林静柠

指导老师:杨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zz/103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