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综合征是以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在唾液腺和泪腺浸润后导致腺体分泌不足为特征,以眼、口腔干燥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干燥综合征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该病发生在40岁以上人群居多,且多见于女性。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有效缓解病情、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复发率等优势。全国著名中医风湿病学家冯兴华教授从事中医临床50载,学验俱丰。今天,就冯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特点撷其精要,分享给大家。
1干燥综合征中医病机
1、阴亏液耗为本
阴血亏虚,津枯液涸,轻则肺胃阴伤,重则累及肝肾,导致肝肾阴虚。故治疗中当辨别肺胃、肝肾阴液亏耗何为主次。
一般而言,病程短,以口咽干燥为主,无明显系统损害者,病位主要在肺、胃,治疗以甘寒培补、养阴生津为主。但五脏皆相互影响,上焦肺、胃之阴有赖于下焦肝、肾先天之阴的培补,下焦肝、肾之阴亦有赖于肺、胃之阴的滋养,肺、胃之阴伤易下及肾阴,肝、肾不足必然累及其他脏腑,故在临床应用时甘寒、咸寒多兼顾。
2、燥热邪毒为病机关键
正虚感邪致燥,阴虚津亏致燥,瘀血致燥,燥盛成毒,故瘀毒相互为患是病机关键。中医之“毒”,系脏腑功能和气血运行失常导致体内的生理或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蕴积体内过多,以致邪气亢盛,败坏形体而转化之物。故当重视清热解毒之品在治疗中的应用。
3、久病及血,不可忽视瘀象
冯教授认为,本病延绵日久,病必入血。本病起病缓慢,病程迁延,气血津液长期亏耗,燥毒邪盛,内陷血分,阴虚血燥,血运不畅,脉道涩滞,气机不利,脉络瘀滞在所难免。“不通”与“不荣”并见。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治疗时不能单纯强调滋阴生津,活血化瘀亦至关重要,以使瘀去血活,气机调畅,津液畅达。
2治疗原则
冯教授认为,治疗本病应遵循《素问·全真要大论》“燥者漏之”的治疗总则。《丹溪心法》云:“燥结血少,不能润泽,理宜养阴。”冯教授临床主要采用甘寒滋润之品为主,佐以清热解毒、活血通经药物治疗。临证主要以玄麦甘桔汤加减治疗。
3典型病例
一诊:患者,女,50岁,2003年9月27日初诊。自述从2001年5月起,无明显诱因的出现口眼干燥。口腔科行腮腺造影显示:导管及小腺体有破坏。外院诊为“干燥综合征”。病程中曾有龋齿,现有口眼干燥,进食时需汤水冲饮下咽,视物模糊,毛发干枯,皮肤干燥,腰痛,舌黯红,少苔,脉沉涩。
冯教授用药:以玄麦甘桔汤加减:玄参15g,天花粉30g,石斛15g,桔梗10g,麦冬10g,沙参10g,金银花15g,连翘15g,穿山甲10g,知母10g,黄柏10g,蒲公英15g,赤芍30g。14剂。
二诊:口干症状较前明显减轻,眼干较前有所减轻,腰痛减轻,舌黯红,少苔,脉涩。
二诊用药:将前方石斛、金银花用量加至30g,以增强清热生津之力;并加莪术10g、丹参15g,以加强活血化瘀作用。续服14剂。
三诊:略有口干,进食时已不需饮水帮助下咽,眼略感干涩,腰痛消失,舌黯红,苔少,脉涩。继服二诊方14剂以巩固疗效,随访2年未见复发。
看完上面冯教授的分享,相信大家对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都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如果您身边有患有干燥综合征的朋友,快快转发给他吧!
温馨提醒,冯兴华教授在我院坐诊时间为:周三、周六上午。
点击浏览详情及预约冯兴华主任。
——小编有话说
预约挂号电话—
冯兴华主任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