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
安蛔驱虫润肺涩肠生津
收敛止咳止渴止泻
别名:青梅、乌梅肉、梅实、熏梅、春梅、桔梅肉、酸梅
性味:味酸涩,性平。
归经:归肝、脾、肺、大肠经。
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主产于四川、浙江、福建、广东、湖南、贵州等地。夏季果实变为紫红色或紫黑色,近成熟时采收,晒干或低温烘干后闷至色变黑。药材水分不超过16%。
以颗粒大、肉厚、核小、外皮乌黑色、不破裂露核、柔润、味极酸者为佳。常规贮存易发霉,有效成分流失快,贮藏时间不宜超过1年,建议20℃以下,单包装密封,大垛密闭库藏。或直接单包装密封冷藏,贮藏期药材水分控制在11%-16%,此条件下贮存,药材不易变质,药效不易流失。
性状鉴别
本品呈类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3cm。表面乌黑色或棕黑色,皱缩不平,基部有圆形果梗痕。果核坚硬,椭圆形,棕黄色,表面有凹点;种子扁卵形,淡黄色。气微,味极酸。
饮片乌梅肉
取净乌梅,水润使软或蒸软,去核。为不规则形块状,略柔软,表面、气味同药材。
乌梅炭
取净乌梅,照炒炭法炒至皮肉鼓起。形如乌梅,皮肉鼓起,表面焦黑色。味酸略有苦味。
功效作用
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用于肺虚久咳,久泻久痢,虚热消渴,蛔厥呕吐腹痛。
1、敛肺止咳(肺虚久咳证)
用治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症,可与罂粟壳、杏仁等同用。
2、生津止渴(虚热消渴证)
用治虚热消渴,可单用水煎服,或与天花粉、人参等同用,如玉泉散。本品味酸善能生津液,止烦渴。
3、涩肠止泻(久泻、久痢证)
用治体虚久泻,久痢,常与罂粟壳、诃子等同用,如固肠丸;亦可用治湿热泻痢,大便脓血症,常配伍黄连、当归同用,如乌梅丸。
4、安蛔止痛(蛔厥腹痛证)
用治蛔虫所致的腹痛、呕吐、四肢厥冷等症,常配伍黄连、川椒等同用,如乌梅丸。本品为安蛔之良药。
5、其他本品经炒炭后,又能收敛止血,可用治崩漏下血、便血等;外敷能消疮毒,并用治胬肉外突、头疮等。
药理研究
乌梅含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糖类、谷甾醇、蜡样物质及齐墩果酸样物质;尚含苦味酸及苦扁桃苷,超氧化物歧化酶。具有抗病原微生物、驱蛔、利胆、抗过敏、增加食欲、促进消化、整肠作用。
1、护肝保肝
乌梅中含多种有机酸,它们能改善肝脏机能,有护肝保肝的作用。
2、促进食欲
乌梅中的酸性物质能够剌激唾液腺、胃腺分泌消化液,从而促进食欲、帮助消化。
3、杀菌抑菌
乌梅能够抑制多种致病菌,如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百日咳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同时,乌梅还能增加胆汁的分泌,预防胆道感染和胆结石。
4、防治便秘
乌梅中富含儿茶酸,它能够润滑肠道,促进肠蠕动,有效防治便秘。
5、抗老抗衰
乌梅中的梅酸可软化血管,延缓血管的老化、硬化,从而抗老抗衰。
白颠疯图白颠凤怎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