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功效何不同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一株同根共生的植物,入药部位不同功效可能会有差异,而即使同个部位入药,炮制手法不同,功效也可能相距甚远,而一些看似毫无关系的中药,却可能出自同一植株或母体。

您肯定觉得奇怪,还有这样的事?别急,请跟附小宣一起往下看:

麻黄与

麻黄根

麻黄与麻黄根均来源于麻黄科植物

草麻黄、中麻黄,

一个为其草质茎,一个为其根和根茎。

《本草纲目》述:“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御,而根节止汗,效如神,物理之妙,不可测度如此。”可见麻黄与麻黄根功效的不同之处。麻黄为发散风寒药,发汗散寒作用强;而麻黄根为敛汗固表药,有固表止汗之效。

麻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辛、微苦,性温。归肺、膀胱经。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

麻黄长于发汗解表,被称为“发汗解表第一要药”、“发汗峻剂”。

麻黄根入药始见于《本草经集注》,在《本草纲目》等多部本草著作中均有收载。味甘、涩,性平。归心、肺经,有固表止汗的功效。用于自汗,盗汗。

与麻黄不同,麻黄根长于敛汗固表,被誉为“止汗之王”。

麻黄和麻黄根一发汗一敛汗,药效相反,二者合用,会相互抵消疗效,减弱麻黄发汗疗效,不可混用。

枸杞子与

地骨皮

枸杞子与地骨皮均来源于

茄科植物宁夏枸杞,

一个为其成熟果实,一个为其根皮。

与人参、何首乌并称益寿的“中药三宝”—枸杞子,又名枸杞果、血杞子,为茄科植物枸杞的成熟果实,是中老年人常用的滋补长寿保健佳品,其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含有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枸杞多糖、铁、硒等成分,具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及眩晕耳鸣。

注意:凡有外邪实热、脾虚有湿、泄泻者忌服。

地骨皮又名杞根、地节,为茄科植物枸杞的根皮,性寒,味甘,归肺、肝、肾经。根皮中含有桂皮酸、多量酚类物质、亚麻酸等成分,具有清热泻肺火、凉血退虚热的功效,用于治疗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血淋、消渴、痈肿、恶疮等症。

二药同是一本所出,而温寒各异,治疗亦殊者,盖枸杞秉阴阳之气而生。亲于地者,得阴之气;亲于天者,得阳之气也。得阳气者益阳,得阴气者益阴,故枸杞子益阳而兼益阴,地骨益阴而不能益阳也。

瓜蒌与

天花粉

瓜蒌与天花粉均来源于

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

一个为其成熟果实,一个为其根。

瓜蒌亦名栝楼实、地楼,性寒,味甘、苦,归肺、胃、大肠经,具润肺化痰、宽胸散结、滑肠通便的功效,常用于痰热咳喘、肺热咳嗽、痰黄稠浊、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大便燥结等。

注意:凡脾胃虚寒、大便不实、有寒痰、湿痰者不宜服用。不宜与乌头类药同用。

天花粉虽名为“花粉”,但与花粉毫无关系。天花粉又名栝楼根、蒌根,实为葫芦科植物栝楼或双边栝楼的根。性微寒,味甘、微苦,具有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功效,常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疮疡肿痛、肺燥咯血、消渴、黄疸、痈肿、痔瘘等。

注意:脾胃虚寒大便滑泄者忌服;不宜与乌头类药同用。

瓜蒌根得地水之精气,而上达之药也,谓启在下之水精上滋,此根之功能也。治烦满大热者,谓降在上之火热下泄,此实之功能也。两者均有清热润燥作用,而全瓜蒌偏于化痰宽胸,天花粉偏于止渴消肿。临证应用时需注意。

怎么样,是不是长见识了?附小宣也是被震惊啦,这么多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药材,居然是“同宗同源”,真是“药材”不可貌相啊。

在浩繁的中药宝库里,诸如这样“同源异效”的药材并不在少数。随着现代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用药安全与疗效的注重,对于这样一些药物,我们将更深入对其成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和对比,以便临床更安全合理地使用,为广大患者朋友带去健康福音。

文/图药学部

编辑:汪帆

校对:黄黎

审核:王扬勇

新闻-

宣传部投稿邮箱:xcb

.







































白癜风的早期症状
北京白癜风专家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zz/44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