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因为安全、副作用小、对胃肠道及肝肾损伤小而得到广大医生和病人的青睐,但是如果用药不当,还是会导致用错药、不能充分发挥最大药效、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s)甚至引发病情延误或加重的情况。本文总结几点注意事项,帮您正确服用中药。1煎煮方法煎药器具不得选用铁锅、铜锅等;药物煎煮前应浸泡20-30分钟,煎药用水量一般高于饮片3-5cm,先煎、后下、烊化、冲服、包煎、另煎等特殊处理饮片应按照要求处理;对于不同功效的方剂,煎煮方法应区别交待,如解表剂多用辛散轻扬之品组方,所以不宜久煎,沸后煎煮10-15min即可;滋补剂需用文火慢煎,沸后煎煮30-60min。2服药时间一般是每日1剂,分2次服用,两次间隔8-10小时。一般药物,无论饭前或饭后服,服药与进食应间隔30分钟以上,以免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药效的发挥。饭后服药:1、病在胸膈以上(眩晕、头痛、目疾、咽痛等)。2、对胃肠有刺激性的药物、消食药。3、活血化瘀类药物也应在饭后服用。饭前服药:病在胸腹以下(胃、肝、肾病)及健脾胃药应在饭前服用。空腹服药补益药多滋腻碍胃,宜空腹服;驱虫药、攻下药宜空腹服药;峻下逐水药宜晨起空腹服;收敛止泻类药,空腹服用药液能较快通过胃进入小肠而起到止泻作用,因此效果好于饭后服用。睡前服药服用镇静安神药,应在睡前30min到1h内服用。涩精止遗药应睡前服一次药;缓泻通便药宜睡前服,便于次日清晨排便。特殊时间服药急性病和危重病的患者,服从医嘱,建议隔4h左右服药1次,从早到晚不断药剂,确保药力持续有利于减轻病势;女性在使用妇科调经药时,应在经前数日开始服用;服用泻下药应适量,尽量选择在午后服用;补阴养血药宜黄昏时服用;药酒宜在餐前适量饮用。慢性病定时服药,急性病、呕吐、惊厥及石淋、咽喉病等煎汤代茶饮者,可不定时服。治疟药应在发作前2小时服药。3服药温度温服汤剂一般采用温服法,即冷热适中,温度35-37℃左右,温热状况下服用疗效最好,可以避免温度不适宜引起的胃肠刺激反应,例如呕吐或胃脘不适等症状,温服更有利于促进药剂的吸收。服用解表药应偏热服,服药后还应覆盖好衣被,或饮热粥,以助汗出,更好发挥发汗解表散寒作用。但应注意忌服温度过高的汤剂,否则易引起口腔及食道烫伤。寒证用热药宜温服,真热假寒则应寒药温服,以防格拒药势。冷服清热解毒、祛暑剂等一般需要冷服。对于中毒患者,冷服可使中毒人的毒素更易排出。小儿患者因症状不同也可选择冷服。热证用寒药宜冷服,真寒假热则应热药冷服,以防格拒药势。4服药方式顿服独参汤、参附汤应浓煎药汁顿服;泻下通便药、活血化瘀药也应制成小剂量汤剂顿服,以集中药力发挥作用。频服小儿患者,可少量多次服药。危重病人宜少量频服,呕吐患者可浓汤煎汁,也可加入少量姜汁,凉服或少量频服。对脾胃功能较差的患者,也可采取频服的方法,减轻肠胃负担,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频服更有利于药物吸收。服药姿势如患有积滞、胸肺病的患者,服药后应该采取仰卧的姿势,患头、目、耳病的病人,服药后适宜去枕而卧。5服药禁忌5.1配伍禁忌避免十八反服用含有甘草的汤剂时,注意避免服用含有甘遂、大戟、海藻、芫花等的中药或者食物;含乌头(川乌、草乌、附子)的汤剂,因涉及的品种多而杂,极易被忽略,务必要避免服用含有浙贝母、川贝母、瓜蒌、天花粉、半夏、白及、白蔹等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禁忌十九畏十九畏中涉及的内容,在现代临床实践中密切相关的内容主要有6点,即硫磺畏芒硝,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芒硝畏三棱,肉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在用药中应注意。5.2妊娠禁忌妊娠禁用:指毒性强、作用峻猛和有堕胎作用的药物,如巴豆、牵牛子、大戟、麝香、水蛭、三棱、莪术、斑蝥、马钱子、川乌等。妊娠慎用:主要包括活血化瘀药、行气药、攻下导滞药、药性温热的温里药及性质滑利之品,如桃仁、红花、牛膝、枳实、大黄、附子、肉桂、干姜、瞿麦等。因此,在妊娠期间的用药务必要谨慎,避免任何用药不当引起母体、胎儿不利的情况发生。5.3饮食禁忌一般在服中药期间要忌烟酒,忌暴饮暴食,忌辛辣、生冷、油腻、腥膻等刺激性的食物,以下具体到药性和病性进行阐述。病性忌口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性食物;寒性病应忌食生冷食物、清凉饮料等;疮疡、皮肤病忌鱼、虾、蟹等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品;肾病水肿忌盐、碱过多和酸辣太过的刺激食物以及腌制食品;胸痹患者,忌肥肉、动物内脏及烟酒等;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怒者,忌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之品;哮喘患者发作期间,忌蛋、奶、鱼、虾等高蛋白食物。黄疸胁痛忌食动物脂肪及辛辣烟酒刺激物品,脾胃虚弱者忌食油炸黏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药性忌口服用清热凉血、解毒消肿、平肝、润肺、明目之类的中药时要忌酒、蒜、可乐、咖啡、辣椒、羊肉等辛温刺激之品;服用温经补阳、涩精止遗、袪湿止痛药时,忌冷饮、螃蟹、杮子、竹笋等寒凉之品;服人参和其他滋补药时,忌萝卜;服鳖甲忌苋菜、薄荷;服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服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服常山,忌生葱、大蒜;服丹参、茯苓、茯神,忌醋;服土茯苓、使君子,忌茶。此外,服中药期间忌饮浓茶,因浓茶含鞣酸较多,与中药同服会产生化合物而降低疗效。服用苦味的健胃药忌吃糖或甜食,因为糖会掩盖药物的苦味而影响疗效,这些都应注意。6联合用药6.1中药汤剂和中成药在汤剂和中成药联用时,应注意避免十八反和十九畏,因此汤剂和中成药联用时,要了解汤剂的组分和中成药的成分,笔者自制了常用临床用药十八反十九畏表格可作为参考,也可提醒病人服用中药汤剂和中成药相隔1h以上,确保用药安全。6.2中药汤剂和西药含有有机酸的中药和氨茶碱、碳酸氢钠等西药联用时,会因发生中和作用而降低药效;含有麻黄的中药和含有洋地黄类的西药联用,会引起患者胃肠蠕动减慢、胃排空时间延长而导致洋地黄吸收增加以致发生洋地黄中毒;有些中药中的鞣质,可使患者体内的磺胺类药物浓度增加,进而导致病人出现病毒性肝炎。因中药成分复杂,且某些发挥疗效或引发不良反应的成分并不十分清楚,若同时服用,这种相互作用可能是增强疗效,也可能是配伍禁忌,因此可交待病人,中西药应间隔1h以上服用,不宜用中药汤汁送服西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