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咋治白颠疯 http://pf.39.net/bdfyy/bdfyw/150521/4626906.html
石斛
Shihu
出处:《神农本草经》
来源
为兰科植物环草石斛、马鞭石斛、黄草石斛、铁皮石斛或金钗石斛的茎。
烘干或晒干,切段,生用。鲜者可栽于砂石内,以备随时取用。全年均可采取,以秋季采收为佳。
产地
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别名
林兰、禁生、杜兰、石蓫、悬竹、千年竹、金钗花、千年润(《纲目》),黄草(《药物出产辨》),吊兰花(《中国药植志》)。
炮制
干石斛:取干燥的石斛,用水泡约至八成透,焖润,除去残根及黑枝,切段,撞去薄膜,晒干。
鲜石斛:临用时剪下,搓去膜质叶鞘,洗净,剪段。
《雷公炮炙论》:"凡使石斛,先去头土了,酒浸一宿,漉出,于日中曝干,却用酥蒸,从巳至酉,徐徐焙干用。"
图片
性味归经
甘,微寒。归胃、肾经。
功能主治
益胃生津,滋阴清热。
用于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目暗不明,筋骨痿软。
巧记
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十壶以为剩斤,自饮请我。他准备了十壶酒以为能剩下一斤,自饮还请我。应用
1.胃阴虚及热病伤津证。本品长于滋养胃阴,生津止渴,兼能清胃热。主治热病伤津,烦渴、舌干苔黑之证,常与天花粉、鲜生地、麦冬等品同用,如《时病论》清热保津法。治胃热阴虚之胃脘疼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可与生地、麦冬、黄芩等品同用。
2.肾阴虚证。本品又能滋肾阴,兼能降虚火,适用于肾阴亏虚之目暗不明、筋骨痿软及阴虚火旺,骨蒸劳热等证。肾阴亏虚,目暗不明者,常与枸杞子、熟地黄、菟丝子等品同用,如石斛夜光丸(《原机启微》)。肾阴亏虚,筋骨痿软者,常与熟地、山茱萸、杜仲、牛膝等补肝肾、强筋骨之品同用。肾虚火旺,骨蒸劳热者,宜与生地黄、枸杞子、黄柏、胡黄连等滋肾阴、退虚热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6~12g。鲜用,15~30g。
鉴别
鲜石斛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长约30cm,直径0.4~1.2cm。表面黄绿色,光滑或有纵纹,节明显,色较深,节上有膜质叶鞘。肉质多汁,易折断。气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黏性。
金钗石斛呈扁圆柱形,长20~40cm,直径0.4~0.6cm,节间长2.5~3cm。表面金黄色或黄中带绿色,有深纵沟。质硬而脆,断面较平坦而疏松。气微,味苦。
霍山石斛干条呈直条状或不规则弯曲形,长2~8cm,直径1~4mm。表面淡黄绿色至黄绿色,偶有黄褐色斑块,有细纵纹,节明显,节上有的可见残留的灰白色膜质叶鞘;一端可见茎基部残留的短须根或须根痕,另一端为茎尖,较细。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灰黄色至灰绿色,略角质状。气微,味淡,嚼之有黏性。鲜品稍肥大。肉质,易折断,断面淡黄绿色至深绿色。气微,味淡,嚼之有黏性且少有渣。枫斗呈螺旋形或弹簧状,通常为2~5个旋纹,茎拉直后性状同干条。
鼓槌石斛呈粗纺锤形,中部直径1~3cm,具3~7节。表面光滑,金黄色,有明显凸起的棱。质轻而松脆,断面海绵状。气微,味淡,嚼之有黏性。
流苏石斛等呈长圆柱形,长20~cm,直径0.4~1.2cm,节明显,节间长2~6cm。表面黄色至暗黄色,有深纵槽。质疏松,断面平坦或呈纤维性。味淡或微苦,嚼之有黏性。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
2.《本草纲目拾遗》:“清胃,除虚热,生津,已劳损”。
3.《本草再新》:“清胃火,除心中烦渴,疗肾经虚热”。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石斛碱、石斛胺、石斛次胺、石斛星碱、石斛因碱等生物碱,及粘液质、淀粉等。
2.药理作用:石斛能促进胃液的分泌而助消化,使其蠕动亢进而通便;但若用量增大,反使肠肌麻痹。有一定镇痛解热作用,其作用与非那西汀相似而较弱;可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用氢化可的松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之后,石斛多糖能恢复小鼠免疫功能;石斛水煎对晶状体中的异化变化有阻止及纠正作用;对半乳糖性白内障不仅有延缓作用,而且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以石斛、玄参、天花粉、蚤休各10g,将其煎液经蒸馏提纯,用超声雾化器使患者吸入咽部,治疗慢性咽炎例,显效62例,好转87例(辽宁中医杂志,,3:31)。本品还有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关节炎、皮肤化脓性感染等疾病的报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