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e说:
e诊所不仅是一个号,更是一个值得您拥有的诊疗助手和学习工具。若需要使用e诊所提高诊疗能力,请您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
⊙作者:夏嘉,何立群
⊙编辑:精诚君
童少伯(—年),江苏溧阳人,字德渊。年毕业于丁甘仁先生等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师从丁济万,为丁氏内科第四代传人,全国名中医,其代表著作有《随笔录》、《有见必录》等。童老治学严谨、遣方用药随证而变,在治疗各种内科杂病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的何立群教授、蔡淦教授、黄吉赓教授、钟念文教授等,皆为其传人,可谓一代名家。
1咳嗽咳嗽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而童老认为临床上内伤咳嗽居多,且易反复发作,平时应注意饮食起居、调护正气,病情急则当治其标。若身热、咳嗽、胸闷、舌红苔黄腻、脉滑,为痰热留恋、肺失清润,应清燥润肺化痰热,予川贝母、竹茹、冬瓜仁、清水豆卷清肺化痰,芦根清热生津,桑叶清肺润燥,炒黑荆芥透解达邪、驱邪外出。若咳嗽吐血或满口或夹痰而出,苔黄脉弦,盗汗,此为木火刑金,肺失清润之令,血逆而上,当清肝泄肺、化痰止咳,予石决明平肝阳、降肝火,黛蛤散清肝化痰,瓜蒌皮、冬瓜仁、川象贝化痰清肺,沙参养阴清肺,鲜藕汁收敛止血,白茅花活血止血,使止血而不留瘀。若口干明显,咳嗽咯吐白沫痰,甚则气急,形瘦神痿,舌红少苔、脉数,乃肺液已伤、津液不布,咯痰日久需防肺痿,治拟养肺生津兼化痰热,沙参、麦门冬、百合养阴润肺,天花粉、芦根清肺润燥生津,苏子霜润肺祛痰,海蛤壳、竹沥半夏清化痰热,炒麦芽健运脾胃以培土生金。若见心下悸,咳嗽咯痰白沫、气急,甚至泛恶,腹部及肩胛畏寒,脊背疼痛,舌淡苔薄、脉滑,此为脾肾阳虚、痰饮留恋,痰饮为病非温不化,干桂枝、干姜温阳化气,元参、白术补气健脾,全福花、半夏降气化痰,苏子、远志、杏仁、姜枇杷叶止咳化痰,五味子纳肾平喘,陈皮理气化痰,配伍少量象贝反佐,使其温而不燥。
2泄泻“泄”指大便势缓而溏薄“写”意为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脾主升清,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如果因感受外邪、饮食失调、劳倦内伤、思虑太过等因素均会引起脾气虚弱、清阳不升,湿浊内生而下迫肠道,导致泄泻的发生,故有“湿胜则濡泄”之说。若不慎感寒,汗泄不畅,大便溏而次数频繁,舌红苔黄腻,脉濡滑带数,为脾胃失其升降之职,大肠失其传导变化之权,湿热为黏腻之质,最难骤化,易致缠绵,治拟表里双解、健脾和胃,予荆芥、防风祛风解表,山楂消食和胃,此三味药均炒黑以增强它们的收敛之性而助止泻;大腹皮、枳实行气导滞,瓜蒌、清水豆卷、黄芩清热利湿则里证自除。若腹痛而泻,两胁胀痛时有,伴或不伴矢气,纳少,舌淡苔薄,脉左弦右弱,泄责之脾、痛责之肝,此为肝气乘脾,宜补脾柔肝、胜湿止泻,可予痛泄要方加味。病程迁延不愈者,可酌情加用收敛固涩之品如诃子、乌梅等。不论何种原因引起、属于何种证型的泄泻,童老治疗本病喜用一两味风药,因风药多燥,燥可胜湿,且必炒黑使其止泻之功加倍。
3伏温“伏温”来源于《内经》“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及“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理论,指机体感受外邪后,病邪伏藏于体内一段时间后才发病,其临床特点是起病初起即以里热证候为主要表现,而与当令时邪的致病特点不相符合,它是清代温病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童老认为伏温之病如未达血分,病邪尚在卫、气、营分阶段,均可采用清热透邪之法,使邪热从卫气分而出,里热得清。本病若失治、误诊则易引发变证。从三阳经辨证出发,若伏温湿热挟滞互阻阳明经腑,身热十余日未曾得汗,胸内泛恶,大腹膨胀,口干引饮,舌黄苔腻,脉滑数,需防神昏痉厥之变,拟清热利湿、表里双解之法,可予葛根、金银花、连翘清热解表,黄芩、黄连清利湿热,陈皮、枳实、槟榔行气导滞,郁金凉血活血、赤茯苓泄热渗湿,或加甘露消毒丹利湿化浊、清热解毒。若伏温留恋少阳,见胸闷胁痛、往来寒热、脉弦,拟和解宣化为主,可予柴枳半夏汤化裁。
4水肿现代医学的慢性肾炎及其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隶属于中医学所谓的“水肿”、“关格”等范畴,可谓病情复杂,寒热虚实错综,至晚期五脏六腑均可累及。结合历代医家的相关论述,本病的病因分为内外两因。内因多为饮食不节、劳倦失调、七情内伤、房劳所伤等引起;外因多为外感风寒、风热侵袭、感受湿邪等因素所致。脾气散精、肾主气化,童老认为其发病机制“不论水肿与否,主要与体内的水精散布气化功能障碍有关”,因此指出脾肾阳虚为本病的根本,提倡该病从脾肾论治。“肾阳气不足,阳不化气,脾阳不足,运化无力,故水精不散功能紊乱,而又阳损及阴”。所以水肿为病可以着眼于“脾肾阳虚、由阳及阴”的病机,随证加减、补泻兼施。在水湿泛滥阶段,应急则治其标,但攻伐不宜太过以免损伤正气,予五苓散合己椒苈黄丸;在水湿逗留阶段,应甘温扶脾以土制水,予防己黄芪汤合五皮四苓汤加减;在邪退正虚阶段,宜温补脾肾之阳为主,使脾气健运、肾主开阖,予金匮肾气丸合大补元煎加减;在水肿消退后,可适当加入滋阴之品,一方面防其阴液的耗伤,一方面也可取其“阴中求阳”之意。若出现下虚上实的症状,则应采用潜阳育阴之法,予河间地黄饮子加减。此外,在兼顾阴液的同时,童老善用红参于水湿之邪虽衰而正气未复之时以益气扶正、健脾益肾,从而增加临床疗效。
5小结人体为阴阳平衡之躯,五脏六腑相互协调、各司其职,营卫调和、肌肉筋骨充实、气血运行通畅就能抵御外邪的侵入,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失衡均可致病。童老一生崇尚医德,勤奋笃诚,钻研经典,博览诸说,因此十分精通古训。他还通晓西医和其他科学并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治疗内科杂病,童老继承了丁氏内科审证求因精准,用药轻灵、丝丝入扣、以和缓为特色的行医风格,擅长多视角分析发生的病情和病机变化,未病防变,灵活运用八纲、脏腑、六经、卫气营血辨证,采取或解表、或清泄、或宣化、或疏调、或补益、或消导、或收敛、或攻伐等不同治法,收效显著,为后世习医者树立了榜样、带来了启发。
参考文献:略。
版权声明:本文转自:《中医药信息》年1月第33卷第1期。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所发布内容的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投稿邮箱:tggyjch.北京治白癜风专业的医院专治白癜风的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