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我国传统医学对糖尿尿病已有认识,属“消渴”症的范畴,早在公元前2世纪,《黄帝内经》就有论述。中医学称糖尿病以口渴引饮,多食而消瘦,小便频数量多,或小便浑浊,或有甜味为特征的消渴病证。认为消渴的病因主要是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多在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过于疲劳等情况下发病。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糖类以及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复合病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但目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也呈快速增长趋势:现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达9.7%,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高达15.5%,更为严重的是我国约有60%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而已接受治疗者,糖尿病的控制状况也很不理想。糖尿病的生化诊断:1.尿糖测定;2.血糖测定和葡萄糖耐糖量试验;3.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浆白蛋白测定。胰岛细胞功能检查:1.胰岛素释放试验;2.C肽释放试验;3.其他检测胰岛B细胞功能的方法。(一)诊断1、烦渴,多饮,多尿,易饥多食,乏力,体重减轻。2、检查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值水平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中医辨证施治:首先要辨上、中、下消。口渴多饮为主者属上消,其病主要在肺;多食善饥为主者属中消,其病主要在脾胃;多尿为主者属下消,其病主要在肾。临床还需细辨虚实。实火治以清火而津液自生,阴虚治以养阴而虚火自降,养阴之中尤以肾阴为重点。实际上“三多”症状往往并存,阴虚燥热常常互见,仅表现程度上有轻重的不同,治疗时还要兼顾。(二)中医证型
2.胃热炽盛
属中消:多食易饥,口渴多饮,形体消瘦,尿多便秘,苔黄,脉滑有力。
清胃泻火,养阴保津。
玉女煎、玉液消渴颗粒、芪蛭降糖胶囊、参芪降糖片、降糖丸、降糖丹、消渴平片、通脉降糖胶囊、降糖宁胶囊、参芪消渴丸、十味玉泉丸、糖尿乐胶囊、益津降糖口服液、金芪降糖片、消渴安胶囊、消渴康颗粒。
(1)降糖宁胶囊
人参、山药、生石膏、知母、黄芪、天花粉、茯苓、麦冬、生地黄、地骨皮、玉米须、山茱萸、甘草。
益气,养阴,生津。用于糖尿病属气阴两虚者。
每粒0.4克。
口服。一次4~6粒,一日3次。
1.服用本品时请定期检测血糖变化。2.治疗期间注意低糖饮食,适当运动及保持心情愉悦。
降糖宁胶囊能有效地增加葡萄糖的转运,加速葡萄糖的氧化和酵解,促进糖原的合成和贮存,抑制糖原分解和异生而降低血糖,并对糖尿病引起的反复感染、排尿困难、上体肥胖、皮肤瘙痒、周围神经炎、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有很好的效果。
(2)消渴平片
人参、黄连、天花粉、天冬、黄芪、丹参、枸杞子、沙苑子、葛根、知母、五倍子、五味子。
益气养阴,清热泻火,益肾缩尿。用于糖尿病。
每片重0.3克。
口服。一次6~8片,一日3次,或遵医嘱。
饮食宜清淡,忌食肥甘厚味和辛辣温燥之品。
(3)芪蛭降糖胶囊
黄芪、地黄、黄精、水蛭。
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用于Ⅱ型糖尿病证属气阴两虚兼瘀者,症见:口渴多饮,多尿易饥,体瘦乏力,自汗盗汗,面色晦暗,肢体麻木,舌暗有瘀斑等。
每粒0.5克。
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3个月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有凝血机制障碍、出血倾向者慎用,孕妇禁用。
(4)参芪降糖片
人参茎叶皂苷、五味子、黄芪、山药、地黄、覆盆子、麦冬、茯苓、天花粉、泽泻、枸杞子。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Ⅱ型糖尿病。
每片重0.35克。
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效果不明显或治疗前症状较重者,每次用量可达8片。
有实热症者禁用,待实热症退后可服用。
(5)通脉降糖胶囊
太子参、丹参、黄连、黄芪、绞股蓝、山药、苍术、玄参、水蛭、冬葵果、葛根。
养阴清热,清热活血。用于气阴两虚,脉络瘀阻所致的消渴病(糖尿病),症见神疲乏力,肢麻疼痛,头晕耳鸣,自汗等。
每粒装0.4克。
口服,一次3粒,一日3次。
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作者简介:张兴,男,医院副主任药师,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宁夏科普作家协会理事。
秘书处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