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药四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的生理功能:主运化、主统血、主升清

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脾其华在唇,脾在窍为口,脾在志为思,脾在液为涎

三望三问

望诊:望面色红润光泽,面色萎黄,脾胃虚弱,面色黄胖,脾胃虚弱,内有湿气;望舌头,舌头庞大,脾胃虚弱,湿气太重,饮食不当,舌苔变厚,湿气太盛,口腔异味;望口唇,发白干燥,;睡觉时易流口水

三问:是否食欲不佳;是否四肢乏力;是否大便溏薄,难冲

四宜:

①宜长夏养脾,喜燥恶湿,经常少量喝水,少饮酒补充牛奶、豆浆、粥

②宜精神愉悦

③宜良好饮食,三餐按时,细嚼慢咽,食物多样,谷物为主,清淡少盐

④宜适当运动,摩腹功,仰卧起坐

四忌:

①养脾无常

②忌生冷饮食

③忌肥甘厚味

④忌不知节制

山药(薯蓣)

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

功效:补脾益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应用:

①脾虚食少、大便溏泄

②肺虚咳喘,肾气亏虚

③肾虚遗精,尿频

④消渴,黄芪,天花粉,知母同用

现代研究:增强免疫力,预防动脉硬化和肥胖症,改善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

用法用量:入药煎作汤剂,每日15g~30g为宜

养阴生津宜用生山药,健脾止泻宜麸炒用

凡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初起,或溃后热毒炽盛者均不宜使用

肾气丸、六味地黄丸

黄芪

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生肌

应用:

①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水肿尿少

②肺气虚弱、咳喘气短

③表虚自汗,玉屏风散

④气血两虚、气虚血滞、气虚津亏

⑤气血亏虚、疮疡难渍、久渍难敛

现代研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降压

用法用量:煎汤或泡茶、煎膏、浸酒、煲汤、煮粥食用,一般9~30g为宜

凡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初起或溃后热毒炽盛者均不宜使用

茯苓

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安神

应用:

①水肿

②脾虚食少,便溏泄泻

③心悸、失眠

现代研究: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具有抗癌作用,对亚健康有缓解和治疗作用

常用剂量:10~15g

薏苡仁

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

应用:

①水肿,小便不利

②脾虚泄泻

③湿痹拘挛

④肺痈、肠痈

⑤赘疣、肿瘤

现代研究:营养价值高,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易于吸收,促进新陈代谢,减少肠胃负担,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9~30g为宜,生用,偏于清利湿热,炒用,健脾止泻

薏苡仁性寒滑利,孕妇慎用

砂仁(缩砂仁、缩砂蜜)

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化湿开胃,温中止泻,理气安胎

应用:

①湿阻中焦,脾胃气滞

②脾胃虚寒,呕吐泄泻

③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现代研究:调节肠胃动力,抗癌,抗氧化,抗菌,抗炎

用法用量:砂仁多入药作煎剂或煲汤,3~6g为宜,入汤剂时需后下

陈皮(橘皮)

味苦、辛,性温,归脾、肺经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应用:

①脾胃气滞,治疗脾胃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吐泻的佳品

②呕吐、呃逆

③湿痰寒痰,咳嗽痰多

④胸痹

现代研究:促进胃肠动力,扩张血管、祛痰、抗菌、抗炎、抗氧化

3~9g为宜

陈皮辛散苦燥,温能助热,内有实热,舌赤少津者慎用

红景天(仙赐草)

味甘、苦,性平,归脾、肺、心经

功效:益气活血,通脉平喘

应用:

①气虚血瘀,胸痹心痛,中风偏瘫

②脾肺气虚,倦怠气喘

现代研究:抗疲劳、抗缺氧、抗寒冷、抗微波辐射,提高脑活动力,保肝,抗肿瘤,调节血压,降血脂,防止高山反应

适用人群:重病患者、术后恢复期使用

一般6~12g

沙棘(醋柳)

味甘、酸、涩,性温,归脾、胃、肺、心经

功效: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化瘀

应用:

①脾虚食少,食积腹痛

②咳嗽痰多

③瘀血证

现代研究:改善心肌微循环,降低心肌耗氧量,抗血管硬化,抗疲劳,降血脂,抗辐射,抗溃疡,保肝,增强免疫

煎服,榨果汁,3~9g

苹果

功效:健脾止泻,生津止渴,除烦醒酒

主治:口干口渴,食欲不振,腹泻,便秘

食疗价值:①健脾润肠②消除疲劳③降低胆固醇

适用人群:慢性腹泻、胃阴不足,口干咽燥、高血压、消化不良、喘息性支气管炎

食用注意:肾炎及糖尿病患者避免食用,不可多食

草莓

性味归经:味甘,微酸,性凉,归脾、胃经

功效:润肺生津止咳,祛暑解热,健脾和胃,利尿消肿

主治:风热咳嗽,脘腹胀满,口舌糜烂,咽喉肿热,便秘,眩晕

食疗价值:①醒脾开胃②润肤补血③防癌抗癌

适用人群:消化不良,喘息性支气管炎糖尿病,还可用来辅助治疗高血压,营养不良,贫血或病后体弱消瘦者

使用注意:痰湿内蕴、肠滑腹泻,尿路结石,肾功不全者不宜多食

甘蔗

功效:清热生津,润燥下气,解毒解酒

主治:伤津,心烦口渴,反胃呕吐,咳嗽气喘,大便秘结,缓解酒精中毒

食疗价值:①补脾利肠②益力补血③清热生津

适用人群:虚热咳嗽,慢性胃炎,消化不良,便秘,高血压,小儿口腔溃疡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皮色青黄的甘蔗,有清热之效,解肺热,肠胃热,但脾胃虚寒、胃腹寒痛者不宜食用

皮色深紫近黑的甘蔗,性质温和滋补,既能充饥、止咳、健胃,还能补充体力,但喉痛热盛者不宜吃

发生霉变的甘蔗不能食用,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莲藕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散瘀、止血

主治:热病烦渴,脾虚泄泻,食欲不振

适用人群:生藕性味甘寒,适用于口干舌燥及火气大;熟藕性温,适合肠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食用

食疗价值:①调和脾胃②补血养颜③止血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不宜生食;煮莲藕时宜用砂锅,忌铁器

番茄

味甘、酸,性微寒,入脾、胃、肝经

功效:生津止渴,健胃消食

主治:发热烦渴、食欲不振,口干舌燥、胃热口苦、虚火上扰

食疗价值:①健胃消食②增强免疫力③抗衰防癌

适用人群:习惯性牙龈出血、贫血、头晕、心悸、高血压、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肾炎、夜盲症等疾病

胃寒者忌食生冷番茄,不宜食用未成熟青色的番茄

白萝卜

功效:生用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化痰止咳的功效;熟者偏于益脾和胃,消食下气

主治:消渴口干,鼻衄,咯血,痰热咳嗽,咽喉疼痛,失音,脾胃失和引起的腹痛、腹胀、腹泻,饮食不消,反胃呕吐

食疗价值:①促进消化②润肠排毒③杀菌抗癌

适用人群:一般人都可使用,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生食,用人参、地黄、何首乌等补药时,不宜同服

养脾四部曲:健脾醒脾温脾补脾

扁豆栗子粥:白扁豆60g香油10g栗子g粳米g香菜数根

功效:健脾运滞、培补脾肾

适应症:小儿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大便溏薄,面色无华

服用禁忌:生扁豆应煮熟后食用,避免食物中毒

麦芽瘦肉汤

炒麦芽30g冬瓜g陈皮10g瘦猪肉g盐适量

功效:健脾开胃、消食行气

适应症:食欲减退、脘腹胀满、消化不良、大便溏薄、疳积

山药羊肉粥

瘦羊肉g山药g粳米g食盐适量

适应症:脾胃虚寒所致的胃痛,治虚劳赢瘦、产后虚冷

黄芪猴头菇汤

鸡肉g干猴头菇g黄芪60g葱白10g生姜1块

适应症:经常感冒、食欲消退、消化不良者服用,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服用

赤小豆鲫鱼汤

鲫鱼1条、桑白皮20g、赤小豆80g薏仁20g陈皮少许生姜若干

功效:健脾祛湿、瘦身排毒

适应症:湿热引起的青春痘、肥胖、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人群的日常滋补

枣泥山药糕

山药g大枣g桂花蜜1勺熟糯米粉2勺

功效:健脾益气、补虚安神

适应症:脾胃虚弱引起的食少、体倦、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久泄

食用禁忌:食用过多会导致腹胀,糖尿病患者少食

海参小米粥

海参1条小米g姜2片老酒橄榄油

功效:健脾益气、滋阴补虚

适应症:脾胃不和的病人、老人、产妇

食用禁忌:湿重热盛不宜食用,腹泻不宜食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cd/60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