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据藤平、小仓着汉方概论对于发汗之异常常用之古方如左:
1桂枝汤:太阳虚症,汗出颇多、头痛,有点感冒情形,用桂枝汤一服可止汗。
2桂枝加附子汤:太阳虚症,汗出、小便不利,手脚筋肉挛急时,使用桂枝加附子汤,本方用于多汗症外亦用于感冒之脱汗。
3桂枝加黄芪汤:太阳虚证,出汗甚厉害、或盗汗、身体易疲劳,皮肤易化脓,腰时常酸痛、小便不畅通时使用,本方用于多汗倾向的人,因而易化脓、多汗及生湿疹的小孩可治。
4柴胡姜桂汤,少阳虚证,易疲劳、头首部易出汗,或有盗汗倾向,咳嗽、轻度之胸胁苦满及脐上动悸。
5防己黄芪汤,少阳虚证,水肥体质、多汗、易疲劳、腰以下酸重、小便不畅时使用。
6茯苓甘草汤,少阳虚证,发汗厉害、动悸时使用。常用于易发汗、动悸之疾患,例如心脏神经症。
7五苓散,少阳病、虚实间证,咽干、口渴、尿意减少,而发汗厉害时使用。
8大承气汤,阳明实证,腹满、便秘、高热、发出有热臭之汗时使用。
9四逆汤,少阴虚证、或厥阴病之初期,里寒外热,全身如流水般之出汗、烦燥、脉大、有力时使用。
B据大冢敬节着汉方疗法对寝汗、多汗之治疗实际使用情形如左:
1寝汗不止者,用补中益气汤、黄芪建中汤、桂枝加黄芪汤,以上四方剂均用于易疲劳、乏力者;补中益气汤用于肺结核。
2夏天多汗者,水肥体质、尿畅通,用防己黄芪汤。
3口渴厉害、嗜饮水、多汗、尿畅通的人用白虎汤。
4口渴厉害、嗜饮水、尿利不利、而汗出者用五苓散。
5无口渴、流水谷之出汗、尿少者,用茯苓甘草汤。
6冶汗、虚脱症状者,用四逆汤、茯苓四逆汤。此二方剂用于新陈代谢衰弱甚重之病患。
C汉方临床医家对出汗之见解,大冢敬节第三卷治疗篇有关「出汗」之见解如左:
1自汗有表里虚实之分别:
表虚时有自汗,表实时并无自汗。表虚之自汗用桂枝汤;表实之无汗用麻黄汤;里实时亦有自汗、里虚时亦有自汗,前者系承气汤之证,后者为四逆汤之证。
2表虚之自汗有发热,恶寒或恶风、脉浮弱。
此时之出汗,非汗流出,唯在皮肤有湿润的程度而已,只观察颜面或头部看不出来,可在卧床时掩盖毛毯部分可看出湿润而已,如投与桂枝汤补表,出汗自然停止,表也自然会退。
3表实无汗之证,有发热、恶寒、头痛、身体痛,而脉浮紧:
表实无汗系麻黄汤之证,投与麻黄汤时会出汗,与不出汗仅尿量增加热退,如服药后仍不出汗、尿量不增加,恶寒不止者,可能非麻黄汤之证。
4表实证兼有里热者为大青龙汤之证:
表实无汗之证,如投与麻黄汤,仍未出汗,尿量依然不增加,恶寒不止者,可能有拒绝之因素在里面,如继续投麻黄汤则无效,应改投与大青龙汤,使开表清解里热;大青龙汤中之石膏有去里热之效,麻黄汤证与大青龙汤证颇类似,如麻黄汤之证有烦躁、口渴时用大青龙汤。
5体液失去滋润,不出汗者,不可投与发汗利尿剂:
投与发汗剂而汗不出者,可能系体液枯竭,如有一点虚症侯,投与像清燥养荣汤之滋润剂时会汗出退热,或汗不出但尿畅通,热会自退,老人慢性病,开刀后,及产后妇人等体液枯竭者颇多,应特别注意。
清燥养荣汤:知母、天花粉、芍药、当归、地黄、陈皮、灯心草、甘草。
6里实之自汗,用承气汤::
表无变化,里实自汗者,不兼恶寒,唯全身发热,此时常愁诉腹满、便秘,时有谵语,脉沉有力,此证投与大承气汤、小承气汤时,热及汗均会停止。
7里虚之自汗用四逆汤:
发热、恶寒而自汗时,易误为表证之自汗,此时应注意手脚是否厥冷、脉沉微、浮虚等里虚证候,如里虚之自汗,常自颜面流出如玉之汗,如自汗兼下痢,或四肢拘挛倾向,脉浮仍属里虚之自汗,为四逆汤之证,按其证选用通脉四逆汤、茯苓四逆汤等。
8表邪不去之出汗与里虚亡阳之汗的分别应留心恶寒与恶风之观念:
若恶寒、出汗系表邪不去之证,如恶风、出汗系里虚亡阳之证候,应用四逆汤之类;若里虚亡阳之证兼表邪者,系恶风中有恶寒之类,应用桂枝加附子汤。
9里热时如有不治里热,唯发汗、热也不退:
如有里热时,有口渴、舌干、小便赤涩等证,此时用发汗剂,虽会出汗但病仍不愈,而伤元气,因表里有邪,必须兼治表里。
10大汗出后,如脉数弱时,应迅速投与温补剂:
继续出汗、脉虚弱、频数,投与十全大补汤加附子:或八味地黄丸,如大汗出后,人事不省,有谵语、摄空等症,如投与补剂时,反而谵语厉害者不治。
11脱汗而死的人:
古人对亡阳危急之证,举例如左:
汗出喘鸣厉害的人,不治,例如心脏性喘息。
汗出脉脱者,不治,例如急性肺炎。
汗出身痛厉害,汗出如油珠者不治。
在《伤寒论》云:脉浮洪大、身汗如油珠、喘鸣不止,形体不仁……等命绝。
12盗汗有可止者或不能止者:
盗汗治疗应照自汗治疗,如有盗汗、恶寒者,系表虚之盗汗,应用桂枝汤,如盗汗甚厉害者,可用黄芪建中汤,代替桂枝汤。
如脉象弦、涩或虚细,血色不好,盗汗不止者,投与黄芪建中汤,如利尿增加者,必会止汗;
如病状进到回复期,热退时流出盗汗,常会食欲增进,此为佳兆,不应强迫止盗汗,如热退汗会止。
如到平热后,仍盗汗不止时,投与黄芪建中汤或炙甘草汤;如阳虚者用黄芪建中汤,阴虚者用炙甘草汤。
用发汗剂或下剂,为调和表里之气,有时会流出盗汗,此种汗不能止,因为盗汗可调和阴阳,消散邪气,此时投与黄芪之补剂反增盗汗,因为邪气受补剂之力会消退,属好的症状,如邪尽者自然会止汗。
如无盗汗无热之一般杂病,在《金匮要略》之虚劳篇之脉证有记载可参考,例如男子平人脉虚细微者会常盗汗,神经衰弱的人盗汗者,多为酸枣仁汤之证,如吃饮此药方变成熟睡者,盗汗也会停止。
肺结核之盗汗,很多系小柴胡汤、柴胡姜桂汤、补中益气汤等证,如用此方剂仍不止者,系当归六黄汤、滋阴降火汤之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