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得知罹患糖尿病

古代中医把消渴症的临床表现分为上、中、下三消,分别对应不同的症状表现和发病部位。

上消的发病部位主要在心肺,临床表现主要是口渴多饮,其病理变化就是肺燥均伤,因为肺部有着疏布津液的作用,所以肺燥就会引起口渴。

中消的发病部位主要在脾胃,临床表现主要是多食易饥,也就是吃得多还是容易饿。如果出现上消的症状没有科学及时地治疗,就会发展到中消。

下消的发病部位主要在肝肾,临床表现主要是形体消瘦、乏力等症状,中医认为的上、中、下三消并不是指发病部位处于人体内脏的哪个位置,而是指严重程度的意思,如果中消症状时仍然没有科学及时地治疗,就会发展到下消。

宋钦宗与消渴症的故事

相传宋朝皇帝宋钦宗在晚年的时候患上了消渴症,症状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十分严重的地步,宫廷御医为他看病也不见有所起色,直到当时有名的医学家成无己为他把脉后,开出了消渴药方,大约用了九副药就将宋钦宗的消渴症治得大有改善,宋钦宗病情好转后龙颜大悦,当即给成无己大夫送了一个妙手回春的金匾,而成无己和他的消渴药方也流传于世。

消渴方的科学治疗

消渴方的组成中有人参、黄芪、菟丝子、知母、天花粉、桔梗、玉竹、芦根、葛根、地骨皮、石膏、红花等共十二味药。而中药药方并不是指这十二位药放在一起就行,还讲究一个“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

就像消渴方中的人参具有大补元气、降糖活性因子的作用,菟丝子有滋补肝肾的作用,知母有滋阴清热降火的作用,这三味药就共同组成了治疗主要疾病的“君药”,而像黄芪有补气温阳的作用,葛根、玉竹、天花粉有滋阴清热、生津止渴的作用,所以“臣药”就是辅佐“君药”起到辅助性治疗的作用。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注重整体调理、辨证论治,从而改善症状,特别是对并发症有明显的防治优势。但糖尿病的发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所以生活方式干预对防治糖尿病更为有效,“管住嘴,迈开腿”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措施,在此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糖尿病相当于中医的消渴病,指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加上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所导致的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中医将消渴病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大类。

上消

口渴多饮,口舌干燥,尿频量多,烦热多汗,属肺热津伤。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中消

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口渴,大便干燥,属胃热炽盛。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精神不振,四肢乏力,消瘦,属气阴亏虚;治法: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下消

烦渴多饮,尿频量多,小便味甜而白浊,皮肤干燥,腰膝酸软,属肾阴亏虚。治法:滋阴固肾;尿频量多,小便混浊,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属阴阳两虚;治法:滋阴温阳,补肾固涩。

整体治疗观念

中医治疗糖尿病,以整体观念为主,辨证施治,使人体的阴阳气血及脏腑津液平衡,从而达到改善体质、缓解症状、稳定血糖水平、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生活质素。

适劳逸,慎起居,调情志,节饮食,亦为中医调理糖尿病的重要指导法则,其与国际糖尿病联盟推荐的「五驾马车」理念上有很多不谋而合之处。

而饮食调节和运动养生在中医治疗中占有独特的作用。《素问?阴阳应大论》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就是根据食物的气、味特点,以及人的体质状况,予以适当的饮食调控,或以养精,或以补营,以改善体质及健康。

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就提倡用运动来锻炼身体及养生保健,他模仿了虎、鹿、熊、猿、鸟的动作特点,创编了「五禽戏」的体操,用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关于广州御生堂

辩证诊治,中医典范!

  广州御生堂中医研究院坐落于广州市海珠区石岗路9号,是一所集医疗、康复、预防、保健、科研、社区服务等功能为一体,坚持以老中医、名专家为核心的中医专科机构。御生堂致力于以“承古纳今,厚德济世”为理念,全力打造成“技术一流、服务一流、人才一流、环境一流、设备一流”,让患者信任、满意、放心的现代化中医研究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cd/79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