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结肿大疼痛案用西医检查交答卷,我们

上一篇我们聊了西医的检查结果在中医眼里没有那么的重要,但是眼里充满的是“象”:气色,脉象,精神状态,言谈举止,甚至情绪,都是我们临床是要捕捉的重要资料。我们看到的是活生生的人,远远要比冷冰冰的检查单更有温度,也更加的准确。因为——我们以人为本。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再高明,我们自己说了不算,甚至患者症状的减轻也不算数。这个愚蠢的世界需要我们用西医的检查结果来做标准,来验证我们治病治的好不好。好,今天我就告诉大家,用西医的检查结果做衡量标准,我们中医也可以交出完美的答卷。

医案:

张某女34岁

年5月16日初诊:

右侧颈部肿大疼痛半月余日渐加重,西医检查双侧淋巴结肿大,有个大的13.6mm×6.5mm,(具体看图)口渴,汗少,恶寒,二便可,纳眠可,余无不适,舌红苔厚下半偏黄,脉寸关浮弦滑。

处方:

麻黄10克云苓30克生白术20克

赤小豆50克防己15克

七付,日一付,水煎温服,日分三次服。

年5月27日复诊:

颈部疼痛略减,但是仍旧憋胀、不适,脾气偏急躁,口渴,口粘,口稍苦,大便粘腻不爽,小便可,纳眠可,恶寒稍改善,舌红苔薄白,脉弦细。

处方:

柴胡18克黄芩10克干姜15克

桂枝15克炙甘草15克天花粉30克

牡蛎30克

七付,日一付,水煎温服,日分三次服。

年6月6日复诊:

颈部憋胀稍有,疼痛感已无。气急仍有,恶寒改善,大便时而成型,时而粘腻,口渴仍有,舌红苔白,苔薄白,脉弦滑。

处方:

柴胡18克黄芩10克干姜15克

桂枝15克炙甘草15克天花粉30克

牡蛎30克枳壳10克

七付,日一付,水煎温服,日分三次服。

年6月13日复诊:

颈部不痛,憋胀感仍有但不明显、不恶寒,不口渴,余无不适,二便饮食睡眠均正常,舌红苔白,苔薄白,脉弦滑。

处方:

柴胡18克黄芩10克干姜15克

桂枝15克炙甘草15克天花粉30克

牡蛎30克枳壳10克

七付,日一付,水煎温服,日分三次服。

6月27号再复诊憋胀感也完全消失了。我就没开药,当天下午去检查淋巴结肿大完全消失。多年的甲状腺下结节也稍微减小了一点。没有任何不适症状,体质也好了很多,抵抗力也好一些。明显感觉恶寒症状没有了。就此收工。

案语:

首诊的时候,除了主症没啥不舒服的,但是有两处细节值得留意:第一恶寒,这是诊断有表的一个线索;第二口渴,这个说明水液代谢有问题。再加上脉偏于浮滑,特别是寸关。中上焦水饮毋庸置疑。再有就是病位也在人体的上部,并且偏于表,经络肌肉之间。所以我开的麻黄茯苓汤。

但是,利不动,也宣发不起来。这个时候就要考虑通路的问题,通路是否通常。复诊的时候从症状上可以进行分析,其实跟条文很相似了。《伤寒杂病论》云:"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其实这个疼痛减轻,说明水饮在化,在逐渐散开。但是气机不通畅,有表寒,同时又有气机不利的状态,所以选了柴胡桂枝干姜汤,这个条文中最开始的状态就是发汗也发汗了,下法,利法也用了,但是反而出现了胸胁满微结的状态,这就是气机不利引起的,水饮为病理产物,从病灶位置流动化掉,但是无法顺利的排除体外,而产生的胸胁满微结,还包括后面的小便不利,渴而不呕,都是水液代谢不动的状态,究其原因其实表未解是核心,也就是之前提过的表寒未解。在条文最后也给了结论。

再有就是少阳证表现的非常明显,包括心烦急躁,往来寒热。也包括经络循行的少阳经的位置。颈部淋巴结嘛。而且,此方还有一个条文是在疟病篇,疟病,多寒,或但寒不热,此名牝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这个就很明显的太阴虚寒的意思了,其实也是里的寒湿的一种状态。所以有点少阳与太阴合病的意思。故而开的这个方,通利排邪通路,同时又有温里的力量。

最后效佳,再加枳壳是有点行气的意思,帮助气道畅通的意思。最后也是断断续续吃了一个月的药彻底痊愈。最后上图,两张西医检查单,对比一下。

其实吧,我觉得检查结果只是一个参考,也不能说检查结果好了,体质就彻底改变过来了,奉劝大家一句,以后一定要尊崇自己的身体感受,不要被检查结果和所谓的西医杜撰出来的各种病名吓到,不要过度迷信西医的检查结果,死盯着检查结果。我们要放眼全局。做健康的专家,而不是单一某个病甚至某个器官的专家。这样太浪费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杨沐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cd/89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