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堂前胡

前胡

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的干燥根。

相关名

白花前胡,紫花前胡,北前胡,冬前胡,嫩前胡,粉前胡,白前胡,西尺蔓,射香菜。

产地

主产于安徽、浙江、湖南、四川等地,安徽省宁国市前胡产量居全国之最。

采收加工

冬季至次春茎叶枯萎或未抽花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状鉴别

多年生草本,高0.6-1米。根颈粗壮,径1-1.5厘米,灰褐色,存留多数越年枯鞘纤维;根圆锥形,末端细瘦,常分叉。

茎圆柱形,下部无毛,上部分枝多有短毛,髓部充实。基生叶具长柄,叶柄长5-15厘米,基部有卵状披针形叶鞘;

茎下部叶具短柄,叶片形状与茎生叶相似;茎上部叶无柄,叶鞘稍宽,边缘膜质,叶片三出分裂,裂片狭窄,基部楔形,中间一枚基部下延。

本品呈不规则的圆柱形、圆锥形或纺锤形,稍扭曲,下部常有分枝,长3~15cm,直径1~2cm。

表面黑褐色或灰黄色,根头部多有茎痕和纤维状叶鞘残基,上端有密集的细环纹,下部有纵沟、纵皱纹及横向皮孔样突起。

质较柔软,干者质硬,可折断,断面不整齐,淡黄白色,皮部散有多数棕黄色油点,形成层环纹棕色,射线放射状。气芳香,味微苦、辛。

饮片

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薄片。外表皮黑褐色或灰黄色,有时可见残留的纤维状叶鞘残基。

切面黄白色至淡黄色,皮部散有多数棕黄色油点,可见一棕色环纹及放射状纹理。气芳香,味微苦、辛。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微寒,归肺,脾,肝经。

性能特点

本品苦泄辛散,微寒能清,专人肺经。既疏风清热、宣散肺气,又降气祛痰,善治外感风热或痰热阻肺之咳喘。

功效

降气祛痰,宣散风热。

主治病证

(1)肺气不降之喘咳痰稠。

(2)风热咳嗽痰多。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品苦泄辛散微寒,故阴虚咳嗽、寒饮咳喘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藜芦。"

②《本草经疏》:"不可施诸气虚血少之病。凡阴虚火炽,煎熬真阴,凝结为痰而发咳喘;真气虚而气不归元,以致胸胁逆满;头痛不因于痰,而因于阴血虚;内热心烦,外现寒热而非外感者,法并禁用。"

各家论述

1.《纲目》:前胡,乃手足太阴、阳明之药,与柴胡纯阳上升,入少阳、厥阴者不同也。其功长于下气,故能治痰热喘嗽、痞膈呕逆诸疾。气下则火降,痰亦降矣,所以有推陈致新之绩,为痰气要药。陶弘景言其与柴胡同功非矣,治证虽同,而所入所主则异。

2.《本草汇言》:前胡,散风寒、净表邪、温肺气、消痰嗽之药也。如伤风之证,咳嗽痰喘,声重气盛,此邪在肺经也;伤寒之证,头痛恶寒,发热骨疼,此邪在膀胱经也;胸胁痞满,气结不舒,此邪在中膈之分也。又妊娠发热,饮食不甘;小儿发热,疮疹未形;大人痰热,逆气隔拒,此邪气壅闭在腠理之间也,用前胡俱能治之。罗一经云,前胡去寒痰,半夏去湿痰,南星去风痰,枳实去实痰,蒌仁治燥痰,贝母、麦门冬治虚痰,黄连、天花粉治热痰,各有别也。

3.《本草通玄》:前胡,肺肝药也。散风驱热,消痰下气,开胃化食,止呕定喘,除嗽安胎,止小儿夜啼。柴胡、前胡,均为风药,但柴胡主升,前胡主降为不同耳。种种功力,皆是搜风下气之效,肝胆经风痰为患者,舍此莫能疗。忌火。

4.《别录》:主疗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

5.《药性论》:去热实,下气,主时气内外俱热,单煮服佳。

6.《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劳,下一切气,止嗽,破症结,开胃下食,通五脏,主霍乱转筋,骨节烦闷,反胃,呕逆,气喘,安胎,小儿一切疳气。

7.《滇南本草》:解散伤风伤寒,发汗要药,止咳嗽,升降肝气,明目退翳,出内外之痰。

8.《纲目》:清肺热,化痰热,散风邪。

特别提醒:

系统化学习中医中药、情感营销、手诊面诊

药店种常见疾病问诊流程

药品搭配、沟通技巧、健康增值方案

商品陈列管理、团队运营、营销活动策划

数据分析等全面提升你的综合能力

.......

一年时间,快速成为

顾客尊重、老板器重、年薪15万的

药店灵魂人物

立即点击图片查看

?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
北京哪里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cd/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