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看来,每个人得痤疮的原因是不一样的,每个医家对于痤疮的认识也不一样。
前段时间,有个群友在群里聊天,说她家孩子身体不太好,脸上也有青春痘,去找中医调。
这个中医师给她孩子开了肾气丸,吃了2个月之后,发现脸上的痘痘全好了。
我看她反馈这个医案之后,觉得很好奇,还特意跟她确认了一下:你确定是这2个月只吃了肾气丸,没有用其他方法,这青春痘就好了?
她非常肯定地告诉我:非常确定。
我对这种医案向来非常敏感的,我就开始思考:这肾气历来都用来补肾阳的,这长青春痘也从来没听说过用肾气丸来治的,这肾气丸为什么可以治青春痘?
想来想去,终于把这个道理给想明白了。(后面再谈)。
也有读者朋友跟我反馈,孩子脸上长青春痘,留下很多疤痕,吃逍遥丸和桂枝茯苓丸吃好了。
还有读者朋友反馈,孩子脸上长青春痘,泡了加味温胆汤之后明显减少了。
中医调理人的身体,很多时候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有心种花花不开。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中医调理身体,最终目的是阴阳平衡。
你眼里不盯着症状,按照阴阳平衡去调,这些症状往往跟着改善。
如果你眼里只盯着症状,用强力蛮力去试图改变原有状态,往往适得其反。
回到咱们探讨的主题,痤疮这个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我们先从阴阳这个纲领来探讨,先问大家一个最简单的问题:痤疮是阳证还是阴证?
对阴阳有所了解的朋友应该就能知道,这显然是个阳证。
发病部位在阳位,表现出来是红的,向外发的,这肯定是阳证。
阳证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有自愈性。
所以,痤疮粉刺这类问题,你不用治,过了28岁自然好。
这就跟感冒发烧一样的道理。
小孩子发烧也是阳证,你问发烧怎么治?你不用任何治疗,只要喝热水保持体内津液水平,一般人都在7天内退烧。
而你如果用抗生素压制,热是退了,但是把寒毒种在身体里面,留下了病根,后患无穷。
人是有生命规律的,到了什么阶段就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好了,接下来我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第一,急则治其标。
如果是痤疮非常严重,严重影响到美观,像上图的囊肿型痤疮和聚合性痤疮。中医有方子来对治,建议用《仙方活命饮》。
仙方活命饮:
白芷3g,浙贝3g,防风3g,赤芍3g,归尾3g,皂角刺3g,穿山甲3g(可用穿破石代替),天花粉3g,乳香3g,没药3g,金银花9g,陈皮9g,炙甘草3g。
用这个方子内服,然后外洗外敷。
这个方子主治什么呢?治的就是皮肤溃烂,在古代叫做疡。
这个方子是什么思路呢?
第一步,皮肤处有热毒,这个方子里有金银花清热解毒,有浙贝和白芷清热散结。
第二步,皮肤溃烂出血液瘀滞,这个方子里有赤芍+归尾+乳香+没药来活血化瘀。
第三步,皮肤深层的毒要透发出来,这个方子里有皂角刺,穿山甲,防风来透邪外出。
当然,这个方子是治标的,目的就是帮助痤疮溃烂的皮肤进行修复。
个人建议是这个方子吃7天,内服的同时还用药水外洗外敷。
光靠这个方子只能缓解症状,是不能根治的。
为什么?
因为痤疮的根因在相火不降,这个方子降不了相火,所以治不了根。
第二步:缓则治其本。
等痤疮的皮肤稍微好转之后,要内调阴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内调的核心思路就是要降相火。
怎么降相火?
这一步是需要辩证的。
你得知道得痤疮的人为什么相火不降?你得知道,问题出在哪个环节。
有些人是长期吃麻辣火锅配冰啤,这样胃里寒热交错,寒热交错之后胃火不降,这也是相火不降的一种。
有些人是长期熬夜导致肝火生发太多,带动胆火也跟着上升出现胆火不降,这也是相火不降的一种。
有些人是肝肾阴虚导致火气往上飘,导致相火不降,这也是相火不降的一种。
还有些人是上热下寒的格局,上边的热降不到寒水里面来,这也是相火不降的一种。
原因不一样,解决办法自然也就不一样。
老胡针对各种各样复杂的原因,给大家一些普适性建议。
第一,一定要改变不良生活作息。比如说你长期吃寒凉冷饮,就得逼着改掉这不良习惯。这不仅仅是长个痤疮的事,更会导致身体各种复杂的病症。
还有熬夜的坏习惯,很多年轻人都喜欢熬夜,熬夜就上火,上火了又用寒凉的东西来对抗,这样恶性循环不打破,身体是不可能重新回到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的。
第二,艾灸降相火的穴位。给大家推荐四个降相火的穴位:合谷穴+足三里+阳陵泉+涌泉穴。
合谷穴降肺火,足三里引胃气下行,阳陵泉引胆火下行,涌泉穴引火归元,四穴联用把全身的相火统统引下来。
第三,用上热下寒泡脚方或者加味温胆汤来泡脚。
如果身体是属于上热下寒格局的,直接用上热下寒泡脚方就行。如果不是,用加味温胆汤来降胆胃之气,化胆胃痰湿,可以很好的把火气降下来。
第四,服用肾气丸。
为什么服用肾气丸可以改善痤疮?现在来为大家揭晓答案。
首先,注意这个肾气丸是金匮要略里的原方,不是金匮肾气丸,也不是桂附地黄丸。
地黄类补肾药有好几种,其中最大的区别是两味药。
肾气丸里用的是生地黄和桂枝,后世的方子把生地黄改成熟地黄,把桂枝改成肉桂。
大家注意,用来调治痤疮的一定要用生地黄和桂枝的肾气丸,熟地和肉桂的肾气丸不对证。
后世为什么要改肾气丸的方子?这里咱们不讨论。
重点来说说,含有生地黄和桂枝的肾气丸为什么可以改善面部痤疮的问题。
肾气丸:干地黄(也是生地)30g,薯蓣(山药)15g,山茱萸15g,泽泻12g,茯苓12g,丹皮12g,桂枝4g,制附子4g。
大家都知道六味地黄丸是补肾阴的,实际上六味地黄丸还补肝,还补脾。
六味地黄丸里地黄补肾阴,山药补脾阴,山萸肉补肝。
除了这三补,还有三泻,泽泻泻肾浊,丹皮泻肝火,茯苓泻脾湿。
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桂枝和附子,这是阴中求阳,相当于起一个点火作用,大家通常理解肾气丸是补肾阳的方子。
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桂枝和附子都是温通的药,桂枝温通血脉,附子通全身经络,桂枝和附子联用可以疏通全身经络气血。
然后三个补药用来补充人体中下焦肝脾肾的物质基础,三个泻药用来清理肝脾肾的浊性物质。
这样配伍在一起之后,就成了一通一补一泻,通药可以疏通气血改善面部痤疮,补药可以补充下焦物质基础引相火下行,泻药可以清楚下焦垃圾来釜底抽薪,更有利于面部垃圾从下窍排出。
这肾气丸用来调痤疮,最精髓的部分是:
不用清热解毒药,却能激发肝脾肾的能量来清理垃圾毒素。
不用降火药,却能引相火下行。
为什么要重点强调要用生地和桂枝,不用熟地和肉桂呢?
因为生地相比较熟地,具有“通”的作用,熟地就是一个单纯补肾填精的药了。用来解决痤疮,必须要以通为主,所以必须是生地。
桂枝可以走表,可以强大心脏功能,心之华在面,可以用桂枝来疏通面部痤疮垃圾,但不用肉桂,肉桂就是走里了,所以必须用桂枝而不用肉桂。
第五,面部清洁,建议一切从简。
会治病的不如会方便,面部痤疮这个问题跟面部清洁也有很大关系。
我随便举个例子,很多男生运动出完大汗之后有个习惯,冲到水龙头底下用凉水洗脸。
这种习惯就很有可能会让脸部长痤疮的。
为什么呢?
大家想啊,这面部痤疮的直接原因是毛囊堵塞。毛囊为什么会堵塞?你这正出着汗呢,然后冷水泼上去,这毛囊一受冷就收缩了,毛囊一收缩汗液就堵在里面了,就容易藏垃圾毒素。
还有很多,比如女生喜欢拿各种护肤品抹自己脸上,以为这样可以变美。
实际上,现在很多护肤品都含有化学添加的东西,这类化学品对皮肤有强的刺激,会损伤毛囊。
女生爱美可以理解,但是对抹在自己脸上的东西要留个心眼,尽量用纯天然的东西,这样不伤皮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