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药黄连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黄连

黄连,为毛茛科、黄连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陕西南部。

苦,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味连、川连、鸡爪连

1.用于肠胃湿热所致的腹泻、痢疾、呕吐等证。黄连去中焦湿热,并具解毒作用,故有较好疗效。古时也有单用本品治上述诸证的。若病情较重,或有其他兼证者,则多配入复方。如与木香同用,即香连丸,可调气行滞而除里急后重;若治痢疾、泄泻而身热者,常配伍葛根、黄芩等,如葛根芩连汤。对于肝火或胃热呕吐,配伍吴茱萸同用,即左金丸;或配伍半夏、竹茹等,如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均可奏清热降逆止呕之效。

2.用于热病,热盛火炽、壮热、烦躁,甚至神昏谵语等证。本品解毒泻火,并以泻心经实火见长。多与黄芩、栀子等配伍,如黄连解毒汤。本品泻心火,解热毒的功效,还适用于心火亢盛、烦躁不眠及迫血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等证。常与黄芩、白芍、阿胶等配伍,如黄连阿胶汤。

3.用于痈肿疮毒,疔毒内攻,耳、目肿痛诸证。亦可用本品以泻火解毒,常配伍黄芩、栀子、连翘等药,如《外科正宗》的黄连解毒汤。对于耳目肿痛,亦可外用,研末或浸汁涂患处。

此外,对于胃火炽盛,消谷善饥、烦渴多饮的中消证,常配伍天花粉、地黄等清热生津之品,如崔氏方。

2?10g,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

本品大苦大寒,过量或服用较久,易致败胃。凡胃寒呕吐,脾虚泄泻之证均忌用。

相传,叶桂(叶天士)之母患病,自治无效,后请一章医生。章医生问来者,来者回曰:“主人每天念黄连二字。”章默识之日:“你处方与病理相合理该凑效,但老夫人心胃有热,应加黄连,才可愈。”叶叹道:“我也想用,但母年高怕伤正气,故不敢用。”章日:“老夫人脉实而有力,并非虚证,用之无害。”叶认为有理,用之果愈。叶大喜登门致谢,酬以百金。

经典方剂——黄连解毒汤

黄连黄芩黄柏栀子。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二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泻火解毒。

三焦火毒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或身热下利,或湿热黄疸;或外科痈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1.辨证要点本方为苦寒直折,清热解毒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大热烦躁,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便秘者,加大黄以泻下焦实热;吐血、衄血、发斑者,酌加玄参、生地、丹皮以清热凉血;发黄者,加茵陈、大黄,以清热祛湿退黄;疔疮肿毒者,加蒲公英、银花、连翘,增强清热解毒之力。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败血症、脓毒血症、痢疾、肺炎、泌尿系感染、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以及感染性炎症等属热毒为患者。

4.使用注意本方为大苦大寒之剂,久服或过量易伤脾胃,非火盛者不宜使用。

编辑/李泽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gj/56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