痄腮之方证对应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好不好 http://m.39.net/pf/a_4350710.html

李敏中西医今日和您分享“痄腮之方证对应”

痄腮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流行性腮腺炎。它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腮腺肿胀、疼痛为主要特征。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还可能累及其他腺体和器官,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

五十、痄腮痄腮热毒普济称,邪犯少阳柴葛根。毒窜睾腹龙胆泻,邪陷心肝败清瘟。(一)常证1.邪犯少阳痄柴葛(柴胡葛根汤)2.热毒壅盛痄普济(普济消毒饮)(二)变证1.邪陷心肝痄清瘟(清瘟败毒饮)2.毒窜睾腹痄龙胆(龙胆泻肝汤)

分述:

常证1.邪犯少阳痄柴葛(柴胡葛根汤)

柴胡葛根汤

组方:

柴胡、天花粉、干葛、黄芩、桔梗、连翘、牛蒡子、石膏各一钱(3g),甘草五分(1.5g),升麻三分(0.9g)。

趣记:

风热蕴毒柴葛芩,花桔膏翘牛草升。

方歌:

柴胡葛根正宗方,芩连桔梗牛天花,火热炽盛升石入,甘草用之排热毒。

方义:

方中柴胡入少阳经以泄热透表,葛根入阳明经以解肌发表,二药为君,使少阳、阳明二经之邪热解毒散结,桔梗宣通肺气,引药上行,合用则解肌透邪之力更强;石膏内消肺胃之火、外解肌表之热,花粉清热生津,黄芩清热燥湿,三药合用,共为佐药,使入里之热毒得以清解,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祛痰,利咽透疹,解毒消肿。升麻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甘草调和诸药,清热解毒,是为使药。以上诸药,共奏疏风清热,解表清里,散结消肿之功。

本方加减对四时温病卫气同病阶段有解热作用,其药用薄荷、金银花、菊花、连翘、石膏、知母、葛根、柴胡、牛蒡子、杏仁、板蓝根、甘草。若高热惊厥者,加钩藤;咳嗽甚者加橘红;呕吐者加竹茹;心烦、口渴者加天花粉、芦根等。

2.热毒壅盛痄普济(普济消毒饮)

普济消毒饮

组方:

黄芩15黄连15人参9橘红3玄(元参)3甘草3连翘3鼠粘子(牛蒡子)3马勃3板蓝根3白僵蚕2升麻2柴胡6桔梗6

趣记:

普济消毒饮什么(升麻)?情人黄、草原红、牛马连江接湖蓝。

方歌:

普济消毒芩连鼠,玄参甘桔蓝根侣,升柴马勃连翘陈,僵蚕薄荷为末咀,或加人参及大黄,大头天行力能御。

方义:

方中重用黄连、黄芩清热泻火,祛上焦头面热毒为君。以牛蒡子、连翘、僵蚕辛凉疏散头面风热为臣。玄参、马勃、板蓝根加强清热解毒之功;配甘草、桔梗以清利咽喉;陈皮理气疏壅,以散邪热郁结;人参补气,扶正以祛邪,共为佐药;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并引诸药上达头面,且寓“火郁发之”之意,功兼佐使之用。芩、连得升麻、柴胡之引药上行,以清头面热毒;升柴配芩连,升中有降,可防其升发太过,二者相反相成。诸药配伍,共收清热解毒、疏风散热之功。

本方主治大头瘟(原书称大头天行),乃感受风热疫毒之邪,壅于上焦,发于头面所致。风热疫毒上攻头面,气血壅滞,乃致头面红肿热痛,甚则目不能开,温毒壅滞咽喉,则咽喉红肿而痛;里热炽盛,津液被灼,则口渴;初起风热时毒侵肌表,卫阳被郁,正邪相争,故恶寒发热;舌苔黄燥,脉数有力均为里热炽盛之象;风热宜疏散,疫毒宜清解,病位在上宜因势利导,疏散上焦之风热,清解上焦之疫毒,故法当解毒散邪兼施以清热解毒为主。本方头面红肿焮痛,恶寒发热,舌红苔白兼黄,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二)变证1.邪陷心肝痄清瘟(清瘟败毒饮)

清瘟败毒饮

组方:

生石膏大-中60-小24-36生地大18-30中9-15小6-12乌犀角大18-24中10-15小6-12真川连大18-24中6-12小3-4.5生栀子6桔梗6黄芩6知母6赤芍6玄参6连翘6竹叶6甘草6丹皮6

趣记:

清瘟请高僧吃粥,黄母喜炒地皮俏(清瘟芩膏生赤竹,黄母犀草地皮翘)

方歌:

温瘟败毒地连芩,丹石栀甘竹叶寻,犀角玄翘知芍桔,气血两清火毒劫。

方义:

方中重用石膏配知母、甘草,取法白虎汤,意在清气分之热而保津;黄连、黄芩、栀子共用,仿黄连解毒汤之意,以通泻三焦火热;犀角、生地、丹皮、赤芍相配,即犀角地黄汤,是为清热解毒、凉血散瘀而设。再配连翘、竹叶以助清气分之热;玄参以助清热凉血;火性炎上,桔梗则可“载药上行”。诸药合用,共奏气血两清、清瘟败毒之功。

本证由瘟疫热毒,充斥内外,气血两燔所致。由于热化火,火盛伤津,故见大热烦渴、舌绛唇焦;热民毒上攻清窍,内扰神明,乃致头痛如劈、干呕狂躁、谵语神糊;热燔营血,故有发斑、吐衄;热深厥深,发肢厥。脉沉细而数,或沉数,或浮大而数,分别示病情重、中、轻之不同。此乃温热气血两燔之证,法当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本方为治疗热毒充斥,气血两燔之代表方。以大热渴饮、头痛如劈,干呕狂躁,谵语神糊,或吐衄发斑,舌绛唇焦,脉数为辨证要点。

2.毒窜睾腹痄龙胆(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

组方:

龙胆草(酒炒)6黄芩炒9栀子(酒炒)9泽泻12木通6当归(酒炒)3生地黄(酒炒)9柴胡6生甘草6车前子9

趣记:

龙车通山前,当地泻柴草

方歌:

龙胆泻肝栀芩柴,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方义:

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既能泻肝胆实火,又能利肝胆湿热,泻火除湿,两擅其功,切中病机,故为君药。黄芩、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加强君药泻火除湿之力用以为臣。湿热之邪,当利导下行,从膀胱渗湿泄热之泽泻,木通、车前子,导湿热从水道而去。肝乃藏血之脏,若为实火所伤,阴血亦随之消灼,且方中诸药以苦燥渗利伤阴之品居多,故用当归、生地养血滋阴,使邪去而阴不伤。肝性喜疏泄条达而恶抑郁,火邪内郁,肝胆之气不疏,骤用大剂苦寒降泄之品,既恐肝胆之气被抑,又虑折伤肝胆升发之机,遂用柴胡疏畅肝胆之气,并能引诸药归于肝胆之经,尚有“火郁发之”之意。柴胡与当归、生地相伍,养肝体而调肝用,恰适肝体阴用阳之性。以上皆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护胃安中,为佐使之用。火降热清,湿浊得利,循经所发诸症皆可相应而愈。

本证是由肝胆实火上炎或肝胆湿热循经下注所致。肝胆之火循经上冲则头部、耳目作痛,或听力失聪,旁及两胁则胁痛且口苦;湿热循经下注则为阴痒、阴肿、筋痿、阴汗;舌红黄腻,脉弦数有力皆为火盛及湿热之象。治宜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本方为治疗肝胆实火上炎,又利肝经湿热下注之常用方。以口苦溺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为辨证要点。

编辑:束新飚

审核:李敏

李敏中西医结合科诊所

本文有部分图片及内容来自网络未标明出处,首先对原作者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gj/61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