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养生茶的讲究
文/青阳道人
开篇之前先给大家道个歉,因小道近日有事归山一趟,而耽误了分享。在此致歉,望诸位家人朋友谅解。今天分享一个和茶相关的话题。
茶文化在传统文化中占据了很大的分量,而茶也和佛,道,儒形影不离。所谓:”茶中活佛酒中仙,人生不过颠倒颠。”酒助兴,茶安心。喝酒,怒发冲冠,豪气凭栏,图一个快意恩仇,逍遥洒脱。喝茶,平心静气,恬静虚无,享一份人生智慧,悟道修身。寻常好茶难得,而市面得粗制烂茶又多大寒而伤身。故而先辈们开创了养生茶,道家是此中佼佼者。养生茶则更多和中药有关,追求的是补精益气,定心养神。
茶的五行五德?
“柴米油盐酱醋茶,能悟之者是仙家”
上品之茶,承天之元气,接地之精气、合人之宗气,三者往来合而成茶!此茶好比金丹仙药!服之内外皆通,人与天地相感召!所以上品之茶,要高山,要高原,因为高而接天之气,要好土,接地气,要好人炒制,接人气,三者备,时令合,才能成形。中品之茶,接地之精,合人之力,以芳草之气而韵化,以地精之力而感召,服之清热解毒,润合五脏!因其接地之精而性阴,故多寒。下品之茶,生之荒野,人力而为之,服之有害!故而,茶之不精,不如服水。茶道者,以阴阳为基,五行之理在乎其中。喝茶者,品味知性,以代白水。一般人执迷于茶的寒热温凉,回甘生津,产地品种等等莫不以知其性为荣,为要。茶道者,以金润水,故铁壶烧之,以水润木,故以泉泡之,泉以滴乳为上,盖其地气圆满,以土承木之性,以火制金之邢煞之力,故以火烧铁壶,以紫砂承茶叶!五行既备,五脏调成!故为茶道,茶方为良药!火之真阳者,炭也,故而炭火出水柔,土之真阴者紫砂也,故老泥旧料为上品。木之精萃者茶也,故品茶知性。水之有韵者泉也,孕地气而满则滴乳。金之至力者铁精(镔铁)也,故壶以千锤百炼为上品。饮茶知道,饮茶悟道,阴阳调和,龙虎汇聚,五行皆备!然茶若久饮而不知其道,必得患于身。柴米油盐酱醋茶,能悟之者是仙家。
养生茶的源流
“历史悠久,传承在即”
陆羽在《茶经》里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为了辨别草木的药理作用,曾经亲口品尝百草。有一次他在野外考察休息时,用釜煮水,恰巧有几片叶子飘落进来,使釜里的水变成黄绿色。神农氏不以为意,喝了一点釜里的汤水,却惊奇地发现,这黄绿色的水味道清香,这种叶子竟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药材。随着时间的推移,神农氏发现这种植物具有解渴生津、提神醒脑和利尿解毒的作用。后世随着丹法,方术的盛行,以中药代茶备受欢迎,历代道士,医者都对此颇有研究。《太平圣惠方》,《千金药方》,《摄生众妙方》,《景岳全书》,《饮膳正要》,《遵生八笺》等均有相关的药茶记载。
配制一幅药茶也是一个大道至简的功夫。茶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饮料,把用于治病的中药制作成日常人民养生保健、延年益寿、调摄阴阳的饮料。初步考证,历代医籍正式记载的药茶方,至少有一万多首,有单方,也有复方,有用于治疗疾病,也有用于养生保健
养生药茶的功能
“中药代茶饮,辩证应五行”
养生茶,大部分都是由中药单方或者复方调制而成。以中药代茶饮,用中草药代茶冲泡或煎煮,然后像茶一样饮用。养生药茶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对病情的判断,为防治疾病、病后调理或仅为养生保健而组方选药合制而成的剂型。养生药茶以祛邪治病、防病保健为宗旨,具有方便、灵活、有效、节约、针对性强、适应性广等优点。它既保证汤剂作用,又有个性化特色,克服了汤剂制作繁杂、口感差,浪费药材等不足,且宜于长期服用。
养生茶选药有学问
“选适合的药”
由于中药品种多,来源广,加上质地、口味等不同,并不是所有的药材都可以当茶饮用。有些中药可以泡茶,有些则不能。通常优先选用药食同源的药材,比如:人参、西洋参、党参,黄芪,山药,麦冬、莲子,杜仲、龙眼肉、枸杞子、陈皮等。其次选用医典中记载的性平药,如:灵芝,芡实,莲子,茯苓,银耳,西红花等。第三选用以体轻质松味甘淡的叶、花、果、籽及鲜品类药,如:番泻叶、草决明、莲子心、生姜、胖大海、薄荷、乌梅、山楂、紫苏、罗汉果、青果(橄榄)、茵陈、金钱草、鲜佩兰、鲜藿香、西瓜皮、白茅根、菊花、玫瑰花、金银花、槐花等。而有些质硬、味苦、有毒、有刺激性之类的中药,如龟板、黄连、附子、辛夷,大黄,黄连,天雄,细辛,乌头等就不能泡茶用。泡茶原则上要选择经规范炮制后的饮片,有些甚至要切细片,果实类中药如罗汉果、青果等要打碎泡茶。
养生药茶也须辩证
“不要盲目饮用”
传统医学的核心方法论就是按照阴阳五行的机理来辨别五脏六腑的运转规律,从而抓住病机所在,精确,精准治疗。汤,丸,丹,散一样,养生药茶也要根据中药的性能,结合体质、病证、气候、时令等辨证使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绝不可信手拈来,否则可能发生不良,甚至相反的作用。下面简单介绍几种常见的药茶药物,供诸位参考。
枸杞虽好易上火人参有力能杀人枸杞虽然药性平和,但也不能过量,过量服用,脾胃运化功能差的人会造成虚火,也就是上火。还有不少人为了补中益气,平时喜欢吃点人参片。人参虽好,但量大副作用也大,平时保健的话,2~3片就足够了。胖大海利咽性凉而伤脾不少人喉咙不舒服了就喜欢泡点胖大海喝。其实,胖大海只适用于风热邪毒侵犯咽喉所致的嘶哑,若风寒引起的则适得其反。还有因声带小结、声带闭合不全或烟酒过度引起的嘶哑,用胖大海是没有效果的。而且胖大海性凉、可通便,脾胃虚寒的人、易发生腹泻的人都不适合常喝胖大海。就算是咽炎患者,喝胖大海茶一两周即可,服用过多会损伤阳气,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菊花明目善清热虚火不宜性微寒菊花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不少人觉得自己上火了,就会泡点菊花茶喝上一阵子,但不少人饮用菊花茶后,会出现胃部不适、胃纳欠佳、肠鸣等消化道反应。菊花性微寒,所以脾胃虚寒、容易腹泻者以及孕妇不宜饮用。决明子泄肝火而降压性寒致泻决明子可清肝明目、降压调脂,不少老年人会常泡决明子喝茶来护肝降压。但决明子性寒,不适合脾胃虚寒、脾虚泄泻的患者服用,长期会引起腹泻。因此,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泡茶喝,一般每天最多10克。银杏叶虽好不宜直饮银杏叶内含有大量有毒的银杏酸。直接泡服没有经过专业加工的银杏叶,可引起头昏、头痛、乏力、口干、胸闷、胃不适、便秘、腹泻、过敏等毒副作用。因此,银杏叶在使用时应煎服,通过高温煎煮能破坏其毒性成分银杏酸。甘草甘而温中肾虚则易水肿甘草所含甘草甜素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够促进水、钠潴留和排钾增加,长期大量应用甘草,会出现水肿、血压增高、血钾降低、四肢无力等假醛固酮增多症,肾病患者必须慎用。市面养生茶的几个误区需谨慎
“生活因多样而多彩,药因多样而难驾驭”
误区一:一药治百病
现在有些商家为了追求利益过分夸大某些药材的功能,比如天花粉能治百病,绿豆可医万疾。这种错误的导向完全是给中医抹黑。所谓药,取万物为用,古人在大自然中,辨别它们的属性,能做药的大多具有偏性,就和人一个有个性的。而中医利用的就是这个个性和特性。既然是偏性就具有片面性,针对性。所以要辩证看待。没有什么药能治百病,医万疾。
误区二:越贵越好
很多养生爱好者,崇尚神秘主义,一个药如果披上了神性的外衣就好像变得无所不能,而有着神奇效果的药物大多价格不菲。所以很多养生爱好者就觉得越贵越好,比如灵芝,人参,石斛,虫草等。药是针对性使用的,所谓“是药三分毒”,不是药有毒,而是不对症服用就相当于服毒。
误区三:越多越好
养生是一个漫长而持久的过程,急功近利,追求短时效果只会养坏。比如有些男性朋友认为壮阳的就是好的,有效果嘛,所以大量服用鹿鞭,虎鞭,苁蓉,锁阳,海马等辛燥之物,最后导致精血耗尽成重疾。传统文化推崇尺度的把握,中医亦然。过犹不及。还有些养生爱好者认为要多服所谓的“补药”,好像一提到养生就是一个“补”字。中医讲求阴阳平衡,守中以和,补泄得法。一味得“”补“”只会补坏身体。所谓“大黄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罪。”一般而言,泡茶选5味以下中药为宜,因治疗或病情等的需要,可以配方使用,但选药最多4~9味,药味太多则失去泡茶意义。泡茶中药的用量因药和用途而异,一般而言,鲜品药用量宜大,干品宜小;养生保健时用量宜小,治病疗疾时量宜大。此外,饮用药茶,多主张温服、频饮不拘次,每日一剂,特殊情况可灵活变通。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