栝楼桂枝汤方证

解读张仲景医学

经方六经辨证

第二版

主编:冯世伦,张长恩

栝楼桂枝汤方:栝楼根三两,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十二枚,甘草(炙)二两。上六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日三服。〖方解〗栝楼根亦称天花粉,性味苦寒,《神农本草经》谓:“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可见是一强壮性的滋润解热药。本方用之即取其滋润组织枯燥的作用,以治桂枝汤证而身拘急者。

栝楼桂枝治拘急,是因津虚不养肌。桂枝汤本调营卫,花粉强壮补津虚。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第11条: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瓜蒌桂枝汤主之。〖解读〗太阳病,其证备,是说太阳病桂枝汤证俱备的意思。身体强几几然,是说全身有强直性痉挛的自觉或他觉症状。太阳病脉当浮,今脉见沉迟故称反,由此可知为组织枯燥的痉病,应以栝楼桂枝汤主之。〖按〗仲景论述痉有刚、柔之分,《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谓:“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本条所述,当是柔痉的证治,此可对照葛根汤条分析。

栝楼桂枝汤方证除俱备太阳病证外,尚见身体强几几然、脉沉迟,还有柔痉的特点:发热汗出,而不恶寒;从药味组成分析,栝楼根味苦寒,其主治在阳明里,故本方证当属太阳阳明合病证。

本方证辨证要点:痉挛拘急见于桂枝汤证。本方证常见于慢性病,如冯某,女,35岁。低热已1年余,近1周来头痛、身痛、汗出恶风、低热、面赤、口渴、两上肢拘急、肩背酸痛,舌苔薄白,脉沉细。证属津液本虚,复受外邪,而致表虚肌不和,是为栝楼桂枝汤证,治以栝楼桂枝汤方:栝楼根12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结果:1剂差,3剂已。本方证亦常见于急性病,不论急慢性鼻炎、咽炎、风湿病、骨质疏松症、钙缺乏症、强直性脊柱炎等,皆可出现本方证,但先要排除表实葛根汤证及表虚桂枝加葛根汤证,而确认为本方证。

胡希恕经方医学钦州传承基地

读伤寒71-80条

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7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

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75、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因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亦喘。

76、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77、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78、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79、伤寒下后,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栀子厚朴汤主之。

80、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笔者介绍:莫金乙,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师从林佳明老师(林佳明:胡希恕经方医学钦州传承基地负责人,副主任医师,医院脑病科主任,广西名中医姚宝农教授的学术继承人)。本人从事临床工作14年,善用中医六经辨证及针灸诊治各种疾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gj/78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