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肝癌一例纪实续一战而捷

(一)疾病的进程

6月30日,从辽宁回来,患者继续服用汤药:

柴胡10克黄芩15克红参10克法半夏9克生姜15克茵陈15克枳壳10克红枣15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生地20克补骨脂20克半枝莲15克乌梅15克木香10克茯苓20克白术10克炙甘草10克姜黄10鳖甲10克白花蛇舌草10克;加慈丹胶囊:具有化瘀解毒,消肿散结,益气养血,止疼。

服用过程中,适当的加入了小承气汤,开始几天效果还好,出现了便溏的情形,所以中病即止,但是过了几天,又开始两三天不如厕,所以继续用小承气汤。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现疼痛其实控制的不错,基本不吃止疼片了,所以患者心情也不错,每天都会出去溜圈,但一直的问题就是便秘。

服用中途,还出现了一次疼痛,所以在上方的基础上稍微加以改变,考虑到患者喜欢喝温开水,且怕冷不怕热,所以将栀子减去了,然后加上了一个治疗治疗厥阴病的吴茱萸。

换了方之后,继续服用药物,中间一直没停药,也有偶尔出现肝区疼的时候,但是总体可控。

(二)九线城市的药价与帝都的疗效

在治疗的时候,主要从他们的社区抓药,按照一般大夫的理解,这些药物不可靠,因为质量无保障,医院的医生治病都要求患者使用同仁堂的药物。但是,根据个人的意见,特别是在九线小城市行医的经历,只要药方开对了,即使是九线小城市的药方的药都会有效,不过总体来说,质量会差一点。毕竟九线小城市的药物价格只有北京药物价格的十分之一。

但是,奇怪的是,我在北京行医那么多年,疗效往往不及九线城市来的快,来的惊人。其中能否得出九线城市药价便宜但是疗效好的结论,我不得而知。但是,自己开方的时候尽量来一些常用的药物,从来不讲究药的质量。始终相信,只要用对了药,就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始终相信,药商无良,也不及帝都的房价无良,即使有假药,也不会起到负面的作用,只是疗效稍微减轻而已;始终相信,用药要讲究性价比,有的时候不是贵的药物才有效,真正有效的药物是不论价格的。

其实,药商很多时候也是逼不得已,药价会被降到很低,但是能够进入大药房的药医院的药材,真的未必有一些看起来哇瓜裂枣的药材好使。

当然,只要在体制内的人就知道,药材的价格,很多时候跟疗效其实并不是等同的,而是与生产药物的厂家、集团公司的公关等关系密切。所以,在帝都看病疗效不及九线城市,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帝都风俗与药材质量都应该是核心,而九线城市的药材看起来参差不齐,未必没有什么疗效,性价比恰恰是非常高的。

(三)人参从专家手中来

考虑到患者病情比较严重,万一出现什么不测,准备一些好的人参,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上好的野山参普通老百姓也吃不起,所以就让一个懂人参的师兄推荐了一些,师兄很热情的推荐了林下仔,关于野山参、林下仔、园参,我们可以先来科普一下:

人参的标准分类主要理论依据是人参的植物生态学和人参的植物形态学。人参的植物生态学特征决定人参的植物形态学特征,而且这种分类与沿用至今的中国和亚洲各国传统鉴别方法(五形鉴别人参)相吻合。年吉林省政府吉参推办“关于统一人参分类的通知”明确把人参分为三大类:野山参、移山参、园参。野山参是自然或模拟自然生长于深山密林下的人参。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行文下发国标委农轻函[]88号文件“关于批准GB/T-野山参分等质量国家标准第一号修改单的函”确定“自然生长于深山密林下的野生人参或林下籽经过若干年后完全具备野山参特征的视为野山参”,正式将林下籽列入野山参范畴。这项国家标准的修改,为解决我国人参产业参地和林地的矛盾,保护野山参稀有物种,为我国人参产业可持续性发展解决了关键的问题。林下籽(籽海)的出现比园参还要早。初期,放山的人采集野山参籽撒播在别人不易发现的深山老林中,让其自然生长,经过二、三十年后挖出,这种人参产地叫做籽海。据专家考证,籽海的“海”字代表集中撒播和自然繁衍形成的群体。农村公社化时期,东北林区进行大规模的林下籽撒播,形成了现在的野山参基地。当地政府、林业部门和参农订立协议,对这些山林实施封山,不搞林木采伐,保证林下籽的生态环境。林下参是在国家有关林业政策和法规以及国家“天保工程”出台实施后才出现的。国家严格控制审批参地,园参种植受到很大限制(六年园参需两次砍林)。参农在林间间种人参,锄草、杀虫、移栽,如同园参栽培,这种参叫林下参。林下参与林下籽有着完全不同的概念,是不同的种类。林下参与林下籽生长的生态条件不同,生长的速度不同,形态特征也不同。因而林下籽已划入野山参范畴,林下参则不可能划入野山参范畴。“野山参移栽(包括林下籽)有野山参特征”。这进一步证明移栽和不移栽的区别,只有野山参移栽的才能是移山参。园参本来就要翻栽,不翻栽不长。有的野山参栽时就有十几年的,因为太小,栽2-3年再挖出,重量就会增加两倍。林下籽生长周期长,20年左右外观才能具备野山参五形特征,有的参农将十几年的林下籽移栽,结果成了移山参。移山参国家标准近期审定,下半年颁布实施。园参是人工栽培畦床管理、需要两年就翻栽的人参,生长4-5年就可以做货。今年,园参出台八个国家标准,分别是红参分等质量、生晒参分等质量、保鲜人参分等质量、活性参分等质量、鲜人参(园参)质量标准、糖参分等质量、大力参分等质量、蜜制人参分等质量。

基于实际情况,所以请专家(中国炮制界的执牛耳者)帮忙寻摸了一段,然后要了半斤左右的林下仔,恩这种类似于野山参的林下仔价格也不菲,-一斤,考虑到使用时特殊时期可以一用,所以只要了半斤。7月16号,收到了人参,看了一下人参的大小,年份应该在20年以上,所以后面的汤药就开始使用林下仔。

(四)杂病中的少阳阳明病

吃了林下仔的时候,刚好碰见小承气汤失灵,或则是林下仔的药效好于常用人参,所以出现了五天没有上大号的情况。7月18日,患者开开心心去买彩票,买彩票的时候还精神头非常好,回家之后就呕吐,开始发高烧。

这下可把患者家属吓坏了,赶紧叫了救护车,医院之后,医院的诊治,认为这是肝癌晚期,已经无法挽救了。所以只能做一些象征性的动作,家属也全都动员起来了。19号接到家属的电话,心里其实很镇静,好好的怎么突然就昏迷了呢,会是肝昏迷么?

不过听患者孙女说,患者一个劲的流眼泪,说话也说不出来,而且发高烧,而我这边正在准备出差,公事大如天,还出现了航班取消的情形,也真是“破屋偏锋连夜雨”,从十点钟回到家中,就开始各种电话联系,最后看到了患者的舌苔,并且判断患者并不是肝病发作,而是所谓的阳明病。

恩,就是因为五天没有大便,所以导致的高热昏迷,并且在高热昏迷的当天晚上就上大号,上完大号之后整个人的状态就好转了很多。发烧也不是简单的发烧,而是夜晚发烧,所以可以断定这个情况不是肝昏迷,也不是肝脏问题。根据治疗疾病多年的经验及家父处理发烧的经验,我判定本次发烧不是肝癌引起的,并轻描淡写的根患者家属说了几句,然后开了一个方:

柴胡15芍药10枳壳10芒硝10黄芩10人参15生姜20大枣15半夏9

嘱咐先吃两天,随时反馈。患者孙女看了方,觉得太简单了,所以反复确认是否需要再加几味药,拗不过反复问,所以我谨慎考虑,打了一个电话,咨询了一下在老家的父亲,把具体情况大概说了一下,父亲建议加一味天花粉。因为考虑到整个过程中,夜晚发烧就有阴虚的嫌疑,所以在此基础上再加了一味麻子仁。

就这样吃着药,患者情况并没有太多的改变,7月20日晚,患者孙女自己买了四科安宫牛黄丸,给患者吃,一颗元,当晚还是发烧。同时也吃着大柴胡汤加减,年7月21日,我人在新疆参加一个会议,所以很多时候都不能回复短信,也没法打电话。患者出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状态,那就是发抖,而且发抖的很厉害。患者的家属都到齐了,以为生命就此了结了。期间,患者孙女给我发了一个短信,说她爷爷发抖,我回复了一个“恩”字,没有太在意。因为我知道本次发病是阳明高热,阳明无死症,那会有生命危险呢,但是这个“恩”字激怒了小姑娘,还以为我胡乱瞎回。

上午抖了一段时间,医院给输了一些生理盐水,就这样到了下午,开始出大量的汗,出汗之后整个人精神好起来了,患者家属这下更担心了,“这是不是传说中的回光返照”,自己吓自己有的时候真的会吓死,所以一家人都处于一种六神无主的状态。

而此时,我刚好从乌鲁木齐飞往北京,期间有三个多小时是无法联系的,下飞机之后,家属给我发短信了,象征性地问候了一声。我给拨了电话,将前因后果问了一下,告诉他们这是在中医的排病反应,是很正常的。并且告诉他们,要注意后期的调养,因为出汗之后胃口会大开,但是只能吃一些粥,不能大量饮食,特别是不能吃肉类食物。我刚说完,他们就去问情况,果然患者到处找吃的,家属赶忙将患者手上的吃的抢下来,不让吃。

出汗之后,我告诉他们这是吃柴胡汤的正常反应,也代表疾病快好了,甚至说癌症都有可能治疗好。家属也进行了检查,发现原来肝区的包块消失了,也不痛了,全家人都欢欣鼓舞。

(五)为什么会发抖、出汗,包块就消失了!

整个治病过程,出现战汗,出现包块消失,疼痛好了,人昏迷等情况,如果不懂伤寒论,很多人就会蒙圈了,医院一样判断患者这是肝癌晚期发作,拆不多就要死了。实际上,这是治疗疾病的必由之路,特别是久病,大病的发展。

我在《伤寒气化六经浅析》一文中曾经指出:

“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这个也是比较典型的阳明病反应,我们知道,在温病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阳明病,甚至有的医家如曹颖甫、陆懋修等得出温病就是阳明病的结论,不可否认很多温病的发生是跟胃气的虚弱(包括中焦有湿热)分不开的。在温病学家的视野中,经常谈到“战汗”,温病学家认为战汗是正邪纷争的结果。

并进一步从温病的角度加以阐释:

温病学派对战汗的认识显然不如张仲景来的直接,在温病学看来战汗只有温病才有,而伤寒却没有。这是孤立看问题,没有全面的把握伤寒与温病的共同特点。王孟英《温热经纬》说:“上第二章,以心肺同居膈上,温邪不从外解,易于逆传,故首节言内陷之治,次明救液之法,末言不传营者,可以战汗而解也。第邪既始终流连气分,岂可但以初在表者为释?盖章氏疑益胃为补益胃气,故未能尽合题旨”。战汗的过程,在热病的治疗过程中经常出现,如果是胃气虚自然难以战汗,所以必须益胃。如果是胃气足,自然而然就会战汗而解。在战汗的过程中,如果邪气深入三阴了,此时还实施战汗,就会出现汗出邪气仍在的情形。如果邪气正好在阳明胃,此时战汗刚好会出现肤冷一昼夜,然后豁然而愈。如果邪气尚在表而战汗,那么就会出现外感而用补药的现象,出现阴阳交的情况了。伤寒是从六经的角度看邪气的深浅,而温病则没有如此的层次感,这也是伤寒与温病的差别之一,不过能使人体出现战汗而解的小柴胡汤其实也是以人参为重(陈修园语)的方剂,但是小柴胡汤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可以用,病在少阳自然可以使用,如果病在太阳也可以适当地使用,病在阳明也可以使用,但是时机非常重要。病本在少阳,经过正确的治疗直接成了阳明病,而且表现出阳明病的症状,最后以汗解痊愈。这也是小柴胡本来是少阳方,却可以出现在阳明病的原因,小柴胡的功在于和解,但是和解之后病从少阳传到了阳明,自然会出现“发汗”的情况了,所以小柴胡汤本来不是发汗之剂,却可以起到发汗的效果。

治病的过程是有次序的,只要按照元气盛衰的角度加以治疗,很多疾病就会按照张仲景设计的路子进行转变,总体来说,疾病治疗的思路有如下规律:

在病理状态下,人的气的流转总体是这样的:厥阴经过正确的治疗转入少阴的过程必然有眩瞑反应,也就是从阴阳气不相顺接的四肢厥冷或者四肢热转变成“但欲寐”;从少阴的“但欲寐”吃附子等专对少阴之药之后出现太阴的“腹满而吐”或者“自下利”;再从太阴病治疗到少阳的咽干口苦,但是这个过程比较短,比较难观察到,然后是少阳病喝小柴胡汤而“战汗而解”,或者“濈然汗出”到达阳明病层次,如果到了阳明病再使用桃核承气汤或者葛根汤,就会出现太阳病的“头项强痛而恶寒”了,太阳病再通过发汗的方法治疗,最后痊愈。整个治疗过程,或者出现一种,或者出现数种,几乎每步都有特定的反应。气化的本质在于,人与天地一体,人体之气也只是一个整体,所以每一种疾病都有六经病,非独伤寒。正是人与天地一体,六气也就是一气,所以疾病的传变会出现连续性,从厥阴到太阳,从太阳到厥阴,都是相互联系的。如果不明白气化,六经的实质则无法理解。吃药出现了某一反应,并不能说明疾病就痊愈了,只能说邪气从某一经转移到了另外一经,或者更轻了,或者加重了。

这次治疗肝癌,其实是从厥阴的层面开始治疗,现在治疗到了少阳阳明合病的层次,所以出现高烧高热,然后服用大柴胡汤之后出现了战汗而解,同时肿瘤包块也消失了,整个过程都是按照六经气化的路子一路走来。

(六)治疗过程中的几个要点

在整个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几个点,第一个是加了吴茱萸,因为厥阴病的核心要点就是阴阳气不相顺接,所以必须有一个温通的药作为主导,在《伤寒论》中,乌梅丸、吴茱萸汤是两个核心,这也是后期会出现阳明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二个要点是林下仔的使用,林下仔虽然不是野山参,但是可以基本等于野山参,没有这个参的使用,元气的恢复不会那么快,也不会出现高热的情形。后期的战汗,如果没有林下仔,估计也不会效果那么好。

第三个要点,柴胡汤的使用,其实在吃了两天没有明显效果的情况下,患者孙女还用了安宫牛黄丸,我也准备用白虎汤加小承气汤加增液汤进行降温的,最后还是没有用上。

后期如何打算?这次治疗肝癌,虽然说包块已进行消失,疼痛也暂时没有了,但是还是不能掉以轻心,时刻准备着下一个问题出现。

(七)对后期疾病发展的预判

现在的表现,其实就是少阳阳明战汗而解,但是未必就真的完全痊愈了,在阳明之后,还有一个太阳的问题,也就是说,接下来的情况可能要从太阳病入手,比如或许会出现腹水,出现五苓散证,或者桂枝汤证,或者葛根汤证,后期如何发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最后一问,为什么会有人认为是回光返照?除中如何区别?

了解更多:

1.治疗肝癌一例纪实

2.仁心雕龙:伤寒气化六经浅析——邓杨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huafena.com/tfgj/82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