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驱虫斑鸠菊丸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8122797.html
中药·复习
总论·第一章-第七章
GOOD*2STUDY
DAYDAYUP
第一章-第三章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1、中国最早的医方:《五十二病方》
2、首次阐述中药药性理论、七情配伍理论、组方原则:《神农本草经》
3、现存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
4、提出六经辩证、八纲辨证:《伤寒杂病论》
5、确立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伤寒杂病论》
6、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
7、首创三品分类法:《神农本草经》
8、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本草经集注》
9、朱墨分书承前启后:《本草经集注》
10、第一部炮制学专著:《雷公炮制论》
11、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千金方》
12、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也是世界上公开颁布的最早的药典:《新修本草》(由本草、药图、图经三部分组成)(首创本草著作图文对照)
13、宋代第一部官修本草,并首次采用黑白字代替朱墨分书:《开宝本草》
14、主要介绍外来药:《海药本草》
15、《嘉祐本草》和《图经本草》:宋代本草的姊妹篇
16、具有生物分类学思想,被达尔文称为百科全书:《本草纲目》
17、近代第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大型药学辞书:《中国药学大辞典》陈存仁
18、当代中药学代表作:《中华本草》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采集与贮藏
(了解)黄连、川芎、乌头、附子的道地药材产于四川;薄荷、苍术的道地药材产于江苏;细辛、五味子的道地药材产于东北;阿胶的道地药材产于山东;牛膝、地黄的道地药材产于河南;枸杞的道地药材产于宁夏;当归的道地药材产于甘肃;阿胶的道地药材产于山东;党参的道地药材产于山西;茯苓的道地药材产于云南。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
巴豆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压油取霜能降低其毒副作用,醋炙香附可增强其疏肝止痛的功效,生首乌制熟的目的是改变药性。
第四章、第七章
第四章中药的性能
1、治疗筋脉拘急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芳香药有辟秽防疫,解表散邪,悦脾开胃,化湿去浊,行气活血,通窍止痛,开窍醒神之功,多具有辛味。
2、中药归经理论的形成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以(脏腑经络理论)为基础,以(药物所治疗的具体病证)为依据,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用药理论。
3、中药性能的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4、酒炒则升,姜制则散,醋炒则收敛,盐制则下行。
第七章中药的剂量与用法
汤剂煎煮法:
①先煎
②后下
主要指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薄荷、青蒿、砂仁、沉香、豆蔻、肉桂等;
久煎将破坏其有效成分:钩藤、大黄、番泻叶等。
③包煎
黏性强、粉末状、细小种子及药材表面带有绒毛的药物:蛤粉、飞滑石、旋覆花、车前子、蒲黄、灶心土、青黛等
④另煎
⑤烊化
⑥泡服
⑦冲服
⑧煎汤代水
第五章-第六章
第五章中药的配伍
1、中药的七情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2、↑概念+例子↓
金钱草可杀雷公藤毒、麝香可杀杏仁毒、绿豆可杀巴豆毒,故属于相杀的配伍关系。
生姜配黄芩,黄芩能消弱生姜的温胃止呕的作用,属于相恶的配伍关系。
黄连与木香配伍,木香能增强黄连清热燥湿之功,属于相使的配伍关系。
全蝎、蜈蚣同用能明显增强平肝息风、止痉定搐的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须。
枸杞子配菊花治目暗昏花,枸杞子为补肾益精、养肝明目的主药,菊花清肝泻火,兼能益阴明目,可以增强枸杞的补虚明目的作用,这种配伍关系属于相使。
第六章中药的用药禁忌
1、“十八反”:
本草名言十八反
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遂芫具战草
诸参辛芍叛藜芦
乌头(包括川乌、草乌、附子)
→瓜蒌/瓜蒌皮/瓜蒌子/天花粉、浙贝母/川贝母/平贝母/湖北贝母/伊贝母、白蔹、白芨
甘草
→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
藜芦
→人参/西洋参/党参/丹参/玄参/南沙参/北沙参/苦参、细辛、白芍/赤芍
2、“十九畏”:
硫磺→朴硝(芒硝);川乌/草乌→犀角;
狼毒→密陀僧;巴豆→牵牛;木银→砒霜;
牙硝(芒硝)→三棱;人参→五灵脂;
管桂(肉桂)→赤石脂;丁香→郁金;
3、妊娠禁用药(毒性强、攻邪作用峻猛,堕胎作用较强)
4、妊娠慎用药(活血化瘀药、行气药、攻下导滞药、药性辛温的温里药以及性质滑利之品)
-END-
图文/廖智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