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供稿文/编徐宁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所以说立秋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养生节气。立秋预示着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并不代表真正的秋天来临,因为还会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起来。尤其以早晚温差大最为突出。大家应该如何在立秋之时进行养生呢?
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立秋养生“五要点”:
一要谨防“秋老虎”
今年立秋仍处在“三伏天”内,暑气一时还很难消。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一旦出现“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温。
二要收敛阳气
立秋后,应早睡早起,早睡以顺应阳气的收敛,避免秋季的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伤害,早起则可让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过。
三要养肺护肝,防秋燥
肺属金,主秋季。燥为秋季之主气,人的皮肤黏膜水分蒸发会加快,因此容易出现皮肤干涩、鼻子燥热、嘴唇干裂、咽喉痛等症状,而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故很容易被秋燥所伤,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还要注意补水,饮食也要多加重视。而秋天属金,金克木,所以在这个时节,肝气、肝血的生发容易被抑制。肝开窍于目,这时很很多人眼睛的视力容易有所下降。我们还应该注意保护好肝脏。
四要避免悲伤
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循其古人之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五要预防感冒
立秋后,白天高热的温度到了晚上就会开始变得凉爽起来,因此,早晚的温差过大容易引起感冒。有些人习惯在家将空调温度调的比较低,夜晚睡眠时寒气外侵,体质下降,容易诱发感冒、肩颈疼痛等疾病。立秋过后,我们在家中不宜24小时空调全开,尤其是夜间,尽量少用空调。可以趁早晚清凉时勤开窗户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了解了以上五要素,小编再为大家推荐几个养肺的方法:
1药粥养肺
①百合杏仁赤豆粥(清肺火):
百合10克,杏仁6克,赤小豆60克,白糖少许。先将赤小豆洗净,加水适量,与粳米一起,先以大火煮沸,然后在半熟的粳米锅内加入百合、杏仁、白糖,以文火同煮至热即成。适用于肺阴虚,虚火旺盛,素有口干、口苦者。
②蒸枇杷梨肉川贝(润肺止咳):
枇杷叶15克,鲜梨1个,川贝10克。将梨洗净、梨核掏出,把枇杷叶与川贝置入梨内蒸至梨肉变软即成。适用于肺热,口干咳嗽者。
③黄芪山药粥(补肺气):
黄芪30克,山药30克,粳米50克。先用水煮黄芪取汁去渣,再用汁煮山药、粳米做粥,晨起空腹食用。适用于肺气虚,容易感冒者。
2运动养肺根据自身的体质状况,可以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如: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慢跑、呼吸操、快步走等。其中像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健身运动对于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肺功能、练习深沉而缓慢的呼吸具有很明显的作用,是老年人、体质虚弱者、慢性病患者最佳的锻炼方法。
3药食养肺药补则应适当配以养阴生津润肺的中药,这些药物种类较为丰富,如太子参、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百合、杏仁、天花粉、芦根、玄参、龟板、鳖甲、生地等,都适于在秋季使用。“凡药能治病,一定要对症。”在使用这些药物时也要有所选择,因此,必须在医生指导下,对症下药,不能滥服。
以上就是小编总结的一些关于立秋节气中的养生常识,我们在享受酷暑之后逐渐转凉的天气时,也不要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哦。
觉得不错,请在下方点赞↓↓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