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茸济堂健康管理

所谓中药材的经验辨识、鉴别,主要包括用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验等十分简便的方法来鉴别、辨识药材的真伪。

这种方法又称性状鉴别法或形性经验鉴别、辨识法,具有简单、易行、实用、快速的特点。其中有很多传统经验鉴别术语、谚语及歌诀,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药材的鉴别、辨识特征。

像鉴别防风的“蚯蚓头”,“四大”怀药之一的怀地黄横切面的“菊花心”,就是鉴定其道地货的要点。

在中药材市场上假如有掺杂部分伪品,消费者了解一些家庭常用的中药材的简便实用经验鉴别,那么在购买时就能够心中有数,买到质量较好的中药材。

1

西洋参

西洋参:正品表皮黄褐色,有紧密的环纹。质硬,体略疏松,断面黄白色,形成层环纹明显,韧皮部有许多棕红色树脂管。微有特异香气,味清苦微甘。

西洋参的性状鉴别特征老药工口语称之为“螺丝纹,菊花心”。西洋参横环纹比纵皱纹更明显,尤其是上部可见密集的横环纹,好似螺丝钉一般。折断面平坦致密,淡黄白色。形成层环附近颜色较深,并散有多数红棕色树脂管,好似菊花图案。

伪品:多为生晒参及其加工品,生晒参以纵皱纹明显,伪品有的可见上部有线扎过的痕迹,环纹不自然;断面有一棕黄色环(形成层),明显而狭窄。另外西洋参侧根和须根痕很少,而生晒参相对较多。

西洋参→

2

山药

山药:多在产地加工成饮片,有圆片和斜片之分。经验鉴别特征为:山药片粉白色,碴口平滑细腻,无纤维丝,无须脉纹。捻之能成细粉,有细腻光滑感。外周表层颜色黄白色或棕黄色,末去尽皮处则显棕褐色斑块。口嚼之发粘,味微酸。

混淆品:①主要为广西、云南产的“脚板薯”,又名“板苕山药”。药典未收载,但其商品流通到了北方。与正品山药相比较,板苕山药片更显洁白色,中心多有裂隙和细孔隙,味淡而不酸。

②山药片易与天花粉、粉葛根、川白芷的饮片相混淆,原因是均显白色而粉性大。它们之间的区别要点是:山药片面洁白,无异常颜色的纹理。粉性大而质酥软,用手指能掐成细面粉,味微酸。天花粉片色白,但片面有黄棕色的筋脉点不规则分布,质坚硬,手指不能掐成细粉,口尝味苦。粉葛根片白色但纤维多见,用手折断时更见众多的毛丝相连。口尝味微甜。川白芷片面白色但有棕褐色的形成层环纹,中部黄白色,显菊花心,且有特异之香气。

山药→

3

党参

党参:正品表面黄灰色至灰棕色;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俗称"狮子盘头",根头下有致密的环状横纹,栽培品环状横纹少或无,全体有纵纹及散在的横长皮孔;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质稍硬或略韧性,易折断,断面菊花心(皮部黄白色至淡棕色,有裂隙,木部淡黄色,有放射花纹及导管细孔)明显。气特异,味微甜。

易混淆品:银柴胡:表面淡黄或黄白色,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残基,习称“珍珠盘”,质柔软,断面不平整,菊花心不明显,气微,味淡,略甜,含淀粉粒和砂晶,无乳汁管和菊糖。

党参→

4

茯苓

茯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块片状,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茯苓的伪品多为淀粉、面粉、滑石粉加胶汁人工压制切块而成,外形极相似。经验鉴别真伪有三种方法。

第—·为口嚼法:正品嚼之坚韧有粘牙感,味淡,无面糊味;伪品入口嚼之松散不粘牙,具明显的面糊味。

第二为水试法:取样品泡于热水中观察,正品湿润但不崩解,水清澈;伪品吸水后崩解,使水浑浊。

第三为碘酒显色试验:取碘酒涂于样品上,不变色者为正品;显蓝色反应者为伪制品。

茯苓→

5

龙眼肉

龙眼肉:正品龙眼肉新货黄棕色,陈久则呈棕褐色,半透明状,油润光亮,肉厚,味香甜。用手捻之微有黏性,但不粘手,不染色。

伪劣品:①荔枝肉荔枝肉体形比龙眼肉大,呈浅黄色,无光亮油润感。在粘结的团块中常可发现荔枝皮的碎片,有的商品是在正品中掺入一部分荔枝肉,有的则用红糖炒制,使荔枝肉染成棕黑色。

②掺入红糖的龙眼肉。掺入了大量红糖的龙眼肉则色晦暗而失去油润光泽。手抓之有稀糊感,粘手而染色。

龙眼肉→

6

黄芪

黄芪:甘肃药材商品有红芪、黄芪之分,红芪产于陇南山区,黄芪主要在甘肃北部栽培。红芪除外表红褐色外,其内在特征与黄芪相似(黄芪表面土黄色),断面均显粉性,黄白色,有菊花心。折断时近皮部常呈纤维状拉丝。味甜,微有豆腥味。

伪品:兰州地区出现过同科植物紫花苜蓿的根伪充黄芪,同科植物草木樨的根充作红芪。二者的外形虽类似,但断面均无粉性,呈柴质粗纤维状。苜蓿根味苦,草木樨根虽有甜味但带一股特殊的香气。据此,可将二者与正品区别开。另外,还可作显微鉴别,正品纤维束有结晶,伪品均无结晶。

黄芪→

7

当归

当归:根略呈圆柱形,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根头略膨大,主根粗短,下部有多条支根,多扭。质较柔韧,折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皮部厚,有棕色油点,形成层呈黄棕色环状,木部色较淡,有棕色放射状纹理。有浓郁香气,味甘、辛、微苦。以主根粗长、油润、外皮色黄棕、断面色黄白、气味浓厚者为佳。

伪品:切片的当归,容易掺独活片。凡片形大,色白,味甘者多为独活。

当归→

8

天麻

天麻:天麻的上端常常有红棕色的干枯芽苞,习称之为“鹦哥嘴”或“红小辫”。下端有自母麻脱落后形成的圆盘状的凹脐,老药工习称为“凹肚脐”或“肚脐眼”。天麻半透明状,质坚实,不易折断。折断面较平坦、致密,呈角质样,具蜡样光泽在阳光、灯光下观察有反光性,老药工称之为“有宝光”。全干货质地坚实沉重,掉在地上能发出清脆声响,所以称之为响声当啷啷。冬天采集之天麻称“冬麻”,品质优。春天采者质次。天麻除纵向皱纹外,还具有明显的多轮状的环节,节上排列着密齐的点状退化须根痕,这每一突出的小点,是密环菌素附着之处。老药工将向外突出的小点形象地称为“癞蛤蟆皮”,这是正品与伪品区别的主要点。所有人工伪造品均无法伪制出环状排列的向外突出的点状须根痕。

识别天麻的顺口溜为:

上有鹦哥嘴,下有凹肚脐,浑身披的癞蛤蟆皮。断面角质有宝光,掉到地上当啷啷。

天麻的鉴别口诀另一套:鹦哥嘴,肚脐眼,姜样皮,外有环状芝麻点。苦尽甘来马尿臭,松香断面要牢记。

天麻→

9

三七

三七:呈纺锤形或不规则的团块状,外表墨绿色或带有黄斑,具蜡样光泽.习称之为“铜皮”。三七质重体坚,不易折断,如用力砸开,可见中心木质部坚瓷光滑呈铁质样,俗称之为“铁骨”。砸烂三七时,皮部常先脱落,在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形成明显的裂隙,习称之为“皮肉易分离”。三七全体有凸起的瘤状物或支根痕及横向皮孔,故称之为“满面瘤”。古人经验,将三七粉少许撒入一碗鲜猪血中,能将血化为水者为真货。三七在开花结子前采收者其根充实饱满,质坚体重,外表绿黑光亮,品质较佳,称之为“春七“。若在果实成熟后采挖,则根瘦而皱缩,表面灰黄色.有皱纹或抽沟(拉槽)。不饱满,体轻,质量次。商品习称为“冬七。

三七经验鉴别特征可概括为:①“铜皮”、“铁骨”满面瘤;②皮肉易分离;⑦口尝是人参味;④能将猪血化为水。

取三七一小块入口尝试,并取红参—小块作对照尝试,三七具有人参样滋味者为真货。

三七→

文字资料摘编整理自《中药师实用传统技术》杨锡仓、姜文熙著,图片来自网络。本文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24小时健康服务热线-

长按







































白癜风皮肤
白癜风手术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chaoyang.com/tfls/19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