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出现8种异常,说明肾病正在来的路上

肾病,被医生们称为“沉默的杀手”。

临床上,医院就诊的肾病患者病情已经很重,治疗效果也差强人意。

权威专家提醒你肾病来前的8个信号,并教你有效预防肾病。

受访专家

医院肾内科主任伦立德

医院肾内科副主任王宓

肾脏生病有8个信号

即便是“沉默的杀手”,也会有露出马脚的时候。肾病常见的异常信号包括以下8种,如果及时发现,就能有效规避风险。

1

眼睑或下肢浮肿

肾脏会导致水电解质调节功能受损,引起体内水钠增多,水分常积聚在最疏松的组织或身体最低部位,如眼睑或下肢。

2

头痛、乏力、记忆力下降、睡眠不佳

肾病表现为头痛、乏力、记忆力下降、睡眠不佳等,多是合并高血压所致,特别是年轻人出现不明原因血压升高应该警惕肾脏疾患。

3

泡沫尿

当尿中蛋白、尿糖增多可以出现泡沫尿,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泡沫状,不易消失,应警惕蛋白尿;如果是泡沫较大,消失得非常快,应警惕是否尿糖升高。

4

尿量变化

正常人入睡后代谢缓慢,夜尿显著少于白天尿量,夜间应不排尿或仅排1次,夜尿量约为24小时总量的1/4~1/3,如果经常超过2次以上,夜尿多于白天尿量,可能预示肾功能不全。

5

尿液检查异常

常规尿液检查如果出现蛋白或潜血阳性,可能是无症状性蛋白尿或无症状性血尿,应及时做尿蛋白定量或尿位相镜检查。

6

合并其他疾病

许多疾病容易出现肾脏损害,如高血压、糖尿病、痛风、多囊肾,已经有这些疾病患者应定期做尿液检查。

7

贫血

中度以上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常常合并贫血,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这往往是肾功能不全导致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所致。

因此,出现不明原因贫血,除了考虑血液系统疾病外,应检查有无肾脏疾病。

8

食欲不振

早期尿毒症患者经常出现食欲减退、恶心、皮肤瘙痒等表现。因此,有这些症状,特别是合并高血压、贫血的患者一定要查肾脏功能。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腰痛不一定是肾脏病。

老百姓常说的腰痛,是泛指整个腰背部,甚至腰骶部的疼痛。肾实质并无感觉神经分布,是无痛感的,而患者感受到的肾区痛,多是由肾被膜、输尿管及肾盂等受牵扯发生的疼痛。

部分肾炎、肾病综合征患者仅有腰部轻微不适呈腰酸感,很少出现明显腰痛。

8“不”护肾法则

“护肾就要吃补肾药”,是目前存在的护肾误区。事实上,滥用药物不仅不会强肾,还有可能引起慢性肾病。护肾关键在于日常保健,不应寄希望于药物或保健品。

法则1

不滥用药物

不少止痛药、感冒药、中草药等都会对肾脏造成危害,盲目自行服用,很可能不知不觉就损害了肾脏。特别是长期服用止痛药,可能引发慢性肾病。

法则2

不吸烟

吸烟会减慢血液流向肾脏的速度。如果流到肾脏的血液减少,会损害肾脏功能。吸烟也会导致增加肾癌风险。

法则3

不暴饮暴食

暴饮暴食会加重肾脏负担,长此以往,有损肾脏。已有肾病者更应注意。

法则4

扁桃体腺炎不留后患

扁桃体链球菌感染可导致急性肾炎,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者,要考虑尽早手术,以斩草除根。

法则5

不憋尿

憋尿习惯很不利于肾脏,因为尿液经常长时间滞留在膀胱,易造成细菌繁殖,感染肾脏,造成肾盂肾炎。

法则6

不忽视血糖、血压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引起肾病最常见的原因,而肾病又会加重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病情。其中,超过1/4的肾衰竭患者由高血压引起,约1/3的肾衰竭由糖尿病引起。

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注意控制病情,把指标降到正常,并定期验尿。

法则7

泌尿结石治疗不随意

有些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只要不再痛就以为病好了,终止诊疗,其实这样做很危险。

因为泌尿系统结石,尤其是输尿管部位结石容易造成肾积水,拖延病情会形成梗阻性肾病,甚至会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

法则8

注意保暖,不得感冒

临床发现,天气较冷或气温变化明显时,新发肾病或病情加重患者明显增多。这与气温下降使血管收缩,影响肾脏血流有关。

此外,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同样有损肾脏,可导致急性肾炎或加重原有病情,不少前来就诊的肾病患者在发病前1~3周有感冒史。

8件事帮你科学护肾

要想保护好肾脏,应该做好以下8件事。

1

保持活跃的生活方式

多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进而降低慢性肾病风险。为了肾脏健康,应积极运动起来,步行、跑步和骑自行车都是不错的运动方式。

2

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测量血糖,保持血糖稳定,才有可能确保肾脏功能正常。

3

控制血压

正常血压为/80毫米汞柱,血压介于/80毫米汞柱和/89毫米汞柱之间为前期高血压,此时就应该积极改善生活方式。

如果同时患有糖尿病、高血脂或心血管疾病,那么高血压就更容易导致肾损伤。

4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科学饮食,有助预防糖尿病、心脏病及与慢性肾病相关的其他疾病。保持健康饮食的关键之一是减少食盐摄入量,建议每人每天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6克(大约1茶匙食盐)。

为了有效减盐,还应尽量限制加工食品和餐馆食品摄入量,不要在食物中再加更多的盐。选择新鲜食材,自己准备饭菜,也是减盐好方法。

5

多喝水

虽然多项临床研究并未就保持健康的理想饮水量及其他饮料摄入量达成共识,但是长期以来,传统观点一直建议,每天应该喝够1.5至2升水。

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研究人员发现,大量饮水有助于肾脏排出钠、尿素和身体多种毒素,进而显著降低罹患慢性肾病危险。

6

戒烟

吸烟会减慢肾脏供血速度,流入肾脏的血液越少,就会损害肾功能的正常发挥。吸烟还会使肾癌危险增加大约50%。

7

不要经常服用非处方药

经常服用布洛芬之类的非甾体抗炎止痛药等常见药物,容易导致肾损伤和肾病。即使肾脏相对较健康,也最好只在紧急情况下服用止痛药。

如果需长期服用这些药物应对关节炎或背痛等慢性疼痛,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换一种不会伤害肾脏的镇痛方法。

8

高风险人群常做体检

如果存在一种或多种肾病高危风险,包括: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父母一方或者其他家庭成员有肾病等,医院检查肾功能,以便及早发现变化。▲

TEXT

6类药正在悄悄伤害你的肝脏长期服用者请自觉去体检

肝脏是个很坚强的器官,一个肝细胞倒下了,千千万万肝细胞“顶上来”,只要有1/3的肝细胞能正常工作,人体通常不会出现什么症状。

正因为它很坚强,受伤了也常常被忽视,长期服药的人更需要警惕。

长期服6类药

定期测肝功能

肝脏常被比作人体的“化工厂”,很多药物必须在肝脏分解,因此服药时肝脏比其他器官更容易受损。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因药物引起的肝损害人数,约占住院病人5%以上。长期服药的人,最好定期检测肝脏功能,避免药物导致的肝损伤加剧。

01

中药

很多人以为中草药“纯天然无副作用”,其实不然。数据显示,临床上约15%药物性肝炎是中药使用不当导致的。

中草药

番泻叶、何首乌、薄荷、麻黄、金不换、关木通、雷公藤、黄药子、天花粉等中草药,长期服用可能损伤肝脏。

中成药

复方青黛丸、克银丸、消核片、六神丸、疏风定痛丸、甲亢宁胶囊、妇康片、化瘀丸、双黄连口服液、银翘片、牛黄解毒片等中成药,对肝功能的损害也较为常见。

服用上述药物期间,本身肝不好的人,建议1~3个月查一次肝功能;没有肝病的人,建议半年查一次肝功能。

02

部分降糖药

多数降糖药物是在肝脏内代谢,定期监测肝功尤其重要。其中,吡格列酮、罗格列酮是胰岛素增敏剂,有活动性肝病或血清转氨酶升高的患者禁止服用。

03

降脂药

长期服用降脂药,可能导致血清转氨酶升高。

常用降脂药有他汀类(如普伐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贝特类(非诺贝特、苯扎贝特、吉非罗齐)、烟酸类(烟酸、阿昔莫司),后两类甚至可能造成肝损伤。

服用降脂药前及用药过程中,都应定期监测肝功能。

04

咪唑类抗真菌药

常用的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抗真菌药都有肝毒性。

氟康唑在治疗过程中偶尔出现肝毒性症状,因此治疗开始前和治疗中均应定期检查肝功能,如出现持续异常,或肝毒性临床症状时,均需立即停用。

持续使用伊曲康唑超过1个月的患者,以及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疲劳、腹痛或尿色加深的患者,应停止用药。

05

抗精神病类药

氯丙嗪、氯氮平片、奋乃静等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周期长、剂量大、联合用药多,易对肝脏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且没有明显症状,只有定期检测肝功才能及时发现。

06

抗结核药物

肝功能受损是抗结核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服用异烟肼、利福平、比嗪酰胺等药物时,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并伴有肝炎或血清胆红素升高等情况,需要停药进行保肝治疗。

温馨提示

除了上面提到的药物,服用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物,米诺环素、替加环素这种四环素抗生素及胺碘酮,也应定期监测肝功能。

有慢性病需要长期、大量服药的人群,以及本身就有肝脏病变的人,都是药物性肝损伤的高危人群,在用药时要格外谨慎。用到上述药物时,可先咨询医生是否有替代药品,如果没有,服药期间更得监测肝功能。

短时间内过量服用感冒药、退烧药也可能引起肝损伤,服药后90天内出现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厌油、尿色深黄等症状,医院就诊。▲

伊利酸奶专供

温渡

长按,识别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白癜风治疗医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uichaoyang.com/tfpz/26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